吳越篇 第一百八十一章 帝國的希望
看著這些孩子伍子胥是震驚的,不是說吳國沒有孩子,而此時的華夏諸侯可沒有如此重視孩子的教育,畢竟現在讀書都是有錢人的象征,就算是李宏明在華夏大力推廣紙張來提前代替竹簡,但是這紙張在貧窮的草民當中還是非常奢侈。 而孩子需要上學在草民當中想要不要想,有如此的時間不如和父母下地干活,怎么會給你時間去私塾讀書那,而黃生借書說這樣的事情也只能當是故事來聽聽,有多少孩子的鄰居有藏書那,一般這都是世家大族才有的,你的鄰居能有一卷竹簡已經足夠稀奇了,更不要說是一房間的人藏書了。 而在大周帝國這樣的情況完全不同,每個適齡兒童都要經過保育員,小學,中學,大學,李宏明是完全照搬了后世,而且每個孩子到了年齡是強制入學的,而到小學畢業前都是免費教育,伍子胥在這一路上就聽百里奚說過,當時聽百里奚如此說伍子胥是非常驚訝的,可以說這大周帝國的下一代如果人人識字產生多少人才。 而華夏教育都握在世家大族的手中,寒門世子想要獲得教育難上加難,因為書籍都掌握在世家大族的手里,而李宏明沒有如此的問題,只要從自己的檔案中調出后世的教育資料,再對大周帝國的實際情況進行篩檢就可以做成一套非常成功的教育資料,如此就可以對適齡兒童因材施教。 而如此善政也得到了大周帝國大臣和臣民的一致好評,而大周的確非常富庶,而且人口也少實行這樣的教育可以說是非常有必要的,而李宏明提出的口號也得到了所有人的響應,他是如此說的:“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因為他們是帝國未來的希望!” 如此大周帝國在李宏明登基后就進入了全國普及教育的時代,當然這是對孩子來說,而相對精英的中學和大學都是要收費,但是費用也很低,只要你考的進,而此時大周帝國的孩子可不是后世那些嬌生慣養的孩子,而這些流民的后代一般都非常的吃苦耐勞,在他們的思想中能和世家大族一樣享受教育是可與不可求的好事,所以更本沒有不努力的孩子,可以如此所這些孩子成長起來他們就會成為帝國的中流砥柱。 而這次六一發放的糖果券都是戶部發給各個學校,再由學校發個每個孩子,這筆費用是政府補貼的,而此次也是進百年來第20次六一兒童節,因為李宏明在位的時候沒有實習六一,這也是他為了給自己的兒子創造政績的方式,雖然每年要拿出一筆款項補貼,但是每個孩子都會念著大周皇室的好。 這樣收買下一代人心的好事,可是可遇不可求的,畢竟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有建立,這樣有利于豎立大周帝國皇室光輝形象,而實行了二十年之后大周帝國皇室也看到如此的好處,這樣已經是第二十批孩子覺得皇室的確是愛民如子的,因為這筆錢是從內庫拿出來的,不是從國庫出的。 伍子胥作為前吳國的相國怎么會看不出這樣的好處那,可以說只要皇室不作死,以后就不會有臣民反對他們一直存在,雖然在伍子胥看來開明智其實有待商榷的,但是他不知道李宏明在課堂中增加了政治課,就是不段的對帝國的下一代灌輸忠君愛國思想,你現在的生活是誰給于的,是誰給你了如此好的學習環境,在這一代代的洗腦下,只要皇室不是去善殺臣民還有誰會去作死的造反那。 所以說現在大周帝國在這些帝國花朵的護衛下可以說是穩如泰山,連一般的老百姓都知道的事情,皇室當然是門清,的,而看著這些孩子拿到糖果后欣慰的笑容,伍子胥也想要發自內心的微笑,因為這就是希望,而這樣的希望伍子胥不管是自吳國還是在以前的楚國從來就就沒有當時那些孩子身上看到過。 他看到了只有死麻木和面黃肌瘦楚楚可憐的面容,還有路上隨處可見的乞丐,而這樣的情況在吳國的都城都屢見不鮮,而這樣的情況伍子胥沒有在鎬京看到過,每個人雖然都忙忙碌碌,但是每個人臉上都帶著自信,而不是對生活的麻木不仁,而如果有人摔倒,伍子胥看見就有馬車或者行人停下來把人攙扶起來,更不沒有華夏諸侯國內看到如此情況視而不見,麻木不仁的情況。 這不就是黃帝所說的大同世界嗎,所有人謙卑有禮,互相有愛,而這樣的幻想世界伍子胥居然在這大周帝國見到了,難道這些上古時代所說都是真的,真有如此的世界,伍子胥第一次對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了懷疑,因為這些活生生的例子放在了自己的面前,而這樣的例子是不會騙人的,而且伍子胥確認這也可能是周太宗為了招攬自己刻意弄出來的,而是大周帝國應該本是如此,伍子胥哪里知道,只要給臣民們吃飽穿暖,人人奔小康,這樣通過教化,所有人都能成為道德君子,當然這樣的情況只在大周帝國臣民內發生,如果對待外族臣民們可是會換一副嘴臉的。 但是如此情景卻把伍子胥震撼到了,他現在已經非常確信自己來到大周帝國是多么的幸運,因為這里可以說就是他希望的理想國,而這里的孩子就是他看到的希望所在,這是實實在在的不是可以輕易的欺騙他的眼睛的,因為他的孫子孫女拿著那兩張紙片也順利的領取了所謂的糖果,而現在他們兩個臉上滿臉是幸福的笑容。 這才是是希望,這才是華夏的未來,這才是某應該奮斗終生的事業,這才是某應該報效的國家,而華夏現在的諸侯某已經恥于和對方為伍了,看著自己的孫子孫女伍子胥在心里暗暗下了決定。(本章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