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節
書迷正在閱讀:陀螺戰記、兇符、重生之種田有空間、重生之拯救男主角的哥哥、美人情關、近身戰神、牧僵、開局成神招募玩家、炮灰男配掉馬后紅遍全球、都市隱殺
這一點不單單是他有所顧慮,相信包括段祺瑞、靳云鵬、曹錕這些北洋老臣們來說,或多或少都會有同樣的忌憚。在袁肅還沒有出現之前,他們這些人才是袁世凱真正的嫡系親信,可袁肅與袁世凱畢竟是叔侄關系,哪怕二人之間有所隔閡,但畢竟是血濃于水。 之前倒是沒有什么,無非是袁世凱對袁肅這個小子種種作為有所包容,可通過前不久發生的“國會危機”這件事,聯系到前因后果,以及袁肅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得不讓他們這些北洋老臣們感到有一股潛在的威脅。 首先是袁世凱在各種場合表露出愿意與宋教仁合作的態度,最后還特別派遣侄子袁肅南下去迎接宋教仁。到后來宋教仁順利北上,前前后后與袁世凱經歷多次密談,雖然包括馮國璋、段祺瑞等人在內,外界都不清楚密談的內容到底是什么,袁世凱和宋教仁是否達成合作的意向,可這的的確確是造成了對北洋集團的威脅。 好在段祺瑞從中做了一些手腳,至于是什么馮國璋并不清楚,但是他清楚的是袁世凱最終打消了之前的念頭。 做為袁世凱的老部下,他同樣可以猜測的到,一旦袁世凱下定決心來做一件事,那肯定是九頭牛都無法拉拽回來的。換句話說,段祺瑞顯然是用了一些不恰當的方法,最有可能的就是威逼和施壓。 身為北洋集團的領袖,被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親信威逼施壓,個中滋味肯定不好受。 顯然因為這件事,同樣會讓袁世凱對之前的這些舊臣感到不放心。在這個時候袁世凱心中肯定會想著盡快擺脫這種不利于自己的地位,或許是在今后疏遠段祺瑞、馮國璋等人,又或者是培養新的親信勢力。 袁肅做為袁世凱的侄子,能在短短一年的時間里成為一旅官長,坐擁東直隸八縣,放眼全國以及過去幾十年的歷史,這都是極其罕見的現象。 無論是馮國璋本人,又或者是其他北洋的老臣子們,面對這樣一個極有爭議的后起之秀,怎么會能夠安下心來?就算他們忠于袁世凱也忠于北洋集團,但大前提是個人利益不容有損。尤其是對馮國璋來說,他是直隸都督,可是袁肅的地盤也在直隸,這顯然就是最直接的勢力利益的沖突了。 “還能怎么樣,既然是上面的命令,那自然就得自從?!瘪T國璋語氣不疾不徐的說道。 “大人,若是段總長下的命令,顯然是段總長要借此機會來消弱咱們。您試想,若是我們在前線一路高歌猛進,打的順利了,功勞多少要分給這袁肅,并且這袁肅又是大總統的侄子,分的少了還不行。相反,若是咱們打得不順,以袁肅這乳臭未干的毛頭小子,不添亂倒罷了,一旦添亂那反而是啞巴吃黃連啊?!眳⒅\官高昌允煞有其事的說道。 “添亂倒不至于吧。這小子多少有點能耐,要不然怎么可能把王懷慶那老匹夫都趕跑了。怕就怕主弱賓強,到時候不好約束?!币慌缘膸熅霸埔徽Z雙關的說道。 “是啊,總之這就是一塊燙手的山芋,不容易接納也不容易打發?!绷硗庖幻麉⒅\官深沉的嘆了一口氣,語重心長的說道。 “你們把事情想的太復雜了。之前我本就沒有派去任何消息和命令到灤州,期間這袁梓鏡也沒有發電文來詢問,可見其從一開始就沒打算摻和這次南北紛爭。此次他是被迫前來,但是段芝泉那邊顯然還是有另外一層意思?!瘪T國璋倚老賣老的說道。 在場幾人面面相覷一番,各自露出不同程度的思索之色。 馮國璋忽然笑了兩聲,冷不防的說道:“說到底,段芝泉這人就是小雞肚腸,什么事都要考慮到入微。此次他讓袁梓鏡的這支人馬跟著一起來,說白了就是想把袁梓鏡從近畿趕走,順帶的也讓其在戰場上一番消耗,省的讓這個年輕人一路走過來太過輕松順暢了?!?/br> 聽完馮國璋的話,三人自然明白是什么意思,不過說來說去這都是猜測。 他們此次之所以接受上面的命令,帶領大部隊南下江蘇,目的就是要趁著南北矛盾打下一片勢力的根據地出來。江蘇比起直隸來說,不僅遠離近畿要地,更容易掌握省內大權,更重要的是江蘇要遠遠比直隸更加富饒,無論是在公在私都是有利可圖。 哪怕段祺瑞真的是打算借機打壓袁肅,將其趕出直隸省,但袁肅手里好歹也有幾千人槍,出了直隸省還能去哪里?還不是跟著第二鎮到江蘇來。到時候這地盤劃分的問題又該如何去解決、去權衡? 高昌允尋思一陣,繼而說道:“既然如此,不如我們調袁肅這支人馬打頭陣,硬骨頭由他啃,我們就在后面坐收漁翁之利,豈不是更好?” 馮國璋冷冷“哼”了一聲,沒好氣的說道:“豬腦子嗎?沖在前面,他便能先拔頭籌。你們當真以為江蘇那些所謂的革命軍有多厲害,除了第八鎮那幾個營之外,剩下的全是烏合之眾。說句不好聽的話,即便是第八鎮的人馬也并非無懈可擊。既然是打著咱們北洋的旗號,稍加變通早晚還是自家人?!?/br> 他最后一句的潛臺詞,已經一目了然的指出了第八鎮是可以通過策反和收買來分化力量。這本來就不是什么難事,盡管大革命那會兒第八鎮擔當過主力軍,現在的統制官也是心向著革命,但當兵的可不會有那么高昂的熱情。 再加上中下層軍官有相當一部分還是左右搖擺之態度,一旦覺察到情況不對勁,再經過稍微的勸說和引誘,很有可能立刻就會臨陣倒戈。 【明天啟程返回廈門。希望各位讀者大大能在返程途中順順利利,高高興興。過完節好好調整一下?!?/br> 第73章,南北交鋒 師景云點了點頭,深以為然的說道:“大人所言極是。打頭陣雖說會有一定風險,可一旦拿下了一些重鎮,不僅可以獲得充裕的物資,甚至還能收編降軍。到時候攻堅的那點損失根本可以忽略不計,反過來還會讓其一躍而坐大,到那時后果不堪設想。再者,單憑這袁梓鏡是大總統侄子的身份,到時候即便想要搶功都不容易?!?/br> 另外一名參謀官不禁問道:“那我們應當如何處置?” 馮國璋沉思片刻,隨即說道:“先讓第一混成旅擔任后勤,一旦開戰的話,將其調撥到偏遠的小地方去收拾一些零碎的敵人即可?!?/br> 高昌允連忙說道:“還是大人高見?!?/br> 馮國璋鳴鳴自得的笑了一陣,臉色漸漸又恢復平靜,說道:“先不管其他,袁梓鏡的部隊讓他跟在咱們隊伍后面,通知還在濟南的鮑霆九,讓他負責接應袁梓鏡的第一混成旅。我部明日繼續開拔南下,在徐州中轉之后往港城和宿州方向挺進?!?/br> 高昌允進一步向馮國璋請示道:“大人,那接下來是不是要通知下去,各部做好備戰準備,隨時準備應付向亂黨軍隊發動進攻?” 馮國璋沉穩的點了點頭,緩緩的說道:“該來的總是要來的。不是我們下手,就是南邊的那些人下手,這先機我們還是要掌握在手里才是。這樣吧,就按照你的意思,把命令傳下去,五月二十日,全軍隨時作戰?!?/br> 高昌允正聲答道:“是?!?/br> 隨后,眾人又具體商議了關于對南方用兵的詳細戰略戰術部署。馮國璋的主張十分明確,他對徐州的張勛部仍然有所芥蒂,對方雖然是擔當第一路的進攻部隊,可終歸不能完全放心。所以在進攻的布置方面,他要求第二鎮兵分兩路,一路與徐州江防營會合,一起沿著長江方向南下壓進,另外一路則由港城沿著海邊經淮安向鹽城挺進。 在戰事的預測方面,顯然江防營這邊會承擔大部分的阻力,馮國璋派去與江防營合作的部隊會擔任側翼掩護,最主要的還是會控制整個戰場的進展情況。既不能讓江防營進展的太快,也不能讓江防營坐享其成。 關鍵的一點,還是要與另外一路從鹽城方向挺進的部隊達成一致協調。 一旦雙方進展達到一定的默契,便可以在同一時間向南京發動渡江作戰。當然,在渡江作戰方面,海軍同樣是調撥了三艘海防炮艦前往南京江面上提供掩護,屆時在配合陸面上的炮兵掩護,爭取能夠一舉壓服南京。 關于南方革命軍的抵抗情況,同樣早先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包括江蘇革命軍主力部隊的第八鎮在內,還連帶著有一些江浙的地方軍隊,比如鎮江的革命軍兩個營的兵力,再比如鹽城、淮安等地的地方革命勢力。不過總的來說,這些地方性質的革命軍都是烏合之眾,不僅武器裝備落后,兵力十分欠缺,而且極其缺乏必要的組織性,幾乎全部都是各自未戰。 此次北洋軍的軍事行動一直都沒有浮出水面,各路部隊的調派全都是潛移默化。 除了之前張勛一時腦熱又或者是巴不得盡快挑起戰事,公開發表了一次通電,引起了南方各界人士的敏感。不過即便如此,對于南北雙方而言也都是心照不宣的事,如今南方諸省或聲討或抗議或整軍備戰,儼然已經是擺出了決戰到底的姿態。 在馮國璋而言,此次接到命令率軍南下,雖然公文上依然是寫著調防,可是他心里很明白,大軍一旦開進江蘇,駁火那是一觸即發。不管雙方是否都準備好了,肯定要把握好先發制人的這一手。 兩天之后,袁肅的第一混成旅先頭部隊第一團在天津完成集結,換乘前往山東的鐵路線向濟南轉移。陸軍部的命令是五天之下開拔到位,袁肅卻從一開始就沒打算嚴格的遵從這個命令,一方面要表現出一副“極不情愿”的樣子,另外一方面還要做出物資不足的樣子。 第一混成旅派遣的聯絡官是通訊室主任陳立,在第一團正在向濟南轉移的期間,他已經來到了棗莊。然而棗莊的第二鎮總鎮昨天下午剛剛開拔,馮國璋等一眾高級將領業已出發南下,只剩下一些后勤的部隊還在一點一點的收拾。 陳立在棗莊發了一封電文到天津,向袁肅匯報了這邊的情況,隨即一刻都沒有消息,緊接著又火速趕往徐州去追趕第二鎮總鎮。 同樣是在這一天下午四點鐘的時候,北京總統府下達了一項任免命令,宣布免除安徽都督柏文蔚、江西都督李烈鈞、廣東都督胡漢民、江蘇都督程德全,同時下令取消上海都督一職,改設上海鎮守使。 這一項命令一經發出,不到幾個鐘頭的時間便引起了軒然大波。 任誰都知道這項命令是有針對性,任誰也都知道這項命令其實就是一個信號:北洋軍即將發動武力鎮壓的行動! 一夜之間,全國為之轟動。對于許多老百姓們來說,一次政治危機已然上升到了軍事對決的地步,南北之間的內戰正在快速的拉開帷幕。 到了第二天一早也就是五月十八日,孫中山在上海鄭重宣布“討伐國賊袁世凱”,并發表長達十分鐘并且慷慨激昂的“二次革命”演講。到了這天中午的時候,江西都督李烈鈞宣布江西獨立,并且命令麾下兩路革命軍向贛北主動發起進攻。 緊隨其后廣東都督胡漢民、四川都督熊克武、上海都督陳其美以及湖南都督譚廷闿等人紛紛宣布獨立。不過除了胡漢民和陳其美尚且有組織軍事行動之外,四川和湖南都僅僅是坐而觀望,一方面是不敢輕易出兵,另外一方面即便想出兵麾下的軍隊也不一定聽命,所以只能表面上跟風附和,實際上則生怕會弄巧成拙。 安徽都督柏文蔚在十七日清晨時,便在安徽省長李安之的促使之下,化裝乘坐民用火車經江蘇向上海出發。柏文蔚名義上是一省都督,可實際上手中一絲一毫的兵權都沒有,行政大權還不如省長。安徽軍務會辦倪嗣沖早在幾天前便頻頻調動軍隊,接防了合肥周邊地區的警備部隊,甚至連合肥巡防營都派人監視。 十七日下午倪嗣沖接到陸軍部的第一道命令,解除柏文蔚的所有職務并監管起來。倪嗣沖這才由蕪湖動身向合肥挺進,不過剛剛到達合肥郊區時,又收到了陸軍部第二道命令,要求是逮捕柏文蔚。 只不過雖然整個合肥都在倪嗣沖兩個混成旅包圍之下,可當倪嗣沖進城時,柏文蔚早早已經乘坐火車離開。倪嗣沖并沒有對此有什么懊悔,他最重要的意愿還是盡快入住安徽都督府,接替柏文蔚成為安徽都督。 于是在占領合肥之后,他便開始各方面加強個人的統治,包括更換各部要職的人員,清一色的換上自己的親信。甚至還派人去向省長李安之進行施壓,明確的擺出姿態要求限制省政府的職權范圍,還放出風聲試圖解散省議會。 南北雙方第一輪交火正是發生在上海,陳其美拒不接受中央政府的命令,下令麾下由青幫分子組成的民兵以及之前革命滬軍的兩個營,總計一千余人,趁夜向江南制造局發起了強攻。試圖在第一時間攻克江南制造局,控制住上海警備司令鄭汝成。 鄭汝成早先有所準備,雖然他的部隊尚且在城郊,但之前早已調派了幾個加強機槍連入駐江南制造局。盡管從場面上來看,他手中的兵力并沒有革命軍多,可革命軍畢竟是烏合之眾,比起正規軍的戰斗力顯然是相差甚遠。再加上三挺馬克沁重機槍橫列在江南制造局大門口,革命軍想要硬著頭皮硬沖都很困難。 就在江南制造局發生激烈戰斗的同時,鄭汝成同時發出電報,調動在城外的部隊火速馳援城內。雖然一時半會城外的部隊無法進城,當然這其中也包括一些傾向革命的軍官從中作梗,但是鄭汝成相信,只要能順利扼守住江南制造局,等到革命軍彈盡糧絕之時,大局依然可以彈指而定。 而做為南北交鋒最主要的戰場,江蘇的情況從一開始就不是很明朗。 北洋第二鎮和第五鎮,外加徐州的江防營幾萬大軍恢弘南侵,北洋政府用以鎮壓南方反對派的主力部隊幾乎全部云集于此。正是因為有這樣龐大的軍隊壓境,江蘇都督程德全這幾日一直精神恍惚、寢食不安,都督府所有事務全部是交由黃興在打理。 事實上從“國會危機”剛開始的那會兒,程德全一直強調應該理應來處理問題,而不是盲目的擴大南北之間的矛盾。他雖然知道江蘇有第八鎮這支武裝力量在手,可面對山東、安徽的北洋軍,還有腹背淞滬一帶的北洋軍,政體形勢顯然是不利于自己的。 【今日啟程返回廈門!】 第74章,兩淮之想 到了十八日這天,黃興屢屢催促程德全宣布江蘇獨立,然而程德全始終遲疑未決。 直到當天下午,上海傳來進攻江南制造局的消息,黃興親自奔赴程德全官邸要求其宣布獨立。程德全迫于無奈,只好簽署了一份通電書,這才宣布江蘇拒絕接受中央政府命令,與中央政府徹底斷絕關系。 就在江蘇宣布獨立的第二天,張勛的江防營先頭部隊與第二鎮先頭部隊完成會師,并在一個小時之內攻克淮安,隨即又兵分兩路。一路經安徽滁州境內直撲南京,另外一路則沿著淮安經高郵直下揚州。 第二鎮的另外一支部隊也在同一天占領港城,建立后勤支撐點之后,即可又派出先遣部隊直奔鹽城。 無論是淮安還是港城的守軍,之前無非是接到江蘇都督府的命令,要求抵抗北洋軍南下。不過南京方面并沒有派遣專門的官員到這些城鎮前來督導,于是當北洋軍發動進攻時,這些地方原本少的可憐的守備部隊,除了少數堅定革命官兵之外,其余的幾乎都不戰而降了。 江蘇的戰事如同秋風掃落葉一般,北洋軍壓進之勢勢如破竹。 前前后后只經過了兩天的時間,第二鎮和江防營的大軍便占據了南京周邊重要的交通城鎮。揚州、鎮江相繼告失,馮國璋本人也在二十一日這天凌晨從后方趕到鎮江設立總鎮司令部,親自制訂對南京的作戰計劃。 面對如狼似虎的北洋軍和江防營,南京城內早已是人心惶惶。黃興與第八鎮統制張彪同樣感到壓力斐然,他們都沒有料到蘇北地區會淪陷的如此迅速,甚至連一丁點的戰斗火花都沒看到,幾乎就是如入無人之境一般。 在過去的三天時間里,黃興并非什么事都沒有做,他一直在加強南京江面上的防御,決定以長江為決戰戰場,阻擋北洋軍發起渡江作戰。同時,他還不斷與鎮江、上海的海軍司令部保持聯絡,雖然自己很清楚以眼下的情勢是無法說服海軍支持革命,但最起碼也要勸說海軍艦隊保持中立,不要向南京發動進攻。 畢竟南京臨時政府時期,駐扎在鎮江、上海一帶的海軍當中,還是有不少官兵是堅定不移的向往革命政府。此次因為國會危機引發的南北交火,顯然是所有人不愿意看到的結果。再加上黃興親自的游說,多多少少是能爭取到海軍的同情。 哪怕不能拒絕中央政府的命令,在派遣艦只圍困南京江面時還是能手下留情。 正所謂禍不單行,當南京面臨北洋軍和江防營團團包圍并步步緊逼之際,身為江蘇都督的程德全居然趁夜一聲不吭的偷偷離開南京。消息一經傳出,對整個南京革命陣營都造成了極大的沖擊。 黃興更是對程德全痛罵不止,連連發了三、四封通電,又是宣布開除程德全的黨籍,又是鄭重其事的與其斷交。而隨著黃興的通電,江浙滬很快就獲悉了程德全逃跑的情況,于是整個南方革命陣營都出現了士氣低落的痕跡。 第八鎮統制張彪為此還專門找到黃興,埋怨其就不應該急著發表通電,在眼下這種危急關頭最重要的還是要保持士氣。本來程德全就沒什么實際地位,任由其偷偷逃跑就罷了,將消息暫時壓下來,反倒不會造成負面影響。 黃興意識到之前因為情緒沖動而忽略了事后影響,然而脾氣火爆的他也沒有任何廢話,只是愈發堅定的決心跟北洋軍一拼到底。他的目的就是要讓所有立場不堅定的人們知道,真正有一腔革命熱血的人一定能獲得最終的勝利。 這或許是理想主義者的片面執著,可也能看得出來這是一種無奈和發自內心的怒吼。 十幾年來,為了探尋中國的救亡之路,無數革命烈士以鮮血來鋪灑道路。在經歷了數不清的失敗,終于完成了推翻腐朽清廷的大革命勝利,又豈能眼睜睜的看著革命果實落入獨裁者的手中!民主和共和的大業理想豈能就這么消亡? 與此同時,灤州第一混成旅才剛剛抵達濟南,而先頭部隊第一團也才前進到徐州。 負責留守濟南接應袁肅一行人的正是第二鎮第二步兵旅旅長鮑貴卿,不過鮑貴卿麾下的主力部隊也都已經陸續開往江蘇境內,他本人只留了一支警衛隊以及輜重部隊在后面,等待袁肅的第一混成旅到來。 中午時袁肅與鮑貴卿見了一面,雖然鮑貴卿與袁肅同樣是第二鎮的旅長,但前者如今已是年近四十五歲的中年人,又是老一屆北洋武備學堂的畢業生,無論是資歷還是系統都要遠遠超過袁肅。因此在鮑貴卿眼里,多少對袁肅是有幾分不屑一顧。 整個會面過程中,鮑貴卿一直都是一副官腔官調的一樣,沒有給袁肅什么好臉色。 盡管如此,袁肅也沒有放在心里去,他只當自己與第二鎮還不能完全融洽,更何況論資排輩自己也確實不如鮑貴卿。簡單的從鮑貴卿這里了解了情況,獲知第二鎮和江防營已經完成對南京的戰略包圍,接下來第一混成旅要做的就是開赴江蘇,確保津浦線蘇北路段的安全,負責保障和護送后勤物資。 擔任后勤任務原本就是袁肅所期待的,于是他沒有任何閑言碎語,直接應承了下來。 當天晚上,鮑貴卿借口前線有事,沒有再繼續招待袁肅,達成了一班早已準備好的火車動身南下去了。 袁肅則在濟南休整了一天,按照火車站的安排,最快也得在明天下午才能搭乘另外一列火車向徐州趕去。 倒是山東軍務會辦王懷慶專門在濟南最好的酒樓設下晚宴,邀請袁肅等一眾第一混成旅的軍官到場。王懷慶與袁肅沒有什么交情,也聽說過段、馮兩位大人物都對袁肅有所介懷,不過他卻不吝感情的要打好這層關系,正所謂點塔七層不如暗處一燈,只要自己與袁肅沒有直接的利益沖突,多一個笑臉迎人絕不算是壞事。 晚宴上,袁肅與王懷慶一番推杯置盞,趁著酒興時倒是從王懷慶口中套得了一些消息。 在此次南下進攻江蘇的軍事行動當中,事實上山東第五鎮并沒有出兵,無非只是在名義上響應了中央政府的號召罷了。第五鎮僅僅只派出了幾隊雜役和工程營,在前線協助第二鎮和江防營修營駐壘、運送物資罷了。 除此之外,王懷慶也透露了一些關于安徽目前的情況。安徽省內正經編制的兵力只有倪嗣沖兄弟兩的兩個混成旅,之前倪嗣沖一直擔任安徽軍務會辦,其弟倪毓棻在擔任皖北警備司令兼任安慶鎮守使,實際上便是cao作著整個安徽的軍政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