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
蕭云山想了片刻,語氣已大是柔緩:皇上,此事即定,但老臣還有一句話。臣知道不該說,但臣是先帝所托輔政之人,望皇上不忘先帝遺命。臣冒死,請出先帝遺詔,以明國策。 承鑠神色肅然,看了他半晌,突然對身邊的執事太監道:請遺詔!那太監便急步下了立政殿往文淵閣去。承錦在屏風后看著那人出去,心道:這位蕭老人家真是越老越倔了,敢去揭皇兄的短。 然而過了老半天,那執事太監滿臉是汗地跑進來,繞過屏風到金殿前,站了卻久久不說話。承錦心下奇怪,望外偷看去,那太監抖抖擻擻地說:稟皇上先帝的遺詔遺詔找不著了。文淵閣主事在詔書處找遍,不見遺詔蹤影。 這話一出,滿殿的人大驚失色。承鑠驚疑道:你說什么?再說一遍!那太監吞了下口水,把話說清楚了。承鑠鐵青著臉色坐著。其余的人卻是不敢出一聲,無不端正臉色,埋頭站得穩穩的。承鑠沉默了多久,他們便一絲不動地站了多久。 東方覺得這qíng形詭異得緊,也不作聲的好,只是心中暗暗想起了上次承錦在文淵閣遇見的那個戴著huáng金面具的刺客。屏風后面,承錦也同樣想起了那天的事,且那人正是在儲史存詔的南閣子上。 半晌,承鑠咬牙道:把文淵閣給朕翻過來找,所有閣內執事官員以瀆職罪收監。找不到詔書,誅滅九族!眾人仍是不敢吭聲,承鑠大聲道:散朝!自己當先離了立政殿而去。 承錦方才看得心驚,這一松懈下來才覺腳軟,扶了屏風站住,看那殿上的人魚貫而出。蕭云山率先出殿,一直沉默著不語。末了,東方臨去時,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對著鸞座后首左進的那架畫屏笑了一笑。承錦看他眼神,完全是對著自己,吃了一驚,心想:他看見我了?不由得也微笑起來。 東方步出立政殿來,便有一個內廷侍衛站住,對他道:東方大人,蕭相國在朝房等您。東方略一沉吟,便往朝房去,果見蕭云山在正廳坐著。見了東方來,蕭云山望著他片刻,徐徐道:你方才下第一局時,是否竭盡全力? 東方正色道:大人棋藝超群,晚輩確實竭盡全力,不敢松懈半步。 蕭云山默然片刻,緩緩道:五王上次代奏了一個折子,其中法令可調天下之財。我看過了。你明天到內廷行院,協理政事吧。說完yù走。到內廷行院,最低也必須是三品的參知政事,東方萬沒料到蕭云山會提擢他,突然道:大人請慢。 蕭云山站住,也不回頭:何事? 晚輩想請教,先帝遺詔上寫著何事? 蕭云山回轉身來,望著東方:遺詔上說,夫天下之道,戡亂以武,守成以文。朕生逢亂世,提劍三尺,掃靖宇內,創立太平。天下紛擾有年,皇太子即位,當自奉勤儉,待民寬惠,勿輕起戰亂,荼毒生靈。上下眾臣,當群策群力,同心同德,則社稷幸甚?;饰遄映需I,為人方正,治戎有度,效國尤忠,宜守成持節,崇進德業?;势咦映秀?,幼時微有喜怒不定。十數年來漸能曲體朕意,事孝膝前,望勉勵上進,方不負朕望。 然而這遺詔上的皇太子卻并不是承鑠,而是先帝長子承銘。承銘即位不久,承鑠以禁衛軍bī宮,鴆死承銘母子。承鐸提兵響應其兄,殺了與他三分兵權的兩位老將,才把局勢穩定下來。繼而承鑠追謚其母故妃文氏為文皇后,與先帝合葬。承鑠得以登大位,承鐸得以獨攬軍權,而楊酉林、趙隼一gān年輕將領也得以嶄露頭角。 這事說起來不過是在八年前,其時震動寰宇。甚至兩年前還有借廢帝之名叛亂的,被承鐸一戰鏟平。自是人人噤聲,再不談這皇位正統。然而承鑠殺兄篡位,名聲上畢竟說不過去,故而他自己也十分忌諱。今天朝堂上遺詔丟失,他勃然變色,只因恐朝中說那是他做了手腳。 以東方看來,他登位已數年,不應做這等無益之事。而這遺詔明說要文治,承鐸是個最不喜歡被陳詞墨規束縛的人,他要打仗,這遺詔莫不是他偷去。東方又再搖頭,以承鐸那樣人豈會把這一紙空文放在眼里。 東方心念一動,忽然問:敢問大人,七王是何等樣人? 蕭云山并不置評,只拈須道:詔上說了,幼時微有喜怒不定。 喜怒不定者,其xingqíng必偏狹。承恩而不謝,睚眥而必報。 蕭云山哼了一聲:你意思七王因為先帝說他喜怒不定,心中不悅,故而毀了遺詔? 東方笑:晚生并不曾說,是大人說的。 你蕭云山怒道,巧言令色,毫無體統! 東方一揖,道:是。 是什么是! 國相大人教訓得是。東方毫不生氣。 蕭云山yù要怒斥,又打不著他笑臉;要作罷又覺得憋了口氣。左右不得,重重哼了一聲,拂袖而去。走到門口,又站住了,轉回來走到東方面前,盯著他道:我知道你第一局故意讓了我一讓!但你若勝我,也不過是二三子之數。年輕人,你有才華,且不恃才傲物,知道輕重。但行事還需穩妥持重,不要跟著五王學! 他說到前面,東方倒是肅然收了笑聽著;說到最后一句,東方不由得又想笑,連忙忍住,老老實實答了聲:是。蕭云山瞪了他兩瞪,這次頭也不回地出了朝房。 東方本來有些疑心那高昌迷藥的來歷和蕭云山有關。然而今天和他談了這許多,卻怎么也看不出蕭云山有謀害承鑠的企圖和動機。蕭云山會如此揣測,可見七王為人確不好說。東方想著這數月之事,反皺了眉,不知不覺走到了西街,遇到個不速之客,正是承錦帶著她的那個大丫鬟。承錦見了他,揭下面紗,先笑道:近日遇到個難題,正不知如何破題才是,便來請教大人。 公主請講。 君子成隙而后懌。 東方笑道: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君子不計小隙。 承錦聽了這話,笑道:大人曾說有一位meimei要介紹我認識,今日我就冒昧來了。 公主就叫我東方吧,大人可實在當不起。里面請。東方將她讓進院子。 明姬正在院子里喂鴿子。東方就介紹:這是舍妹明姬。明姬,你上次見過的,十三公主。 承錦覺得在王府外初遇時便誤會了東方,心里過意不去;東方后來作詩譏諷了她,也覺得自己一時輕狂。他二人因懷著這幾分歉意,此時便都表現出十二萬分的寬容禮貌與誠意。 明姬見承錦和善可親,與她互相招呼過了,便由衷地說:公主,你很漂亮。 承錦被她這么直接的話逗樂了,因笑道:你也很漂亮啊。 我???明姬笑,嚇不著人就是了。 你太謙遜了。 時已入夏,一陣微風chuī過,那院子里櫻花樹上的花朵便簌簌地凋落,如瓊雪粉屑。明姬指著那花樹道:你看,今日可算見識了什么叫羞花了。 若是別人這么說,承錦說不定以為是反語;然而由明姬說來,卻是十分頑皮的趣語。承錦便也故意抬頭望了一望天,道:我說今早月亮怎么落下去了,原來是明姬小姐起來了的緣故。這可算的避月了。說罷,兩人相視而笑。 東方哭笑不得:我還從不知道女孩子見面第一件事竟是互相chuī捧。明姬與承錦同時白了他一眼,很有默契地進了屋里。 東方惆悵地看了一眼櫻花樹,櫻花淡定地回望著他。 明姬請承錦坐了,洗了手,現燒水沖了花茶來,兩人坐下就說開了,倒把東方扔在一邊。明姬托著壺底緩緩將茶倒了八分滿,笑道:這世上的人原愛聽恭維話。我小時候在鄉里一人照料娘親,免不了要求一求左鄰右舍,把這恭維的工夫練得極好。不過今天可是大實話,就是說得直了些。 承錦也笑道:你別以為我能好到哪里去。宮里的嬪妃娘娘們見了面便是互相恭維。凡是對方的衣服首飾,針線書畫,乃至皇子皇女,無論好壞都要極力夸獎。且要做得十分誠摯而有分寸。我每每看得想發笑,只是沒人可說。什么時候你進宮來,我帶你見見那場面就知道了。 真的?我也能進宮去?明姬問。 真的。搖弦,把我宮里的腰牌給明姬小姐。承錦轉頭對明姬道,你拿這個給宮門侍衛就可以了。 哥哥,我能進皇宮了。明姬有些興奮地說。 東方道:她從小在鄉里長大,禮教疏慢得很,去了只怕闖禍。 承錦柔聲道:我倒覺得明姬小姐坦率可愛。放心,她在我宮里,斷不至于受閣下今早那種禮遇的。 東方便也笑了。 明姬接了腰牌,心qíng十分愉快。想來今天心qíng愉快的定然不止她一人了。 第二十三章 醉倚 自那日廷議后,東方在京中大大地出了名,只因為他難倒了蕭云山。蕭云山反而把他薦為三品參知政事,讓他到內閣議政,于是蕭云山也大受佳評,一時傳為美談。 東方上表推辭,說得十分懇切有理,自己才疏質淺,議政可以,加官不必。承鑠勉勵了一番,便準了。于是朝中那些對東方擢升心里不大服氣的人也就服了。一時間,朝綱真正是四面生風,一堂和氣。 東方把那軍糧籌了來便要陸續從各州調運,倒也忙了一段日子。不知不覺間過去了一個多月,各處軍糧陸續抵燕,承鐸便放開手腳動作起來,前所未有地縱掠胡境兩千里,將胡狄南面邊境的四個郡通通收入囊中。 戰報傳到京城,官府一番宣揚,于是全國從上到下,從里到外,都和諧歡騰,qíng勢喜人。東方稍稍閑了些,覺得每日到內閣行院實在麻煩得很,便想抓個名目也回燕州去。他還沒籌劃好時,卻收了張請柬是蕭墨請他敘話,地方是醉倚居。 這醉倚居,乍一聽像是高雅酒家,其實卻是這京城中極有名的青樓,來往者皆是達官顯貴,有頭有臉的人物。凡是這醉倚居中的男倌女jì,若弦歌,則聲發幽麗;若起舞,則姿若驚鴻。任你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總能找到合意的人。京中官員納妾收小,若收的是醉倚居的人,非但不會被人嘲笑娶jì,反可引以為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