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三章 搭伙過日子
淡水首先發展的是農業,這里的氣候一年三熟,加上優良的種子和農業技術,預計到明年夏天,糧食產量不但能夠保證自身的需求,還能夠向外輸出。 眾多的移民不可能全部投入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初步的工業也隨之展開。 要想富先修路,根據規劃淡水各條道路的建設已經開始進行,那些西班牙俘虜也被投送到這里充當苦力。 各居民點也陸續打了機井,以解決移民用水問題。淡水河旁計劃修建凈化水廠,主要采用沉淀后消毒的方式,為淡水地區提供自來水,管道為pv管。 淡水不遠的基隆就有煤礦,雖然是品質不太好的褐煤,卻能為初步的工業提供必要的燃料。因此煤礦的開采也提上日程,有了煤礦,磚窯、水泥廠、木材蒸餾廠等等都能夠陸續開建。而且煤炭還能為幾十萬居民提供日常燃料,煤渣可以用于修路。 幾十萬移民陸續抵達淡水奔向新生活,他們都由治安軍協助民政部疏導,雖然來此的人員眾多,卻有條不紊。 充足的糧食供應和對未來生活充滿希望,移民們的情緒很穩定。但是王越既然來了,就要為廣大移民帶來福利,于是他發動了“每人每天一斤魚”的活動,時間歷時一年。 真正的目的是為這些饑寒交迫的移民們補充營養,改善身體素質,從而能夠更好的投入到生產中去。 進行這樣的活動,只要增加八艘五百噸的拖網漁船即可達成。三十多萬移民,每日所需魚rou三十多萬斤,一百五十多噸而已。其實魚獲是有富余的,剩余的魚獲會進行腌制,以后魚罐頭廠也會建立,主要為軍隊提供后勤。 第一次分魚的場面熱鬧空前,這些曾經吃不上飯的原饑民們竟然能夠過上天天有米有魚的生活,這是在以前做夢也想象不到的。 海魚有大有小,稱斤太麻煩了,都是估摸著重量發,大魚會剁成塊發放。按照王越的指示,只能多不能少,兩斤以下的整魚,不必分解,按一斤發放。 “爺爺,爺爺!”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女孩提著一尾大魚飛快地跑了過來。 “丫頭,慢點跑,別摔著!”在安慶茶嶺被南下支隊第一批俘虜的饑民劉榮根老人,此時笑得見牙不見眼,手里也用草繩提溜著一尾魚。 孫女劉伶咯咯笑著跑過來,把魚提到劉榮根面前道:“爺爺,我的魚比你的大!” 劉榮根端詳了一下,笑呵呵地點頭道:“丫頭這條魚確實比爺爺的大!走,我們回去煮魚去?!?/br> 劉伶攙扶著劉榮根往回走,因為心情好,所以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爺爺,我上次吃魚還是一年前呢,還只是一小塊,幾口就沒了。我還從來沒有過這么多魚,以后我們真的每天都有魚吃嗎?” 說著她又把魚提起來看看,雖然還沒有做熟,現在看著都覺得眼饞。 “嗯,我們算是遇見好人了?!眲s根一邊走一邊點頭道:“這王越王思華大人說到做到呀,既沒有追究我們的從賊之罪,還讓我們吃飽穿暖,不但發米發衣裳,還要天天發魚。我思摸著,王大人的話應該是真的?!?/br> “王大人確實是好人!”劉伶跟著點頭道,接著摸了摸身上的衣服道:“就是這衣服樣式怪怪的?!?/br> 這些移民一人領了兩套衣服,都是現代服裝廠的產品,其中以工作服為主,其他的款式五花八門都有,講究的是結實耐用。所以饑民們已經告別了曾經的破衣爛衫,只不過整個淡水地區的服裝樣式卻為之一變,已經很不明朝了。 “你這傻丫頭!”劉榮根露出慈祥的笑容道:“像我們這樣的人,能有身衣裳穿就不錯了,哪里還有那么多講究?何況這衣裳可是新的呀,就這樣白給了我們這些苦哈哈,王大人肯定花了不少銀子,這份心意就難得了?!?/br> “我也只是隨便說說?!眲⒘嬗行┎缓靡馑嫉氐溃骸巴醮笕说亩髑槲沂遣粫浀??!?/br> “哎,這就對了,知恩要圖報呢!”劉榮根點點頭道:“現在這淡水到處都在要人做事,你雖然年紀小,但是從小你爹也是教過你讀書寫字的,寫寫算算的應該不成問題,爺爺得空了也給你找個事情做?!?/br> 情況確實如此,這些移民里但凡是識字的都成了寶貝,到處都搶著要。 劉伶卻道:“聽說這里要建學校呢,女孩子也可以上學的?!?/br> 劉榮根哈哈一笑道:“我活這么大歲數了,還沒聽說過有女人能進的私塾,不過自從遇見了這位王大人,怪事確實多?!?/br> 劉伶搖著爺爺的胳膊道:“爺爺,我要上學!” “好好好!”劉榮根不住地點頭道。 “爺爺!”劉伶突然問道:“您說我們能找到爹娘他們嗎?” 劉榮根聞言一愣,接著嘆了口氣道:“應該能吧,這兵荒馬亂的,說不準什么時候就找到了?!?/br> 其實他心里明白,找到的可能太渺茫了,何況他們現在流落到了千里之遙的海外荒島,但是他當著孫女的面不能這樣說。 爺孫倆一路說著就回到了他們的住處,這是一處用木頭泥巴搭建的兩間房子,而且還用樹枝圍成了一個小院子。這樣的房子都是抽調壯勞力成排建的,建房子的人由民政部門發放一定的銀子作為工錢,所以積極性很高。 銀子在淡水地區已經有用途了,因為積分商店已經隨之跟進。 “老爺子回來啦!”院子里一位婦女熱情地打著招呼道。 劉榮根氣地道:“張嬸的魚領了嗎?” “剛領回來!”張嬸露出發愁得表情道:“就怕吃不完呢,我家那臭小子才六歲,也分了一條魚?!?/br> 劉榮根笑著道:“沒關系,不是還發了鹽巴嗎?吃不完了腌了,留著慢慢吃,實在不行還可以跟那些大肚漢換些別的東西?!?/br> 這些移民大多家庭不全,只好相互幫寸著搭伙過日子,劉榮根家和張嬸一家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