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因此,人與人之間發生糾紛與爭吵,誤解與矛盾是非常合理的。 若是普通人的話,或許會因此而變得成熟、懂事一些…… 也或許會變得沒有那么敏感、變得沒那么容易被傷害。也有可能干脆變得自卑、內向,不再和人交流。 無論那種可能都是合理的。 但羅素的與眾不同的就在這里。 ……他的反應實在太過激烈。 ——如果理解不了他人的立場、如果體驗不到他人的想法,就想辦法去“成為”別人。 有了相同的愛好、相似的思維模式、相近的水平之后,就能夠與任何人成為朋友了吧。 ——如果自己的失敗太過痛苦,就去實現他人的愿望吧。 只實現他人的愿望……勝利了同樣可以共享喜悅,失敗了也不會讓自己失望。 ——如果自己太過無能的話。 那就不要做自己,而去成為他人。 從最開始,就不是被動的“討好型人格”。 而是比那更加詭異、更加異常的什么東西。 學習他人的特長、體會他人的喜好、感受他人的悲喜、實現他人的愿望。 然后,成為他人在世界上的“另一個自己”。 被人們所喜愛是理所當然的。 被少數敏感的人恐懼、厭惡也是理所當然的。 ……與其說是交朋友。 倒不如說是,為了取而代之。 學生時期,有著許多朋友的“首領”一般都有固定的交友圈子。 而羅素就可以通過觀察、模仿、學習,很自然的打入其中。 但被羅素模仿的人,并不像是羅素進步的那么快。 于是很快…… 原本只在圈子邊緣,但很快羅素就成為了圈子的中心。 再往后,原本的中心就被疏遠成了邊緣。 因為那人的定位和羅素完全重復了——而性能上遠不如羅素。 會因為他的愛好、他的性格而聚集起來的圈子,自然而然就會被羅素所掠奪。甚至被掠奪了身份的人也不會憎恨羅素…… 因為人怎么會憎恨另一個自己呢? 他只會憧憬——因為羅素正是他“理想中的自己”。 如同以欲念催動的魔鏡,每個人都能從中看到最適合自己的、“理想中”的朋友。 并非是表演,而是“成為”。 你喜歡和朋友討論什么游戲,我就去了解、學習; 你喜歡朋友擅長做菜,我就學習烹飪; 你喜歡朋友性格好,我的性格就柔軟溫和; 你喜歡朋友足夠開朗,我就變得主動而熱情…… 只要每件事都做到最好,就不可能變得“沒用”。 ——因為在每條道路上,他都不可能是最后一名。 被羅素所模仿的那人,終將被他所超越。 “羅素”或許不會是最優秀的,但他永遠都不會是最沒用的。 而追根溯源的話…… 這樣的“羅素”,又誕生于誰的愿望呢? “……是我啊?!?/br> 羅素恍然。 ——成為這樣的羅素,正是誕生于他自己的愿望。 第四十四章 靈能的名字 如果繼續這么發展下去的話,或許羅素會逐漸成為什么恐怖漫畫的重要角色。 改變了一切的,是他那位老板。 那是一位高大但瘦削、皮膚黝黑的男子,但他身上并沒有任何的黑人特征。他總是露出爽朗的笑容,被羅素的室友安南經常吐槽,說是“結合咱們公司的名字,總讓我覺得老板像是什么外神的人間體”。 最開始,羅素被招攬的原因……就是因為被他的言語所觸動。 羅素對制作游戲并不感興趣,他對游戲本身也并不著迷。 他對游戲的了解,都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有趣”。與其說是將其視為娛樂和消遣的產物,不如說是將其作為藝術品而品鑒。 但他并不認為自己是一位藝術家……也并不需要將自己的心靈依托于游戲之上。 “他自己”就是最好玩的游戲。 但就在那時,他接觸了那個男人。 如今回憶起來,甚至想不起來他具體的容貌。 可羅素清晰無比的記得……老板第一次見到自己的時候,他說的那段話。 當時他是被自己的室友、也是自己學長的安南推薦過來面試。 老板對他饒有興趣的露出了令他莫名恐懼的笑容: “其實你比起在這里工作,更適合成為一名演員。我認為你可以成為非常優秀的演員……如果是在有神的世界,你或許能成為降神的圣人?!?/br> 但羅素理所當然的拒絕了他那神神叨叨的提議,第一時間就想要跑路……若非是被室友強行留下,他根本不會加入這家公司。 他當時察覺到了極強烈的恐懼。 如今想來,那應該是自己的本質被人一眼洞悉時的恐懼感。 這也是很正常的——因為“羅素”從來都沒有學習過關于戲劇表演的知識,也并不認為自己擅長表演。 他認為自己是真誠的……他每時每刻的喜怒哀樂都是真誠而不虛假的。 事實也的確如此。 但問題是,“羅素”這個人格本身就是虛造的面具,甚至連自己都騙了過去。 因為羅素自己,只是想要成為受歡迎的普通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