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節
書迷正在閱讀:陀螺戰記、兇符、重生之種田有空間、重生之拯救男主角的哥哥、美人情關、近身戰神、牧僵、開局成神招募玩家、炮灰男配掉馬后紅遍全球、都市隱殺
“聽你這么說,我就放心了。不過我想這件事你還得跟王知州談一談,畢竟我們軍隊從不插手民政,招商引資這種事我們這些粗人也不會懂?!彼⒖陶f道。 “袁將軍實在是太謙虛了,這件事之前我已經與王大人談過,王大人表示對這件事很有興趣。若袁將軍這邊沒問題的話,稍后我會再與王大人詳細的談一談?!?/br> “隨便你吧?!痹C已經十分肯定彭加勒誤會了自己的意思,不過他沒打算多辯解什么,畢竟現在洋人什么都還沒做,眼下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如果這些人真能做正當生意,對他之后的發展說不定還會有所幫助。 趙山河在那邊試射完了一百來發子彈,之后又指導幾名士兵仔細研究重機槍的使用。 直到袁肅和彭加勒談完話之后,他才緩步走了過來,警惕的瞥了彭加勒一眼,這才壓低聲音向袁肅問道:“袁大人,這洋鬼子有什么企圖?” 袁肅深深吸了一口氣,深沉的說道:“暫時還不知道,不過如果他們真有什么企圖,咱們還得悠著點才是?!?/br> 趙山河一臉沉默,再次下意識的看了洋人一眼,一時沒有多說什么。 第78章,突然而見 第二天一早,王磷同專門來到七十九標標部大院找到袁肅,與袁肅詳細談論了一下關于洋人要在灤州開礦的事情。 就單從王磷同個人角度上來說,他的的確確是巴不得能引進洋人的外資來開放灤州,開礦本來就是一項技術產業,國內目前幾家有規模的金屬礦場全部都是中外合資。沒有洋人的設備,即便開挖出來的礦石,也不能得到完全的冶煉。 袁肅自然是知道王磷同的心思,對方如此苦口婆心的說這件事,可見洋人肯定開出了一個非常有誘惑力的報酬。他不相信以王磷同混跡這么多年的人生閱歷,還看不出洋人是別有所圖,只不過對方完全沒有保護國家、民族利益的意識罷了。 并非只有王磷同一個人沒有這樣的意識,在清王朝“家天下”的統治之下,再加上幾千年封建迂腐的思想觀念,只怕大半個中國的人口都沒有這樣的覺悟。 他沒有直接回答王磷同的話,只是打了一個比方:“一個商人給你十塊錢,他絕對會想盡一切辦法再從你身上轉會一百塊錢甚至一千塊錢,這還是比較有良心的商人。如果遇到沒有良心的商人,他給你十塊錢之后會直接要你傾家蕩產再賠上性命?!?/br> 這個比喻王磷同當然知道涵義,只是他堅持認為洋人不可能壞到這種程度。 袁肅沒有再打算繼續勸說王磷同,因為他很清楚王磷同心里早已經有了決心,而恰恰這件事是他力所不能及。雖說眼下他掌握著七十九標部分兵權,也牢牢控制著灤州民防,并與一眾灤州豪紳相依相附,但畢竟自己不能什么事都插手,尤其還是灤州民政方面。 當即,他沒有再多說什么,僅僅只是用一種極為深刻的語氣告誡王磷同,如果洋人在灤州干出自己不能容忍的不法勾當,自己一定會嚴辦這件事。同時他還奉勸王磷同,就算對方不為自己著想,也應該為后世的子子孫孫著想,難道希望后代永遠被人指罵是“漢jian”嗎? 這番話的成份很重,一時讓王磷同陷入了沉默。 當然,在王磷同心里他依然在咒罵袁肅多管閑事,他認為如今中國替洋人辦事的“漢jian走狗”多得去了,難不成后世的人偏偏咬定自己一個? 只不過他雖然這樣犯著嘀咕,可同樣考慮到袁肅對這件事的強烈反應,洋人投資開礦只是一時之利,可只要袁肅不離開灤州,自己今后還得仰仗這位“小袁公子”的照應。相比較之下,洋人這點甜頭不嘗也罷。 在沉默許久之后,他故作深沉的嘆了一口氣,接著反問袁肅這件事到底該怎么辦。 袁肅看得出來王磷同已經打算退步了,于是也沒有再像之前那么強烈的語氣,只是告訴王磷同這件事必須慎重處理,就算最終拗不過洋人和上面串通一氣,等洋人開始辦廠時也要全程嚴格監督。 聽到這里,王磷同總算松了一口氣,在他看來得到袁肅這樣的回答,這件事多多少少還是有可以辦下來的余地。 之后的幾天里,彭加勒倒是來找過袁肅兩次,不過袁肅都是一副冷漠毫無熱情的態度,并非是他有強烈的排外情懷,只是在這個環節自己不希望節外生枝。不管洋人是什么企圖,他們的到來只會讓灤州的局勢更顯得錯綜復雜。 彭加勒第一次來找袁肅只是隨意談了一下重機槍的使用情況,并且一副體貼的樣子詢問是否有什么缺陷或者需要幫助的地方。這些袁肅都是簡單的應付過了,畢竟他現在并沒有立刻讓重機槍投入使用,反正在試槍的時候并無大礙,也就沒有計較那么多。 第二次會面的時候,對方倒是十分直接的詢問袁肅日后有沒有繼續擴充軍備的打算,并且還給出了一份優惠的軍火報價單。袁肅倒是仔細看了一眼這份報價單,比起王磷同派人從天津帶回來的那份報價單,前者要顯得簡潔許多,很多沒必要的舊式武器全部剔除,所有價格也都降低了百分之二十左右。尤其是法國生產的武器,甚至要大大低于其他國家武器的價格,幾乎都已經很接近國產武器的單價了。 畢竟袁肅在這方面確實有發展的計劃,因此他并沒有直接拒絕彭加勒的問話,只是向彭加勒索要了一個單獨的聯系方式,并說日后真有需要的話,一定會聯系對方。 自從這兩次見面之后,彭加勒便沒有再找袁肅,并且在二月十四日下午乘坐火車返回了天津,臨走時都沒有通知袁肅,這個消息還是王磷同轉告袁肅才獲知。 就在第二天晌午的時候,一則重大的消息以通電的方式傳到灤州,就在半個小時之前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參議院統計第二次選舉結果,確認由袁世凱接替孫中山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之前的一個月里,北方的輿論一直搖擺不定,有人推測袁世凱會支持共和,有人也咬定北洋派絕不會妥協,反而在南方各大城市早已傳開了真相,袁宮保已然決定擁戴共和、結束封建帝制。 今天的這則消息就像是一枚重磅炸彈,立刻在北方諸省引起了震動。袁世凱要出任臨時大總統了,所有之前的懸疑都已經得到了說明。 除了北洋內部的官僚集團之外,許多地方巡撫、將軍顯然對這個消息始料未及,一時間就好比巨石落水激起千層浪花,那些滿族、蒙古官僚盡皆慌了神,頓時感到大勢已去。 對于灤州而言,當消息一經傳開之后,同樣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青年和知識分子們奔走相告、盡皆歡喜,而那些仍舊懷著愚忠之志的遺老們則抱頭痛哭,破口大罵袁賊不忠不義。 陳文年在聽說了這個消息之后,立刻趕到督練公所找到袁肅。 一上午的時間袁肅都在督練公所這邊指導訓練,南郊這邊人煙稀少,因此早上的消息并沒有及時傳到這里。他現在的重心都放在督練公所這邊,盡可能多與民兵們接觸,在民兵心中建立良好的形象, 當聽到大營門口的士兵通報陳文年前來后,袁肅反而還感到幾分稀奇,在他的記憶里這可是陳文年第一次來督練公所這邊。 他立刻趕到大營門口,迎接陳文年前往督練公所的辦公室。 還沒來得及落座下來,陳文年已經迫不及待的問道:“梓鏡,你今天早上可聽說了嗎?” 袁肅疑惑不解,不過他倒是沒意識到是什么嚴重的事情,慢條斯理的先為陳文年倒了一杯水,然后才問道:“聽說什么事,怎么,早上又有什么新傳聞嗎?” 陳文年接過水杯沒有喝水,直接說道:“你叔父被南邊推選為臨時大總統了?!?/br> 袁肅微微動了一下臉色,繼而問道:“今天是什么日子?” 這次輪到陳文年疑惑不解了,袁肅怎么突然問起這個?他說道:“臘月二十八了,西歷好像是二月十……十幾呢,唉,我一時記不清楚了?!?/br> 之前的一段時日里,袁肅又是忙著應付洋人,又是要督導cao練民兵,偶爾還要兼顧標部里面的事務,再加上在這個年代的中國西方歷法并不普及,他可沒辦法同時記得兩個歷法的日期。正因為如此,自己竟把一些重要的事情記錯了。 難怪今天陳文年會破天荒的跑到督練公所來找他,清王朝已經沒有幾天日子了。 第79章,決心一博 他記得歷史上袁世凱在被參議院選舉為臨時大總統的第二天,清帝便宣詔退位了。這也就是說,從明天開始中國南北兩個政權將正式統一,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由此誕生。同時,這也意味著軍閥割據的時代正式拉開帷幕。 看到袁肅一副沉思的樣子,陳文年不禁有些著急,他忍不住催問道:“梓鏡,你在想什么呢?這件事與日期有什么關系嗎?” 袁肅漸漸回過神來,他表情嚴肅的說道:“陳大人,咱們中國總算是要變了,眼下全國的老百姓都渴望能恢復太平,但是我相信那些革命黨絕對不會善罷甘休?!?/br> 陳文年愈發感到奇怪,之前他確實與袁肅討論過清王朝垮臺之后的中國情況,彼此都意識到軍閥割據可能會成為盛極一時的現象,可怎么袁肅突然又牽扯到革命黨?共和國都成立了,滿族人都投降了,這些人還革誰的命去? “我怎么聽不懂你的話?這事又與革命黨有什么關系?” “陳大人,你還記得上個月的今天發生什么事嗎?”袁肅反問道。 “你是說你叔父遇刺的事?”陳文年若有所思的回答道,隨即腦海中忽然閃出一個念頭,漸漸意識到袁肅想要說什么。 “沒錯,行刺的刺客已經被證實就是同盟會天津分會的人。南北議和是去年年底開始的,可上個月革命黨卻還陰謀要我叔父的命,由此可以說明一點,革命黨人根本不想放權。如今南方諸省的議員認為革命黨成不了氣候,所以才另外選舉我叔父出任大總統,但這不代表革命黨會心悅誠服?!痹C快速的說道。 “可是,這與我們又有什么關系?”既然陳文年心中已經明白袁肅的意思,他現在反而還是疑惑袁肅為什么會對自己說這些。 “當務之急,我們有兩件事必要抓緊一些才行。只不過第一件事陳大人你之前說過要考慮,所以我也不知道該不該與你討論這件事?!痹C忽然露出一副遺憾的樣子,說道。 陳文年深深吸了一口氣,他知道袁肅所謂的第一件事就是脫離二十鎮的籌備。自從上次談話之后,他這幾天確實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雖然事實已經擺在自己面前,但若是要下定這個決心,還是需要很強大的一股底氣才行。 袁肅看得出陳文年的彷徨之態,畢竟陳文年與趙山河不同,趙山河歸根結底是一個粗人,腦袋里不會想那么多閑雜的東西。但陳文年卻是一個有深謀遠慮的人,做出重大決定之前總要三思慎行。他等了一會兒,見陳文年依舊無從開口,于是緩緩的說道:“其實陳大人今天來此找我,已經可以說明陳大人心中的想法了。如若陳大人不打算脫離二十鎮,何必要對這件事如此上心?” 陳文年怔了怔,袁肅這番話當真是一針見血。他再次嘆了一口氣,終于開口說道:“梓鏡,你說的很對,其實你我心里都早就應該有了一個答案了。只不過這件事確實有幾分難以取舍的私人感情,所以我才會猶豫至今?!?/br> 袁肅笑了笑,說道:“自古以來,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陳大人應該早看透這一點才是?!?/br> 陳文年跟著笑了起來,隨后鄭重其事的說道:“既然如此,我現在就給你一個答復,若梓鏡你決定脫離二十鎮另立行事,我陳文年一定鼎力支持?!?/br> 袁肅肅然起來,認真的說道:“多謝陳大人,有陳大人這句話,在下此事足以告成?!?/br> 陳文年解決了這個心結,整個人都顯得輕松了許多,他繼而又問道:“那么,梓鏡,你剛才所說的當務之急兩件事,其二是什么?” 袁肅有條不紊的說道:“陳大人應該明白,我之所以決定脫離二十鎮的目的,就是不希望淪為地方勢力所cao控的工具,擁有獨立的指揮權,為國家為民族做實際的貢獻。至于第二件事,正是我最近才剛剛想明白的一點,也就是我剛才提到有關革命黨的事情?!?/br> 陳文年微微皺起了眉頭,一時還沒能弄明白袁肅的打算。 “我想說的第二件事,正是要提防革命勢力趁著共和國成立初的這股熱浪,別有用心的滲透到我們的軍隊當中?!痹C簡而言之的說道。 “第一件事是為了防止軍閥化,第二件事是為了防止革命化。我算是明白了,梓鏡你的意思是要保證我們的獨立性,對嗎?”陳文年一邊點著頭,一邊恍然的說道。 “陳大人果然是明白人,沒錯,正是如此?!痹C欣然的說道。 其實他原本就打算跟陳文年仔細談論一下關于對待革命的態度,畢竟之前灤州兵諫和灤州起義時,陳文年都是站在革命的立場上。除此之外,七十九標許多軍官也都深受革命的感染,這絕對是一件很嚴重的問題。 他很清楚,中華民國的成立并不意味著“革命”的結束,恰恰相反這反而掀起了另外一場更持久、更混亂、更具有破壞性的大革命。 誠實的說,他本人的的確確不反對革命,即便遭到革命黨人的刺殺也絕不會詆毀革命真義。但是對于一個想要掌權的人來說,這純粹是兩碼事。他不希望革命思想滲透到自己的勢力范圍之內,這樣只會影響自己的權力。 正因為之前一直忙著其他事情,轉眼之間南北雙方已經達成共識,讓他錯失了太多時間商談這件事,如今只好趁著這個機會直接向陳文年挑明問題所在。 陳文年并不是一個純粹的革命志士,他與七十九標前任標統岳兆麟一樣,之所以積極為革命奔走,同時期盼能在革命成功之后平步青云。如今他選擇支持袁肅脫離二十鎮,事實上同樣是為了前途考慮。 因此,他在了解袁肅的用意之后,非但沒有任何反對,反而還十分支持。畢竟袁肅成為領導人之后,他肯定也能謀取一個重要職位,若是讓革命黨人再來攪和,自己的權利同樣會受到影響。 “你說的很對,保持我們的獨立性這一點很重要,稍后我會跟下面好好談一談,希望他們也能明白這個道理?!碑敿?,他立刻表態的說道。 得到陳文年的答復,袁肅心里總算暢快了許多,只要能解決這兩個問題,他相信自己很快就能牢牢實實掌控灤州的軍政大權。 之后,陳文年又詢問袁肅到底該如何脫離二十鎮,具體又該如何行事?倘若總鎮那邊嚴辦此事,又該如何應付? 這些問題袁肅之前早有想過,雖然沒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能擔保一切順利,但他依然有一定把握能讓這件事蒙混過去。 他告訴陳文年,如果二十鎮沒有被調回關外,那事情就簡單的多。只不過他估測十之八九二十鎮還是會被調回關外,到時候自己會找借口讓張建功的第三營先走,等二十鎮大部隊撤的差不多了,再利用與灤州豪紳的關系,將七十九標其余兩個營強留下來。 至于挽留七十九標其余兩個營的借口也好找,可以拿之前石門鎮、安山鎮的匪患來說事,憑借他與張家的關系,再加上袁氏家族的背景,潘矩楹必然不敢輕易追究,最多是把這件事上報到北京來做處理。 陳文年擔心的就是這一點,萬一上報到京城,到時候有人追究下來又該如何應對?若不是袁世凱親自追究倒好,最怕的就是袁世凱認為袁肅這是胡亂作為,親自下令嚴辦此事,到時候大家都別想好過。 袁肅知道陳文年的擔心不是沒道理,事實上他也擔心這一點。有些位高權重的人并不會縱容自己的親屬心腹胡作非為,相反還十分介意這種事情的發生,畢竟站在高處的人要顧慮個人的顏面以及對公眾的形象。 他相信其他人都不會理會這件事,無非是兩個營的兵力罷了,再者灤州方面也確實有正當理由需要一支部隊保障安全。要調查的話也只能是袁世凱親自下令,而這個可能性絕對是有的??v然他是袁世凱的侄子,可素未謀面也不知道彼此的真實想法,灤州是直隸近畿之地,豈能容得半點閃失? 倘若袁世凱真的調查這件事,對于袁肅而言當真是一個非常不妙的情況。 而他現在就是要賭上這一把,賭的就是袁世凱不會查這件事,或者不會嚴查這件事。 這場賭博并不是毫無勝算,他相信中華民國剛剛成立,而且南北政權還沒有完全進行交替,袁世凱手頭上忙著要處理的事情多不勝數,根本不會有閑工夫把目光放到灤州這邊。 陳文年一時半會沒有聽明白袁肅的意思,但是他也感覺到袁肅確實沒有十足的把握,不過既然之前自己已經出言答應了,現在自然不能反悔。 更何況他同樣很清楚,沒有什么事情能百分之百順利,有時候還是要搏上一搏。 第80章,共和成立 二月十六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隆裕太后代替宣統皇帝下達詔書,接受國民政府的優待政策并宣布清帝退位。從咸豐到宣統這幾十年時間里,清朝一步一埃的煎熬著每一步,總算在今天走到了盡頭。 對于全國上下很多老百姓們來說,在清王朝還沒有覆滅之前,舉國上下彷佛都期盼著能早點結束這個迂腐的政權,然而當這一天到來時,卻又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值得歡慶。除了沒有皇上之外,一切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就連之前動亂的局勢也好像沒有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