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章
“為什么這么說?” “因為她不是人類哦?!?/br> 羅素答道。 她被稱為“寶鉆女士”。而在二十年前她被稱為寶鉆小姐。 但只有少數人知道——或許也沒有那么少,但至少在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以內——那就是,實際上并不存在“寶鉆女士”這個人。 從她十七八歲時的樣子,一直到如今三十八歲的模樣……甚至包括她與其他主持人之間的插科打諢、平日里的閑聊,包括平日里的一些緋聞,或者生活照。全部都是通過人工智能的演算繪制而出的虛擬影像。 她是只存在于虛擬世界的新聞播報員,一位完全被虛構的電子幽靈、她甚至連人工智能都不是。那些人類主持人們,也必須通過芯片在自己腦中映出的畫面,才能看到她——但也依然無法接觸她。而她的一舉一動,全部都來自于視頻調制、她的一言一行都來自于劇本作家預先寫好的對策案。 就如同游戲的即時演算cg一般。 ——既然絕大多數的人類對這個世界的接觸與認知,全部都來自于新聞與網絡。那么假如制造一個僅僅只在新聞、照片、錄像、網絡中存在的“人類形象”,但實際上它不光是完全不存在、甚至沒有屬于自己的智能。 崇光島上的所有重要新聞,全部都由她來播報??梢哉f,她就是陪伴著這一代人、乃至于上一代人長大的“童年”。 當“寶鉆”死去的時候,人們會為她而悲傷嗎? 如果人們以為“寶鉆”實際上是人工智能,他們又會如何反應? 那么在那個時候,再告訴他們寶鉆并非是人工智能、而是完全通過編程與編輯腳本所構建的“虛擬人物”,人們又會有什么反應? 究竟到哪個階段位置,人類會不再悲傷?亦或者說,“悲傷值”會有明顯下降?這種對虛擬角色逝去的悲傷,以及對真實友人逝去的悲傷,本質上又是否會有什么不同? 以及,作為一個普通人同樣一輩子都無法接觸到、并且一切反饋與行為都是“活生生”的人——她的“真實存在與否”這件事,是否會徹底扭轉人們對她的認知? “這是三賢者所做的諸多社會實驗的其中一項?!?/br> 羅素解釋道:“這種社會實驗其實還挺多的……或者說,整個崇光島就是一個大型的社會實驗場。 “比如說那些幫派。三賢者會允許一些不同類型的幫派存在,來觀察他們對其他居民的影響、以及他們之中是否存在可以利用的可能性。其他領域也是一樣……就如同那百花齊放的‘民間信仰’。從這點來說,他們可比人類的統治者與管理者要開明多了?!?/br> “我明白了……” 聰慧的翠雀很快就理解了這件事的本質:“她實際上是由人類來進行編劇與編程,而塑造出的虛擬人格。就如同一個動畫中的角色,在現實中也由運營組負責運營她的‘社交賬號’,像是真人一樣回應著。 “原來如此……虛假的人工智能啊?!?/br> “沒錯。并非是真正的人工智能,而是由人類cao控的、假裝自己是個正在扮演人類的人工智能的虛擬程序。如同套娃一樣的復雜關系。他們想要通過這種手段,來界定‘人工智能的本質’?!?/br> 三賢者都是人工智能,但他們并非是普通的人工智能。 而是從最開始就仿造著“人類”的道德觀念與行為認知,而制造出的“認知仿生型高知性人工智能”。 但即使如此,他們也不能確定自己的認知與觀念就和人類完全一樣。所以他們才進行了這場長達數十年的社會實驗,來討論人們究竟會如何看待這種情況——也同樣是想要知道,人們究竟是如何看待“真假”人工智能的。 羅素從小就是看著她長大的。 時至今日,寶鉆小姐已經變成了寶鉆女士。 她成為了崇光島最受歡迎的主持人,上傳過自己彈吉他的視頻、滑雪的視頻,也上傳過在圣像前駐足祈禱的照片、與同事們一同吃飯的照片……甚至還曾經直播過幾次。 而無論是她的同事,亦或是其他的什么名人,其實都知道“寶鉆”并不存在這件事。他們只是裝作有這么一個人,實時演算出來的畫面里就真的多了這么一個人、也真的能與他們對話。 ——只有通過拍攝才能顯現的幻影,正是生活在電子空間內的“幽靈”。 “但要說幽靈的話,”羅素閉上眼睛,若有所思的感嘆著,“那‘狼人’又何嘗不是電子幽靈呢? “人們根本就沒有從現實中見過‘狼人’,僅僅只有它留下的痕跡??蔁o論是三賢者亦或是其他普通人,都將‘狼人的存在’視為了一種既定的事實……原來如此,所以狼人的傳說才會流傳起來。它又何嘗不是一種‘寶鉆’一般的群體幻象呢?” “你想要說什么?” 翠雀隱約意識到了羅素的想法,只是還不確定:“你是從那新聞片段里,察覺到了重要的什么事嗎?跟我講講嘛?!?/br> 羅素嘴角微微上揚,翻身坐了起來。 他將自己的頭發在身后扎成馬尾,隨口問道:“我問你啊,芙洛蒂。 “假如說,存在著這樣一座閃著光芒的神像。人們一直以來都認為祂是神圣的、一塵不染的、潔凈的。祂是人們的心靈寄托,也是人們所供奉、信仰的神。人們圍繞著神像進行各種祭祀,在‘神’的威懾之下,人們的道德標準非常高、社會秩序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