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篇 第六十五章 周王子帶之亂(中)
而后晉文公的重臣們都來的議政殿,隨后他們為了出兵還是座山觀虎斗的事情進行了激烈的爭論,而晉文公的大臣不出意外的分成了兩派,一派是堅持坐上觀虎斗畢竟晉國剛經歷了一場內亂可以說國內的政局也不是很穩定,而原晉懷公也帶走了晉國國庫內大量的金銀雖然晉忠追回了一部分但是也是有大部分不知所終,可以說現在的晉國國庫空虛,真的是沒有什么實力像是周襄王早年那樣自帶干糧去勤王事。 但是也有像晉國左丞相還有介子推和晉國大元帥先軫這樣極力主張出兵的大臣,這在晉文公猶豫不決的時候他看向一直沒有出聲卻在深思的李宏明問道“寡人看宇文先生正在思索,是否有簡介說出來也好讓大家參詳一下!” 聽晉文公這么說李宏明rou戲來了所以李宏明看著大殿中都看向自己的眾人道“臣的確有個不成熟的建議!” “哦,既然先生有所見解不妨說出來,先生說的不對寡人也不會怪罪先生的!”晉文公微笑著說道。 “君上,臣認為君上一定要發兵勤王,而且還要大張旗鼓,最好多帶兵馬給天子以傾全國之兵的架勢”李宏明認真的說道。 “哦,如此說來先生是贊同出兵的,可為何先生要讓寡人大張旗鼓還要壯大聲勢?”晉文公問道。 “君上,正所謂名不正言不順,雖然君上已經繼位,也收到臣等的承認但是發往周天子處的備案文書并沒有獲得回復,雖然有周氏內亂之因,但是君上不要忘了雖然君上是原晉國太子畢竟我們是憑著武力復的國,除了秦國又有誰承認君上的地位那?”李宏明問道。 雖然大殿上的人覺得李宏明說的有點過分了,但是的確在諸侯中有政變上臺的但是很快就被人推翻,或者死后落得滿身罵名,參見齊國篡位公孫氏,所以現在晉文公要做的是得到大多數諸侯們的承認,就算諸侯們不承認也要得到周天子的背書,雖然周朝已經衰落,已經越來越多的諸侯不難周天子的政令當一回事,但是只要周天子沒有被推翻那周氏還是天下的共主,名義上的君主,而這些諸侯畢竟都是周天子分封的列候,是臣,而周天子才是君,雖然諸侯內早有稱君的人,但是名義上大家還是坐著周朝的官。 隨后在晉文公和眾大臣沉思的時候李宏明為了加把火開口道“君山,爭奪霸權最好是擁護周天子,周王室與晉國同為姬姓,如果晉國不搶先護送周天子回京而落在秦國之后,就無法在天下發號施令,今天尊敬周王是晉國稱霸的資本。 沒錯李宏明通過衛星發現此時的秦國已如歷史上一樣已經在往黃河岸邊集結,準備勤王,而如果晉文公還由于不解那就會改變歷史,這時候晉文公還想做中原的霸主和秦國發生矛盾就沒有任何辦法了,而且李宏明剛才的話可是盜版了原晉國重臣趙衰的原話,而史書上記載晉文公就是聽了趙衰的話而同意出兵的,現在李宏明說出了同樣的話,不怕晉文公這樣的野心家不動心,果然不一會原歷史上政治嗅覺很敏銳的趙衰出列后說道“臣附議宇文丞相的話!” “哦?”晉文公很是驚訝,畢竟他和趙衰也和他相處日久,每每趙衰都對事物有獨特的見解,而這次他卻附議了宇文先生的話,說明宇文先生和趙衰的想法是不謀而合呀!想到這里晉文公終于下了決定大叫一身“好” “寡人就豁出去了,把現在國庫內能用的刀幣都用出去出兵勤王,此時一定要護的陛下安全返都,而寡人要親自掛帥,眾卿可有異議?”晉文公問道。 眾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隨后晉相狐偃出列說道“謹遵君上號令” 隨后眾大臣看左丞相已經表態君上的意思也非常明顯只能齊聲道“臣等謹遵君上號令” “好,大元帥何在?”晉文公問道。 先軫出列道“臣在” “點齊兵馬,三天后出發隨寡人出兵勤王!”晉文公說道。 “諾”說完內侍宣布退朝,而晉國的重臣們都開始隨著此事忙碌起來,而剛走出大殿的李宏明就被一人叫住“宇文先生請留步!”趙衰說道。 “哦,不知子余先生有何見教?”李宏明問道。 “見教不敢當,只是原來老朽不知宇文先生有如此大才,一直以來老朽都以為宇文先生用丹藥等物迷惑了君上,看來老朽是誤會了先生了,請受老朽一拜”說完趙衰對李宏明行禮到。 “子余先生為何如此真是謝啥小子了!小子區區之言不足掛齒!何讓先生行如此大禮”李宏明謙虛的說道。 “不不不,既然是老夫誤會了宇文先生,知錯就該道歉!”趙衰堅持到。 “子余先生客氣了大家同殿為臣都是為君上分憂,何分彼此那!”李宏明說道。 “對對,宇文先生說的是!”趙衰微笑的說道。 隨后就看見李宏明和趙衰兩人有說有笑的走了,而看到兩人如此的大臣有的都略有所思,而原和趙衰交好的大臣有的就卻露出了不屑的表情,還有的甚至放出了“輕哼”,而晉國左丞相狐偃卻略有所思,而有的人已經安奈不住比如賈佗就說道“什么右丞相,不就是個郎中順便就是個會煉丹的方士嗎,今天也不知道走了什么狗屎運居然在大殿上用言語討好了君上,要我看他宇文化及必是一個佞臣!” “好了少說幾句,我覺得宇文先生的話也是有些道理的!”介子推保持共心說道。 “什么連你也這么認為?”賈佗問道。 “連子余先生這種自視甚高人都對宇文先生心悅誠服,相比宇文先生還是有真材實料的,我等還是看看再說吧!”介子推說道。 “好好,連你介之推也如此,好好,哼”說完賈佗山袖而去。 此時的介子推也接受了晉文公的封賞而成為晉國的中大夫,歷史上的介子推可沒有主動得到晉文公的封賞,這和歷史是有出入的,當然這都是李宏明做的好事。(本章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