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篇 第一百三十一章 再見晉忠 登基大典(
聽了李宏明的話褒姒想想也是對了原本他的夫君周幽王可以說是不太處理政務,但是只要是處理也是事必居親,而大臣們都喜歡那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來上奏,但是褒姒想了想還是開口問道:“那夫君就不擔心這些朝臣為了一己之私隱瞞重要的事情不報嗎?” “呵呵,夫人呀為夫已經通過三方監管就是要杜絕這樣的可能性!”李宏明笑著說道。 “可是夫君,萬一這些人串通一氣那?”褒姒問道。 “呵呵,夫人不用擔心朕在這國務院安放了很多監控設備,我們的白玉京監控室可是又記錄的,正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不是嗎”李宏明笑著說道。 “妾身就是知道夫君有后手,這樣妾身就放心了!”褒姒聽到李宏明的回答笑著說道。 看著褒姒絕美的笑容李宏明撇撇嘴想到:“怪不得周幽王會烽火戲諸侯,為了讓褒姒這樣的美人一笑而丟了江山,被這妖精一下估計是人都把持不住從而丟了江山,還好還好朕的江山非常的牢固,還有這個時代足以消滅所以反叛的力量” “夫君,如戲看來以為大周現在的疆域和這都城,而夫君最近又無意前往神州,那妾身看著登基大典可以如期舉行了!”褒姒說道。 的確這乾門怎么看都像是門派不是已經在神州島是為了顧及盡在直尺的神州還有東周的存在,而現在來到了大西州這可是完完全全由李宏明的軍隊打下的地盤,可以說這里除了建筑風格是沒有神州任何一處的烙印的,所以李宏明可以放心大膽的在這建造這所謂的國務院,紫禁城等建筑,不然你在神州試試,保證這已經人腦子打出豬腦子的諸侯馬上會停止內戰聯合起來把李宏明這樣的異端消滅。 畢竟李宏明可是擁有前朝也就是西周的王后和王子公主的人,而李宏明現在的真實身份何其尷尬,要不是化名宇文化及,就以乾門天尊的身份出現也會被諸侯們盯上,這當時的“仙島飛升”的事情李宏明又沒有刻意掩飾,這諸侯只要不是笨蛋就會對出現的乾門天尊窮追不舍。 如果他打出大周帝國的旗號,那估計就是和全天下的諸侯刀兵相見的時候,就算是東周再怎么衰弱,但是東周的周天子可以是正兒八經的平王子孫,而作為平王子孫和褒姒這一次的王后后裔可以說是有不共戴天之抽,可以說如果相見只能有一方活下來,絕不會有另外的結局,而這是李宏明絕對不想看到的事情,因為如此就會讓華夏進入更大的內亂中,而和李宏明的計劃完全不同,他希望的是在大西州種田,通過買賣人口緩解華夏戰爭歷史上的人口損失,同樣坐看風云,只有等周人或者說是漢人沒有辦法的時候再去收拾故土。 而這大西州的皇宮可以說是送給褒姒等人的禮物,為的就是讓他們安心,而且也讓他們睜開眼睛看世界,不要只盯著華夏這片土地,就算是現在無法進入星際文明,但是地球的土地除了華夏還有很多,現在后世的美洲和非洲不還是一塊處女地嗎,放著這么大的土地給未來的盎格魯、撒克遜這樣的蠻夷占領全球,還不如讓他先把這土地占領為好,而他們的優勢就是李宏明如果想可以讓子孫統治一輩子,絕對不會出現華夏歷史上的朝代更替,因為長生代表著永恒。 而后世的澳洲也就是現在的大西州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而以后這里也只是盎格魯、撒克遜流放犯人的地方,李宏明表示這是對資源的極大浪費,也就是這種民族的敗類憑什么來享受上天賜予的土地,如此的寶地只適合我們勤勞的華夏人民,而現在這片寶地已經被大周帝國的軍隊全部占領,當然要做到有效的控制憑著不到兩百萬的人口是遠遠不可能的,李宏明能做到的也就是封鎖了部分海岸線,和這幾十年來的五座大城,和正在陸陸續續建立的城市,而這點人口連這座都城鎬京也填不滿,而此時的神州島的鎬京已經被李宏明無恥的改名為東安市,寓意為東面安全,而那些原本以為神州島定都的人被改了名字的城池非常的不爽,但是他們也知道乾門也是現在的大周帝國已經在更遠的西邊占領了有華夏大小的地盤, 所以遷都和搬運人口的事情勢在必行,而這些是臣民們無力阻止的,而且通過這么多年實行的西州宅地法已經有很多人前往了大西州,并且現在有消息傳出大西州土地巨大,但是留給臣民們圈地的面積會越來越小,最終有可能取消圈地最終導致宅地法的廢除。 如此導致聽到此消息的臣民中原本猶豫的人群都在民部報了名,畢竟在華夏老百姓的思想里什么東西也不能比自己擁有土地來的實在,而神州島的耕地都是公田,是借給貧民租種的,不存在變成私田的可能,也就是說如果統治者一個不高興會不會把公田收回,你不要看著公田的田租很少只有三成,但是不要忘了這田可是公家的是乾門的而不是自己的,雖然自己每季都能收獲七成的糧食,但是你不能保證什么時候乾門或者說是大周就把這田收回去了那,而大西州的土地不同,那些剛去的移民可以是任你跑馬圈地,當然你也要量力而行,畢竟這田地圈完只要是耕地是必須種植糧食的,而草地等是需要養殖家畜進行畜牧的,而和公田不同私田的田賦高達5成,可以說是和朝廷五五開。 畢竟李宏明可不是慈善家,這如果公田的田賦和私田的田賦一樣誰還會去種公田,當然李宏明的最終目的是取消田賦,但是以現在的生產力李宏明表示這夜店不切實際,所以田賦也要收的,而商稅肯定有當然不能和后世相比,就像李明和褒姒說的,到哪天我們的商稅是田賦的幾倍甚至是十倍以上那時候田賦就不會再產生了。(本章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