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〇一四節 人緣不好的貪官
李元胤答道:“按照慣例,首惡元兇抓住了,最輕也是梟首示眾。不過既然‘闖王’、‘闖將’、‘八大王’三個人都已跑了,自然也就沒法處置他們了。至于其余協同附逆之人么,打幾個板子也就算了。不過這些都是地方官員的事情,還不用姬大人來cao心?!?/br> 姬慶文點點頭,說道:“也好,那就照慣例來辦好了,我們去找榆中縣令,那個……那個姓蔣的好了。不過那個姓蔣的,似乎不是什么好人……” 正說話間,榆中縣那仿佛死了一般的縣城,城門卻在這個時候緩緩打開,從門里走出一隊二十來人的衙役隊伍,簇擁著一名身穿七品文官服色的官員,快步走到姬慶文跟前。 只見那官員看到朱存樞身上穿著的金龍袍,立即就認出了他的親王身份,倒頭就拜,說道:“王爺旗開得勝,可喜可賀,可喜可賀!” 朱存樞擺擺手:“知道了,起來吧?!?/br> 此人站直了身體,顯出滿面紅光、肥頭大耳的相貌——不像是陜西這個遭了災的省份的縣官,而更像是蘇州那樣膏腴之地的富商。又見他身上的官服光亮嶄新,同周遭那些災民身上襤褸的衣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姬慶文見他這副神情打扮,立即就產生了幾分反感,帶著責問的口氣說道:“你就是榆中知縣蔣耀了吧?” 蔣耀趕緊扭過頭,問道:“不知這位大人臺譜?” 姬慶文因從后世穿越過來,穿不慣明朝那種寬大的官袍,因此平常穿的都是短褂勁裝,故而蔣耀沒有認清他的身份。 倒是李元胤上前半步,朗聲介紹道:“這位姬慶文大人,乃是欽命蘇州織造提督,奉皇上旨意,來陜西督辦賑災事宜!” 李元胤身上的飛魚服、繡春刀,蔣耀是認得的;姬慶文的名號,蔣耀自然也是聽說過的。 嚇得他立即躬身作揖道:“原來是欽差姬大人來了,下官有失遠迎、有失遠迎!” 姬慶文沉著一張臉,問道:“迎不迎的也無所謂。我且問你,本官剛才在城下同反賊拼命,你守在城里按兵不動,現在倒想起來出城迎接了?” 蔣耀聽姬慶文語氣不對,眼珠一轉,解釋道:“下官是進士出身,不懂軍事。見大人指揮若定、兵士三軍效命、敵酋望風而逃,下官在城上已然看傻了眼,就連搖旗吶喊都忘了,又哪敢節外生枝、畫蛇添足?” 這幾句馬屁,連蔣耀自己都覺得拍得十分高明,嘴角忍不住揚起了一絲得意的笑容。 姬慶文卻不搭話,話鋒一轉道:“聽說你不是個好官,反是個侵吞賑災錢糧的貪官、贓官,有沒有這回事?” 蔣耀嚇得滿頭大汗,“噗通”一聲跪在地上,磕頭討饒道:“大……大……大人,這都是同我有仇之人編排出來誣陷下官的。大人可要明鑒,不要冤枉好人啊,大人!” 錦衣衛指揮僉事李元胤是審案的行家里手,見蔣耀神情恍惚,就知道其中必然有鬼,也不同蔣耀說話,卻問他身后的衙役道:“聽說你們這位縣太爺是個貪官,不知道你們有沒有什么話說?” 衙役們聞言,紛紛低下了頭,就是沒有一個開口替蔣耀辯護的。 李元胤冷冷笑道:“蔣大人,既然連你的衙役都不肯替你說話,那就……” 李元胤還在誘供,姬慶文卻已等不及了,罵道:“跟這種貪官多啰嗦什么?還不給我拿下!” 他話音剛落,便有幾個團練撲上去將蔣耀按倒在地,又取出一根拇指般粗細的麻繩,將蔣耀捆扎得好像端午節吃的粽子——而在這全過程之中,這位蔣縣官手下的衙役始終冷眼旁觀,沒有一個上前幫忙的。 于是姬慶文冷笑道:“蔣大人,看來你人緣不太好啊,連你養的衙役們都不肯幫你。不過我也不是一點機會也不給你,這樣,我把你押到城門底下,你只要湊滿十個肯替你求情的百姓,我就放了你?!?/br> 說罷,蔣耀便被姬慶文手下的團練兵士,推推搡搡地押上了方才李自成招攬饑民起事的那座高臺之上。 姬慶文見蔣耀一副垂頭喪氣的樣子,又說道:“蔣大人,現在日頭尚早,距離太陽落山至少還有一個半時辰。你看這里災民這么多,總有幾個心慈手軟的替你求情告白——太陽落山之前,湊滿十個人怕是不難吧?本官開恩至此,若真的沒人替大人開脫,那本官可就要不氣了?!?/br> 說罷,姬慶文扭頭看看朱存樞,問道:“王爺,你看這樣做可好?” 朱存樞是個看熱鬧不嫌事大的人,聽了這話,立即贊道:“好,這主意好。我就坐在這里,替你數著,看太陽落山前,能有幾個百姓給你說好話?” 答案是一個也沒有。 朱存樞和姬慶文在高臺底下等了有一個多時辰,聚攏過來看熱鬧的百姓,沒有一千人、也有七八百人,只有對這位縣太爺怒目而視、罵罵咧咧的,竟沒有半個出面替他求情的。 姬慶文見太陽已有大半沉入西邊的地平線中,便哂笑著對蔣耀說道:“蔣縣令,這父母官兒被你當到這個份上,也算不容易了,竟沒有一個人說你一句好話,所謂眾叛親離也不過如此了吧?好了,我也不同你再多啰嗦,這當頭一刀,你今日是免不了的了?!?/br> 姬慶文正要吩咐手下團練兵士開刀問斬,卻聽陳文昭報道:“大人,我派出去的探哨來報,說東北方向來了一群官兵,最多再過一刻鐘時間,就要到這里來了?!?/br> 原來是陳文昭作戰經驗豐富,為防著民軍卷土重來,因此派了麾下兵士在方圓幾里外設置探哨,收集四方情報,一旦有變,就要立即報送過來。 姬慶文聽了陳文昭的報告,心中一緊,立即問道:“什么官兵?有多少人?” 陳文昭如實答道:“大概有四五千人之眾,不過看衣著都是官軍服色,應該不會為難我們。只不過能夠帶領這么一支大軍的,想必不是總兵便是巡撫,還請大人小心應對?!?/br> 姬慶文點點頭,說道:“那好,你就領軍列隊,不管是敵是友,總要先做準備?!?/br> 于是陳文昭按照豐富,發下號令,要分守各處的團練兵士立即集中,就地排好了隊,只差槍彈上膛、刀劍出鞘,便同準備作戰無異。 一旁的朱存樞見狀,也領手下的王府護衛在旁邊列好了隊伍,他們雖然行列略有幾分稀松,卻也還算是井然有序。 過不多久,那四五千人的隊伍,便浩浩蕩蕩來到了榆中城下,只見這隊兵士穿著新舊不一的明軍軍裝,高矮胖瘦、參差不齊,在幾個百戶、旗總之類的基層軍官的訓斥和鞭撻之下,廢了好大一番功夫,才排好了隊。 這時才見一名官員,在幾位武將的護衛下,從陣中緩緩出列。 這官員也有些奇怪,他身上穿著緋紅色的官袍、官袍補子上精心繡上了一只昂首鳴唱的錦雞——正是一員正二品或者從二品的文官,而這位文官大人并沒有按慣例坐轎而來,卻騎著一匹純白色的高頭駿馬。 只見那文官走到隊伍前邊,卻不再繼續向前,卻派出身邊一名從人,向前高聲說道:“同進士出身,工部侍郎,陜西巡撫劉廣生大人駕到!” 原來是位巡撫老爺。 陜西地面,因陜西省地方廣大,因此分由兩人分別擔任陜西巡撫、延綏巡撫,分管陜西軍事政務。這位劉廣生大人擔任的陜西巡撫之職,便是統領了陜西半省軍政大權的封疆大吏,是從二品的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