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頁
這少年便是孫堅第二嫡子,孫策弟弟,歷史上東吳后來的掌權者孫權。 如今他虛歲也才十五歲,與皇帝乃是同歲。 去歲皇帝下詔,要天下名門之子,挑選勇健忠誠者,輸送長安未央宮,為羽林郎。孫權所在,乃是帝國東南,路途遙遠,是以今春方至。 “朕記得,你是在吳郡長大的?” 孫權喜笑道:“陛下真好記性,臣乃吳郡富陽人?!?/br> 劉協看向張繡,笑道:“你還沒見過朕身邊這位好兒郎吧?他的父親你當知曉,乃是從前的討逆將軍孫文臺(孫堅)。當初就是這孫文臺,嚇得董卓棄守洛陽城。他入城之后,祭祀漢室宗廟,清掃宮殿,修葺陵墓,是個難得忠勇的好將軍??上觳患倌??!?/br> 孫權的父親孫堅,其實當初跟隨了袁術,后來追擊黃祖,又死于暗箭之下。 劉協這樣說,顯然是避諱了不妥之處,為孫權做面子。 張繡忙道久仰,又贊當真是虎父無犬子。 孫權卻想到當初接了朝廷詔令,即將啟程前往長安之前那一夜,兄長孫策與他私下里說的話。 那時候兄長孫策已從袁術手中求回了一千原屬父親的兵馬,渡長江攻破揚州刺史劉繇,派人將他與弟弟meimei還有母親接回來。他后來跟同伴在吳郡讀書,突然得知朝廷發了詔令給兄長,卻是要他往長安去做羽林郎,陪伴在剛剛親政的皇帝身邊。 兄弟兩人私下說話,孫權奇道:“朝廷發詔之時,長兄恐怕還未取勝,既無兵馬又無土地,朝廷怎么會想起咱們來?你看這詔書上寫的,都是如袁紹之子這等著姓大族出身的少年?!?/br> 孫家雖然發跡之后,往上攀扯了孫武一脈的血統。但是直到孫堅十七八歲時,還在船上做力氣活,與袁紹這等四世三公的大族比起來,根本不可能入了朝廷的眼。 孫策握著他的手,低聲道:“這正是我要告訴你的事情。從前你年紀小,不好叫你知道。如今既然皇帝要你去長安,那就是沒有忘了父親。我也是在父親死后,才從母親口中聽聞父親入洛陽后的事情……” “當初父親入洛陽之后,曾在一口井中找到皇帝留下來的書信和信物?!睂O策沒有把“玉璽”兩個字說出口,畢竟孫權年紀還小,此去長安,一入宮廷,身邊又都是聰明人,恐怕他露了痕跡。 孫權一愣,道:“就是如今這個皇帝?” 孫策道:“就是當今陛下?!?/br> “可當初他才幾歲?”孫權想了一想,父親入洛陽,他雖未曾親見,卻從母親口中聽說了無數次,“陛下那時候就知道父親?特意給父親留下的書信和信物?” 孫策搖頭,道:“這些都是父親身邊的親信轉述給母親,母親待我長大后又告訴我的。據說當時皇帝并不知道第一個入洛陽的將軍會是誰,那時候車駕已然西行,洛陽城早已空了。但是皇帝留了兩個信重之人下來,要他們暗中觀察,若是入城的將軍尊崇漢室,祭拜漢室陵墓,便叫他二人引來人取得書信與信物。否則,若是再來一個如當初董卓一般的逆賊,這信物貴重,自然不能落入賊人之手?!?/br> 孫權道:“究竟是什么信物?” “茲事體大,如今卻還不能告訴你。待你到了長安,皇帝若覺得你該知道,自會同你提起?!睂O策道:“你只需記著,咱們家與皇帝原還有這樣一番淵源。父親原本看了書信,大為動容,意圖蕩清洛陽周邊,迎皇帝回去的。誰知道后來為袁術驅使,父親用糧受其節制,最后在林中死于黃祖部將暗箭之下……”他攥緊了拳頭,“袁術不思為咱們父親報仇,這些年來蠶食父親舊部,占據了父親打下來的地盤。當初我往袁術處借兵,受了多少磋磨。他給我這不足一千人,原是打量著我不能成事的,只當是打發了乞兒?!彼湫σ宦?,“這卻是小瞧了我?!?/br> 孫權仰頭望著兄長。 孫策收起冷笑,頓了頓又道:“所以你去長安,輔佐皇帝,也算是圓了父親的夙愿。況且有此淵源在,想來陛下不至薄待于你。再者這詔書上寫明了只是兩年。待你回來,且看哥哥給你打下的地盤——吳郡是咱們老家,是非占不可的。另有會稽與丹陽,也是緊要的地方。這等亂世之中,若是沒有自家的一塊地盤,終日奔逃,如何使得?”他與孫權雖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但是相貌卻大不相同。 孫策生得俊美異常,本就躊躇滿志,少年得意,言談間殺氣將出,更是美得動人心魄。 有了這一番與兄長的夜談,得知了亡父與皇帝的故事,孫權心中定下來,待到來到長安后,見皇帝待他,果然與別人不同,雖未曾言明,但確知乃是因兄長那夜所言舊事的緣故。他只在心中猜想,要到何時皇帝才認為可以告知他當初信物一事了。 想到亡父曾被皇帝委以懲jian除惡、興復漢室的重任,孫權再看皇帝,也多了幾分親近之意,日常亦肯用功,不論是書本功課還是騎射功夫,都拔得頭籌。這次新春過后,皇帝出行巡視潼關,便也點了他同行。出行路上,比之在宮中,與皇帝的接觸更多了幾分。而皇帝也時不時叫他到身邊說話,便如此時這般。 “回去了?!毙^之后,劉協望著峭壁下寬廣的江水,嘆道:“該回去了。朕這一趟出來兩個月,不知長安城中是何等樣情形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