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節
書迷正在閱讀:陀螺戰記、兇符、重生之種田有空間、重生之拯救男主角的哥哥、美人情關、近身戰神、牧僵、開局成神招募玩家、炮灰男配掉馬后紅遍全球、都市隱殺
段祺瑞冷笑道:“這難道還需要你特別強調嗎?” 日置義接著說道:“既然這屬于地域性沖突,我們不應該因為一支部隊的擅自行動,而把沖突的范疇擴大化,更不應該在這場沖突中傷及無辜。丹東在地理上原本是遠離沖突交戰地區,本不應該承受戰火的損害??墒悄銈冎袊婈牶啡恢鲃影l起針對丹東的進攻,還縱火焚燒城鎮,造成重大的傷亡損失,無論如何,這一點也需要有一個妥善的處置才是?!?/br> 段祺瑞冷冷的盯著日置義,語氣絲毫沒有退讓的說道:“你覺得你的話很有說服力嗎?公使先生。不管這是地域性軍事沖突,又或者是什么擅自行動,但不管怎么說,雙方擦槍走火那就意味著是一場戰爭。既然是戰爭,那丹東就沒有什么可以逃避戰場之外的理由?!?/br> 日置義嚴肅的說道:“話不能這么說……” 不等對方把話說下去,段祺瑞突然提高聲音的打斷道:“就算按照你的意思來說,就算拋開其他一切都不算。你們日本軍隊主動進攻蓋州,你們的艦隊向營口打出了幾千斤、上萬斤的炮彈,整個營口東城全部淪為廢墟。我們主動出兵丹東,放火燒毀丹東部分城區,那也是一報還一報,大家算是扯平了?!?/br> 聽到這里,陸征祥連忙忍不住插嘴補充了一句:“更何況,丹東失火的原因現在還沒有調查清楚,你們憑什么指證是我們中國軍隊所為?我們也有目擊者稱是你們日軍守備隊防守不力,最終企圖火燒丹東來拖延我軍的步伐?!?/br> 陸宗輿也跟著說道:“就是,丹東失火的第二天我們的部隊便主動組織民眾搶救火災,如果是我們放的火,何必還要救火?!?/br> 日本代表團隨即又展看了一輪反擊,在他們看來中國代表團當中的外交人員根本不足為懼,唯獨段祺瑞這個痞氣十足的大將軍讓人不得不感到異常頭疼。然而不管他們怎么狡辯、怎么講道理、怎么旁征博引,每當面對段祺瑞時,這些話一下子就顯得毫無底氣起來。 直到最后兩天的談判會議,段祺瑞依然沒有絲毫退讓的意思。 中國代表團所提出的和談方案,那是日本政府就此次事件公開道歉,取消任何針對青島以及膠州灣主權的軍事企圖,同時將遼東半島目前中國軍隊所占據的城鎮歸還給中國,除此之外旅順租界的租期縮短為二十年。 日本外交談判代表團在赴華之前是有過一個談判底限,但中國方面所提出的方案,無一不是超出這個底限之外。而且就中國方面的態度,以及遼東目前的局勢而言,顯然是抱定了絕不退讓的決心。 因此談判不得不再次陷入了一種僵持。而與此同時,同樣是在這過去的兩天時間里,中國軍隊于遼東依然沒有放松軍事行動。在十一月十七日這天中午,營口連續發動了七次圍攻戰,造成了被圍困在東城區日軍重大傷亡,不得不在下午兩點鐘時向中國軍隊投降。前后五天的作戰,營口戰場一共俘虜了日軍一千八百人,擊斃日軍五百六十余人,可謂是遼東開戰一來最重大的一次勝利。 蓋州戰線上的進站盡管還是很緩慢,不過隨著十七師麾下各戰斗單位陸續抵達,已經逐漸完成了對第五師團側翼大范圍的夾擊,從而使整個蓋州戰線由防守姿態全面變成進攻姿態。第五師團因為受到國內各項命令的限制,再加上大谷喜久藏個人政治處境陷入極其不利的地步,從而極大影響了指揮能力,全師團的防守完全只依賴于麾下各聯隊、各旅團指揮官來做隨機的應變。 在十六日晚上,第一旅冒險發動了一次夜襲,終于成功收復了淪陷已久的側翼陣地。此役前后進行了五個多小時,期間還被日軍反攻成功一次,但最終因為日軍后續支援力量十分有限,使得第一旅完成了決定性的一擊。 整個作戰第一旅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損失了近五百名士兵,近一千人受傷。但日軍的傷亡情況顯然也不見得好到哪里去,整個坂本聯隊全軍覆沒,聯隊長坂本經一郎被俘后選擇切腹自盡。日軍共計陣亡六百余人,被俘七百余人。 從十五日到十七日,發生在營口和蓋州的這兩場戰斗重創了第五師團元氣,也為北京的日本外交談判代表團徒增了一份霜雪。到了十七日,日本陸軍省迫于壓力而下令撤去第五師團總司令長官大谷喜久藏職務,改由總參謀長福田雅太郎暫代總司令;同時又委任神尾光臣接管旅順司令部。 【推薦一首古箏曲《漁舟唱晚》,以及《漁舟唱晚》改編版《箏鋒》,后者就是周星馳電影《功夫》里那兩個殺手殺人時所彈奏的古箏曲,相當給力。每當聽這首古箏曲都會血脈噴張。聽說多聽古箏曲可以緩解神經衰弱哦?!?/br> 第14章,最終談和 早先陸軍省的命令雖然給第五師團帶來極大的壓力,但大谷喜久藏多少還是能夠挺住這份壓力,既然陸軍省沒有及時下令對他進行懲處,也就說明日本本土還是希望第五師團能夠在最后時刻做出一些漂亮的收尾工作。 只可惜大谷喜久藏一意孤行,將所謂的“收尾工作”理解為繼續保持前線戰爭狀態,伺機完成一次改變整個戰爭局勢的逆襲。然而前前后后又過了七八天時間,他不僅沒能改善第五師團目前的困境,相反還導致傷亡和被俘的人數劇增。 此次陸軍省下達的撤職命令,表面只是一種很輕微的懲處,但實際上也就是在暗示大谷喜久藏以死謝罪。 十七日這一整天,大谷喜久藏將師團司令部的交接工作全部完成,于是啟程返回旅順。傍晚抵達旅順后,將早已準備好的遺書和另外幾封個人書信交由勤務兵代為寄出。最后又與神尾光臣進行了一次短暫的會談。在這次會談上,他并不對自己即將離世感到害怕,也不會此次戰敗而感到懊惱,只為神尾光臣從一開始沒有發兵馳援第五師團感到憤怒。 在他看來,只要當初第十八師團能與第五師團一起,或者在蓋州進攻戰處于不利時及時增兵,這次作戰絕不會落到如此窘迫的困境。 神尾光臣對此只能深表遺憾,他說道:“這場戰爭從一開始就不應該發生,即便當時我下令十八師團出兵,可沒有得到上級的許可,后勤物資供應十分困難,我們不可能真的在十天之內攻入奉天,而到時候的結果也如同現在一樣?!?/br> 大谷喜久藏自然聽不進去神尾光臣的話,如果他真的能聽進去,當初在還沒擬定出兵計劃時就會接受神尾光臣的意見,不會如此草率的發起行動。他沒有再多說其他,最后的要求僅僅是希望由神尾光臣來為自己介錯。 通常來說受邀成為介錯人是一件無比光榮和深受信任的事情,但是神尾光臣現在卻一點也不覺得這是意見很榮幸的事情,他甚至很清楚大谷喜久藏就是希望借助介錯一舉來羞辱自己,讓自己永遠的內疚。 如今神尾光臣已經是五十九歲的高齡,哪怕是武士世家出身,可人老體衰,而介錯所切的人后頸處骨頭錯綜復雜,需要極其熟練并且精準的刀法方才能一擊必中,否則刀很有可能被卡在脊椎骨上,不僅不能是切腹者更快得以解脫,反而還會更加痛苦。 一旦他介錯失敗,一則是玷辱個人武士的名義,二則還是讓大谷喜久藏受苦,從而心中留下這份揮之不去的內疚。只是面對大谷喜久藏如此堅決并且人生最后一個請求,他也不可能出言拒絕,只能硬著頭皮點頭答應下來。 午夜十二點,大谷喜久藏在旅順司令部閱兵臺執行切腹,然而在介錯階段神尾光臣果然還是失手,未能一刀斬斷大谷喜久藏的頭顱。大谷喜久藏飽受著雙重劇痛,臉色漲紅了一片,額頭青筋凸起,卻用最后一口氣嘶聲大喊:“天皇萬歲?!?/br> 在大谷喜久藏斷氣之后,神尾光臣慚愧至極。此事自此成為歷史上一次讓人銘記的笑話。 隨著福田雅太郎和神尾光臣分別接管第五師團、旅順司令部之后,遼東日軍立刻展開了前線整頓工作,并且主動與營口遼東統x戰總司令部取得聯系,約定雙方分別派遣專員前往奉天,磋商雙方退兵的事宜。 正是因為遼東日軍這一系列的變動,北京外交部公務招待所的談判會議進展情況,立刻發生了一連串重大的轉折。首先是在十六日這天,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會見日本駐華公使日置義,要求日本盡快達成與中國的和談。 原來就在過去的幾天時間里,由于中國國內與日俱增的反日情緒,繼而還連累到了英國、法國、俄國等在華利益。也不知道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更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人在興風作浪,居然在背地里煽動情緒激動的中國國民,開始向英法等協約國的公使館、領事館發起抗議,甚至聲稱如果英法繼續縱容包庇日本,中國國民將會發起針對英法俄三國的罷工和抵x制商業等方面的行動。 從十月二十八開戰到今天十一月十七日,中日交戰也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但是根據每天都在更新的統計情況,中國國民在政府、士紳和政治活動家們的號召之下,針對日本公司、工廠進行的罷工,以及持續的抵x制日貨,已經直接導致日本盡千萬日元的經濟損失。 日本政府之所以急著派遣外交副大臣來華救火,經濟遭到遏制同樣是不容小視的原因之一。有鑒于此,英法俄三國都不想重蹈日本的覆轍,而且他們都知道中國人一旦鬧起情緒那還是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歐洲戰場應付不暇,遠東這邊可不能再出什么亂子。 迫于各方面的壓力,日本外交代表談不可能再繼續拖延或者堅持不退讓。 但是對于中國方面要求交回遼東半島已被軍隊占領地區,這一點日本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雙方又爭執了兩天的時間,最終達成初步協議,中日于遼東立刻停戰,并且日本允許將蓋州到岫巖以北的地區還給中國,然而丹東到東莊等沿海地區,依然要歸還于日本。 至于旅順租期問題,磋商之后暫定于一九四零年歸還于中國。中東鐵路路過岫巖、蓋州的路段主權移交給中國,但仍然有日本公司承辦運營。交還給中國的遼東土地,原有日籍居民繼續保留十年的居住權,其他居民則可以通過中日外交代辦機構協商,一次性簽訂移民日本或者歸還中國國籍的手續。 中日雙方共同簽署遼東和平協議,規定遼東“十年停戰期”,雙方都不可在彼此界限三十里之內駐扎軍隊,以確保不會再發生諸如此類的軍事摩擦。 關于中國軍隊縱火焚燒丹東一事,中日雙方都互相指責,可是一時半會也都沒有搜集到足夠的證據。最終日本方面也只能忍氣吞聲,決定不予追究這件事,不過卻額外的要求中國方面無償釋放遼東戰場上的俘虜,并且對目前俘虜中傷員進行妥善安置。 【奇怪,‘抵’‘制’都被和諧了】 第15章,戰后狂熱 遼東戰爭最終沒有被稱為是一場戰爭,在后世僅僅當作是一次“突發事件”。 不過從“突發事件”之前的收復青島主權,再到整個事件為捍衛國家主權和榮譽的過程,無一不是彰顯了北洋政府的正面形象。在隨后袁世凱于新華門瀛臺發表的演講,更是為北洋政府和中央軍做足了美化工作。 各地報紙紛紛大發文章稱贊北洋政府的民族大義和中央軍英勇保衛國家,不管是政府安排的喉舌,還是更多自發刊登相關報道的報館,這些消息和內容都能夠讓全國民眾接受。就連遠在日本的孫中山也不得不發出通電,表揚袁世凱的“英明果斷”。 收復青島租界的主權已經可謂是近百年中國首次成功清洗過往恥辱之舉,前清幾十年沒能解決的難題,終于在北洋政府時期有了一個關鍵性的開端,怎能不讓全國人民感到激動?而通過與日軍正面作戰的軍事行動,又將刻骨銘心的甲午戰爭之恥辱得以挽回,更是讓普天之下恢復對中央政府的希望和對中央軍的信心。 這是一次歷史壯舉,也是改寫整個中華民族困境的壯舉。 近代中國的老百姓最缺乏的幾項東西當中就包括“自信心”、“希望”,當一個飽受質疑的中央政府給了人民希望和信心,這就好比在黑暗中忽然舉起了一簇火把,就算不能照亮全部的黑暗,但是也給人們指出一個方向。 再加上在袁世凱的授意之下,北洋政府所cao控的喉舌,以及在全國各地奔走活動的籌安會,北洋政府的正面影響力更是登高一層。尤其是袁世凱個人的形象,被各方面吹捧的如同星月一般高高懸空,很快就成為了全中華民族的“復興領導者”、“中華富強的導師”,諸如此類這般的偉岸。 不僅如此,由于籌安會的積極活動,民間對國體一事也漸漸有所意識,雖然還不是很清楚袁世凱即將推行帝制,但是也是事先做好了一定心理上的鋪墊。 楊度在這段時間的活動中,主要就是在引導人們認識目前中國先行的政治體制和國體的弊端,比如說青島一事袁世凱力主一戰,可是因為國會意見的不和才拖拖拉拉許久;再比如說大總統本以個人命令打算繼續向遼東增兵,然而也是遭到各方面諸多的反對,由此在作罷;又比如說,若不是因為很多條文需要通過各部門走程序,此次遼東一戰原本可以一舉收復整個遼東半島。 這些言論當然大部分不切實際,可是對于基層無知的星斗小民們來說,他們聽到的都是別人告訴的。再者又有目前大背景所制造的民族情緒氛圍,很多人根本不會去仔細辨認真偽,反而跟著籌安會的這些聲音一起,對目前政治體制和國體唏噓不已。 不得不說,在袁世凱和籌安會的大手筆活動之下,又加上收復青島主權和遼東戰勝日本兩件豐功偉績,人們對袁世凱的崇拜漸漸到了狂熱和迷失的地步。 尤其是在民族自信心得到重拾的情況下,又有一些不明就里的其他社會團體、政治組織開始大肆鼓吹民族主義。一時間“大中華民族主義”的氣氛越渲染越濃烈,越濃烈便越有人去渲染。這本來不是袁世凱所意料的情況,但是卻為袁世凱稱帝帶來了極大的助推力。 于是北洋政府在鼓吹帝制的同時,也開始將帝制與民族主義結合在一起,漸漸就變成了要想中華民族繁榮昌盛,就必須在中國推行帝制,然后以帝制來凝聚大漢族為首的中華眾多民族,形成一個更為具象和團結的“中華民族”。 事實上不少有理智的學者對于目前國內氣氛感到很有憂慮,一方面是帝制的風潮越老越濃,這種歪風邪氣顯然是不對的;另外一方面許多沒見識的人無限制的吹大遼東一戰,對中國未來的發展是極其不利的,畢竟遼東一戰根本算不得是正面與日本作戰,中國目前的實力仍然很弱,絕不能讓“天朝上國自居”的風氣再次荼毒社會。 再一方面,在中國這個多民族的國家鼓吹“民族主義”肯定是有所不妥,尤其是那些高舉“大漢族為首”旗號的人,簡直就是在意圖顛覆這個國家的團結性。一旦有一個民族突出出來,那其他民族勢必就會矮一截,這種不平等的狀況最終就有可能導致國家內亂。 只不過中國輸了的太多也輸的太久,這次“得來不易”勝利帶來的沖擊力實在太嚴重。在這樣一個越來越狂熱的大氣氛之下,這些有理智的學者根本是人微言輕,甚至弄不好還會被扣上反國家、反民族的大帽子。 相比之下,西方許多國家的政治人物卻對中國國內目前的情緒感到很放心。英法列強剛剛見證過中國收復青島主權,又在遼東與日本強硬的對決,最終又收回了部分遼東領土,這實際上是一個信號。今天中國能從日本人手里奪回曾經失去的東西,明天也能從英國、法國、美國手里奪回。 索性就讓中國人繼續沉浸在這種幻想之中,沒有之前那種如履薄冰的戒備心。等到歐洲大戰結束之后,各國照樣還能繼續瓜分遠東這塊大點心。 尤其是日本,在剛剛付出一定代價之后,很快就能擺出一副慈和真誠的笑臉,不僅表面上對中國客客氣氣,內地里也還不停的鼓動、慫恿中國推行所謂的民族主義。因為在他們看來,這個民族主義就是一枚定時炸彈,一旦發展到一定程度勢必會引起中國內部許多民族發生內亂,到時候便能坐收漁翁之利。 在十一月底剩下的十幾天時間里,袁肅主要的工作就是針對遼東一戰的善后工作,不單單是清算和撫恤陣亡將士,同時也要安排遵守“遼東十年停戰期”條款,將各路部隊后撤到三十里之外的地方。 他之所以沒有反對“遼東十年停戰期”條款,原因有二,其一所謂的“條款”都只不過是一張紙罷了,隨時都能撕毀,其二就是這張紙本來就有許多漏洞可鉆。他完全可以把部隊撤出三十里之外,隨后在最前線的幾個誠實里大批量組建警察、民兵或者其他變相名義的軍事力量,甚至還能培養幾支“土匪”隊伍潛伏在附近。 善后工作按部就班的進行著,日軍的俘虜也都陸續送還到第五師團接應處。不過雖然俘虜放回去了,但是中國軍隊在戰場上收繳的日軍武器、軍火甚至從俘虜和私人身上搜集的個人財物,這些可都是沒有歸還的。 為了紀念這次在遼東艱苦的作戰,袁肅下令于蓋州和營口分別建立烈士陵園和紀念碑,將所有陣亡將士的遺體統一安葬。所有被追人烈士者,其家屬每個月都由原籍軍隊提供一筆撫恤金和一筆糧食,此事由后勤部全權監督和協助執行。有完善和持續的撫恤制度,這才能鼓舞士兵在前線英勇作戰。 不僅如此,蓋州烈士陵園在十一月二十九日這天完成第一期工程,遷入了四百名烈士遺體安葬。在這一天袁肅親自來到陵園現場,一一為到場的烈士家屬進行握手問候。隨后他又在下葬儀式上發表演講,一邊稱贊陣亡烈士英勇事跡,號令全軍上下予以緬懷和紀念,另外一邊也再三強調今后嚴格執行撫恤制度,對烈士身后事的照顧絕不能有任何含糊。 盡管整個儀式現場愁云密布、哀聲遍地,傷心的氣氛籠罩于全場,但是對于袁肅的一番很“實際”的講話,卻極大的贏得了到場參禮人們的信任。豈不說袁肅身為大總統侄子,又是遼東最高作戰指揮官,能夠親自到場參加烈士的葬禮并與所有烈士家屬握手問好,這已經表現出作為長官的一份責任和真誠。 以往打仗陣亡的士兵別說見不到長官來通知或者慰問,甚至連最基本的撫恤金都沒有。 男兒參軍入伍唯一能給家里帶去的一筆錢是安家費,而這筆安家費幾乎就算是把男兒賣給了軍隊,自此之后除非榮升軍官,否則是死是活都不會再得到任何補償。 可以說,正是袁肅治理軍隊才算是真正完善了近代中國陸軍的撫恤制度,不僅條條文文寫的很清楚,追認烈士的資格以及所享受的身后待遇,而且所有規定都由兩套部門相互交替監督執行,確保有中飽私囊或者弄虛作假的情況。 在撫恤制度最后一頁上,袁肅更是不避嫌的親筆落書:“打犧牲者主意,必招人神共憤,非千刀萬剮不足以平息吾恨?!庇纱丝梢妼@套制度監管的決心。 【本書已經在無線上架,各位大大也可以在手機上看了?!?/br> 第16章,遼東善后 十二月二日,袁肅將營口總司令部撤往奉天,既然遼東戰事已經結束,他也應該掛印辭官,不過畢竟此次中日沖突留下了一個不容小視的隱患,陸軍部還是決定保留總司令部的一些單位留駐在奉天,以備不時之需。 到奉天之后,袁肅與蔣百里、趙山河、陳文年、田文烈、朱泮藻等人召開了一次中央軍的戰后會議,首先是合算此次作戰的戰損,其次則是論功行賞,再者也就是對中央陸軍第二師、第五師以及奉天十七師的新防區劃分。 按照總統府和陸軍部三天發回來的指示,此次中央軍在遼東作戰是包含一定政治目的,那就是將中央勢力拓展到地方,謹防東三省會像西南諸省那邊擁兵自重。所以盡管第二師、第五師都是近畿部隊,但索性也就趁此機會常駐在東三省。即便不常駐,也要堅持度過目前這個敏感時期,等到遼東x突發事件的陰影全部消除之后,再另行定奪。 此役歷時二十二天,陣亡將士合計一千六百三十三人,受傷離開編制者三千八百五十人。戰爭消耗物資折算資金一百七十余萬,而戰后重建和撫恤物資折算資金初步預計會需要兩百萬左右。不過戰爭中通過搜繳和劫掠所得的利益差不多也有一百多萬,再加上把俘獲戰利品變賣,勉強算是能抵消此次作戰付出的經濟代價。 論功行賞方面,司令部軍功司和陸軍部軍功司特派專員早已做好了一份初篩名單,由袁肅負責從初篩名單中核定人選和功績。袁肅這邊通過與后勤司令部、前線各指揮部的磋商,業已確定了一份所屬名單?;旧蠈⒋舜螀⑴c作戰各部都均衡的安排了“功勞”,就算從始至終還怎么開過槍的朱泮藻第五師,也算是一份“勞苦之功”。 經過一番討論,袁肅決定委派田文烈第二師駐守營口,第五師駐守鳳城,第十師暫時返回山海關屯駐。這么做的目的并非是為了讓個人勢力遠離是非之地,而是減輕東三省地方財政對中央軍的負擔,反正山海關距離營口不算遠,又有鐵路四通八達的連接,真要出兵也就幾天的時間。再者在自己的地盤上由自己來供養,省的與東三省地方政府斤斤計較。 至于中央陸軍第一兵團,司令部暫時歸編在統x戰總司令部麾下,一起進駐奉天。包括兵團直轄幾個預備役團也都留在奉天,第一旅、警衛團和預備炮兵團這三支部隊返回直隸,繼續加以訓練和擴充。 戰后會議結束后,袁肅又趕往第一兵團臨時集合地,走訪并慰問了兵團上上下下的官兵,也專門挑選了一個傷兵聚集的醫院進行一番安撫。在剛才戰后會議軍功論賞時,他是特別為第一兵團的一些基層軍官進行了表彰,畢竟第一兵團擴充迅速,很多軍官沒什么實戰經驗,卻能在戰爭中發揮極好的領導作用,當真很是叫人欣慰。 尤其是孫連仲,在側翼陣地失守之際,單憑麾下一個團部分兵力殿后,掩護傷員和物資撤回蓋州城內,竟然能以最小的傷亡代價,拖延住日軍洶涌的進攻。袁肅在與孫連仲見面時,熱情洋溢的拍著對方的肩膀稱贊道:“昔諸葛亮出岐山,失利于箕谷,而趙云隨即聚攏部隊,固守箕谷,沒有造成大損。部隊撤退時,趙云又親自斷后,阻止曹軍追擊,因此軍資和人員的損失都不大。今日孫仿魯之功,不亞三國趙云,當是彰功以效典范?!?/br> 在奉天停留了一段時間之后,北京總統府和陸軍部皆發來電文,告知袁肅盡快返回北京??偨y府并沒有說是所為何事,但是既然沒有說,那推測起來肯定還是袁世凱要找他商議帝制一事。而陸軍部發來的電文,則是表示要對袁肅此次作戰進行授勛嘉賞。 臨行前一天下午,袁肅找到蔣百里和陳文年二人私底下會晤了一番。 雖然這段時間袁肅一直在忙著遼東戰場善后的工作,但是對于國內輿論氣氛的變向還是有所關注,不管是北洋政府或者籌安會私底下推波助瀾,又或者是民間自發的掀起了眼下這股風浪,稍微有一點頭腦的人都很清楚國家很快會有一場重大的變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