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招兵買馬 第〇九四節 回到蘇州
于是姬慶文、陳文昭等人,領著這新招募的兩百軍士,便離開義烏,一路北上往蘇州而去。 陳文昭以“戚家軍”軍法帶兵,要求新招募的軍士每天以急行軍的速度向蘇州進發,一天要走一百五十里路。 雖然這些新招募的軍士雖然也都是苦出身、并不嬌生慣養,卻也經不住這樣的折騰,走了兩天便叫苦連天起來。 陳文昭道:“爾等現在都是輕裝前行,就已經支持不住了,將來到戰場之上,佩著鋼刀、扛著長矛、背著盾牌、掛著火槍,還要好幾個人一起抬著火炮,照樣每天要走一百五十里路?,F在叫苦?還早著呢!” 眾軍聽了無不駭然,心中當然有所不滿,可看在每年一百兩銀子的份上,只能咬牙堅持下來。 就這樣,眾人一路緊趕慢趕,到了離開義烏城的第四天的中午,便已來到蘇州城下。 古代沒有飛機、鐵路、汽車,更沒有電報、電話、絡,因此古人的生活圈子極很多人一輩子也就圍著一座縣城虛度一生。 就拿姬慶文從義烏帶出來的這群人來說,他們大多二十來歲的樣子,絕大多數人都沒離開過義烏縣城,而來過蘇州的更是一個人都沒有。 因此這號稱“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蘇州城的繁華瑰麗,頓時將這群土包子唬得頭暈目眩,要不是排著比離開義烏時候整齊了不少的隊伍,他們非得迷路不可。 姬慶文見兵士們這一路走得辛苦,倒也不吝嗇銀子,立即派黃得功去通知多九公,讓多九公在得月樓擺下二十桌席面,要專門用來招待自己新募的兵士們。 帶隊的陳文昭是見過世面的,他知道“得月樓”是蘇州城內數一數二的好館子,姬慶文初來乍到就帶兵士們去這樣的好地方吃飯,或許就要將這群新兵蛋子的嘴巴養刁了因此他對姬慶文這樣的舉動頗有幾分腹誹。 然而他陳文昭也一樣是初來乍到,不好立即就駁了姬慶文的一番好意,故而在開飯之前,特意對眾軍說道:“姬大人愛兵如子,讓你們好好品嘗品嘗這世間最好的飯菜。將來你們立了戰功,姬大人自然還會請你們。若是你們吃了敗仗,就算茍且活著回來了,也不過是鮮菜窩頭充饑而已!” 說完,陳文昭才叫店家上菜。 “得月樓”果然名不虛傳,端上來的八寶饅頭靈芝餅、松子桂魚東坡rou、玉絲燉肝燒天鵝、瑪瑙甜湯牛rou羹,無一不是珍饈美饌,吃得這群義烏來的軍士一個個面帶油光、耳目清亮,熱淚盈眶、回味無窮。 吃飽喝足之后,姬慶文便同陳文昭商量:這兩百人的隊伍,軍紀雖然嚴格,卻畢竟十分扎眼,姬慶文自己在蘇州城中又有不少仇家,難保有人故意過來挑事因此軍士們住在城內不好,最好是去城外找地方租了房子,當做軍營。 陳文昭卻不以為然,認為當兵本來就是要吃苦的,沒必要住太好的房子,只求姬慶文或租或買,置辦一塊空地,便讓這些軍士自己建造營房,也好乘此機會讓他們練習一下興建營盤的本領。只是營房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建設起來的,希望姬慶文去采購一些結實麻布,用來支起帳篷,而這些帳篷將來也能用作野外露營之用。 這兩件事情,對姬慶文來說都是舉手之勞。 蘇州雖然繁華,可空地還是有的,就在城南盤門外織造衙門開設的福利坊旁邊,就有十幾畝旱田。姬慶文想也不想,就花了三百多兩銀子,將這十幾畝田買了下來,以備建造軍營之用。 至于麻布也是容易得很,姬慶文雖然不受蘇州商會和織坊的待見,卻畢竟也算是紡織業界的大佬之一,不廢什么功夫,便采購了幾百匹麻布交給陳文昭,攏共也就花了二百多兩銀子。 姬慶文手里有了兵馬,正在興頭上,因此這些事情做得十分干脆利落,待將一切安頓下來,才不過是華燈初上時分。 于是姬慶文又按照陳文昭的意思,派多九公去城內采購了些鍋碗瓢盆和米面rou菜,看著陳文昭指揮手下軍士們埋鍋做飯,又同眾人一同吃過飯,這才返回蘇州城。 卻不料姬慶文剛剛走進城南相門,便被宋應星攔住了。 只聽宋應星說道:“姬大人忙了一天了,也不敢來打攪大人的正事。既然大人現在有空,那鄭芝” 他口中“鄭芝龍”的“龍”字尚未說完,便被李巖打斷道:“宋孝廉,姬大人趕了幾天的路,今天又忙得不可開交,怕是沒氣力再見人辦事了,有什么事情,等明天吧” 姬慶文卻道:“李兄怎么這么說呢?宋孝廉是出了名的不求人,既然來找我,一定是有要緊的事情” 他話說一半,卻見李巖一個勁地朝自己擠眉弄眼,忽然茅塞頓開,十分突兀地換了副口吻說道:“我累了,再要緊的事也明天再說!” 說罷,姬慶文假裝打了個哈欠,忽然一扭頭,用驚訝的眼神看著李元胤道:“李指揮,你怎么還在這里?” 察言觀色是李元胤的看家本事,姬慶文的演技實在不算高明,無論是語氣、還是表情,都帶著再明顯不過的表演痕跡。 然而以現在的地位和立場,李元胤都是不能揭穿姬慶文的,便也只能裝傻般地說道:“姬大人,我不在這里,還能在哪里?” 說罷,便用比姬慶文高出一百倍的演技,在臉上掛上了頗有幾分無辜的微笑。 姬慶文沒空考慮他是裝傻、還是真傻,直截了當地說道:“記得李指揮是協助我招募、訓練鄉勇團練的吧?這些人桀驁不馴,沒人看著可不行,勞煩李指揮就與他們同住,替我看住他們,免得鬧出什么麻煩來?!?/br> 李元胤聽到這里,才知道姬慶文的用意。 可他不是笨人,自揣以自己錦衣衛的身份,姬慶文要將自己遠遠地支開也是人之常情,與其在這件事情上同他討價還價,不如干脆答應下來。 于是李元胤毫不猶豫地說道:“還是姬大人考慮周全,這幾日我就同陳文昭他們同住帳篷,先盯一段日子再說?!?/br> 姬慶文點點頭,勉勵了幾句,便轉身回去了。 宋應星卻不知剛才姬慶文和李元胤之間發生了針鋒相對的交鋒,只覺得自己吃了個硬釘子,犯起書生意氣來,扭頭便往蘇州城內猛走。 姬慶文見確實已將李元胤打發走了,這才叫住宋應星道:“宋孝廉,你走那么快做什么?” 宋應星扭頭道:“大人不是說了,再要緊的事情也明天再談。鄭芝龍現在就在湯若望那里,學生去通知他們回去睡覺,等明天再來求見大人?!彼f話語氣頗為生硬。 姬慶文趕忙賠禮道:“那是我剛才失禮了。不過宋孝廉想想,方才那個錦衣衛就跟在我身邊,要是他執意也要去見見鄭芝龍、會會湯若望,怎么辦?” 宋孝廉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大人還有這樣一層考慮,學生遠不能及,佩服、佩服。錦衣衛都是些挖墻根、聽壁角的人,確實不能帶他在身邊?!?/br> 姬慶文卻笑道:“那我們現在就去湯若望那里好了。不過宋孝廉人脈也挺廣的,記得你好像并不認識湯若望和鄭芝龍啊,怎么我走了才幾天,你就同他們搭上線了?” 宋應星邊走便說道:“我也是偶然遇到的湯若望,見西洋機械技術頗有可觀之處,便同他結交起來。便也認識了鄭芝龍了” 這不過是姬慶文隨口問問,他也漫不經心地點著頭、搭著話。 可他沒有意識到的是,東西方的科技,正以他姬慶文為支點、以湯若望和宋應星為杠桿,開始發生了激烈的融合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