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我要回公司了,小貓?!?/br> 出來遛遛彎之后,明顯變得精神了一些的翠雀對著羅素笑道:“那,明天見?” “明天見!” 已經被溜到不想睡了的羅素,一邊揉著自己的肚子、一邊笑著招了招手。 他心中念著:“你也知道我的靈親是貓啊……哪有沒事出來溜貓的啊?!?/br> 羅素產生了奇妙的幻視——就像是一只薩摩耶叼著繩,出來溜想要午睡的貓。 雖然貓一直想要掉頭回家,但每次都被薩摩耶拖了回來。 ……雖然沒有散步的習慣,可如今看來也不賴。 第十八章 最初荒原 羅素進家門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三點半了。 他坐到按摩椅上,開啟零重力模式、往左臂的接口處插上了鹿首像帶給羅素的資料芯片,開始閱讀芯片里的文件。 “……咦?” 羅素原本只是抱著預習的心態來看,但他很快輕咦一聲、意識到了這份知識的重要性。 那是鹿首像在“夢界”的經驗——是的,她將法師們做夢后抵達的那個群體意識構成的虛幻世界,叫做“夢界”。 而法師做夢的行為,被稱為“夢界漫索”。 顧名思義,即是漫無目的的探索。 因為在夢界,是沒有坐標、沒有日夜……甚至都沒有邊界的。 可能從最初荒原眺望遠方,任何方向都是一望無際的荒原。 但在走過某條線之后,就會突然來到盡是水晶遺骸的廢墟,也可能突然來到滿是熔巖的深淵。而從深淵繼續往前走,或許就會進入海底都市,也有可能進入昏暗的洞xue;那水晶廢墟走到盡頭,或許是無數鏡子組成的迷宮、也有可能是由巨大玩具組成的城市…… 所有的區域,都沒有明顯的邊界。所有的區域每天都是在變動、變化的……區域內部也會變化,區域本身也會移動,不同的區域也會互相啃食。 它們就正如不同的思潮組成的怪物,在互相吞噬、消化、融為一體。 人世間有多少種不同的理念,在夢界就會有多少種不同的區域。 正因如此,夢界地圖是無法繪制的。 因為不進入對應的區域就無法測量,而進入了對應區域的瞬間、分界線就已經改變了。因此可以說,夢界的地圖永遠是不準確的。如果是懵懂的年輕法師進入了最初荒原,恐怕會直接迷失在里面。當法師憑借著本心去走的時候,夢界就會將他逐漸指引到最適合自己的道途上。 這就像是一種不斷矯正的心理測試。 當然,最大的問題在于……法師自身的思想也在不斷變化。因此他們自己在夢界的位置也總是會移動、偏斜。 但根據鹿首像的經驗,也有一種能夠勉強認路的經驗。 那就是去找到“終末之塔”。 雖然這些區域一直在不斷移動、啃食、融合,但大致所歸屬的方向是不會輕易改變的。 在夢界醒來之后,在即將離開最初荒原的時候、就可以看到終末之塔——它永遠會出現在即將離開最初荒原時的正前方。 終末之塔是一道虛影。筆直向著那個方向走的人,走了再遠也不會抵達。 但它始終會指向一個固定的方向,并在夢界的所有區域都可以看到。 換言之,終末之塔可以作為一種夢界的坐標。 比如說,向著塔右側六十度角前進了一段距離的人,假如想要按照相反的角度原路走回去、是必定會失敗的。因為他并不會抵達上一個區域,而是會進入“塔左傾120度角”的另一個新區域。 反過來說,如果向著180度遠離終末之塔的方向走,不管之前在哪個區域、最終都會抵達“最初荒原”。這也是那些法師組織過來“挖掘新人”的方法。 因為不同的區域,都希望自己得到壯大。但每個法師都不會固定停留在某個特定的區域中……他們必然會行走于道途之上。 那些鏈接不同的區域的“線”,就被稱為“道途”。 每次行走在道途之上的夢界漫索——無論是在這個區域內的探索、還是從這個區域抵達下一個不同的區域。只要不走回頭路、不去看“已經看過的東西”,都可以讓法師獲得不同類型的法術。 而這些“道途”的本質,其實正是法師在遇到困難時、在陌生領域內行事時,第一時間會選擇的手段。 比如說“解答之道”、“踐行之道”、“憤怒之道”、“靜止之道”、“欣悅之道”、“沉思之道”……法師們獲得的法術,往往是有助于他們繼續行走于“道途”之上的力量。 鹿首像還向羅素分享了她自己的道途:她最開始行走于沉思之道,具體的坐標是終末之塔左偏十五度。 她途徑了“水晶遺跡”、“鏡子迷宮”、“化石?!?、“書群”,在這里停下。 隨后,她的道途改變了。 她已經結束了自己的沉思,轉向了“踐行之道”。那是從終末之塔右偏三十度的方向——當她穿越邊界的時候、就會順著這條道途進入下一個區域。 之后她在“踐行之道”、“守護之道”、“靜止之道”上,時不時來回切換,現在又回到了“踐行之道”。并一路前行,在夢界抵達了一個很遠很遠的位置……叫做“前進之路”。而在這個區域內,目前只有她一個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