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九章 消防車出擊
明軍炮兵眨眼間被摧毀,盧象升內心震驚,面上的表情卻沒有一絲波動。 各部明軍在中軍的號令下調動完畢,十萬大軍隨即向天策軍撲去。 明軍有兵力優勢,所以對天策軍采取的是包圍態勢,一萬關寧鐵騎由兩翼進攻。山東軍據左,密云軍據右緊隨關寧鐵騎之后,其他明軍隨天雄軍由中路沖擊天策軍。 當前作戰的天策軍為四個團,實際參戰的是五個團又一個營,另外順天府各縣團練兩萬兵力,也紛紛動員起來參加這次會戰。所以城動用的兵力加上保定軍,已達三萬人。 城擁有通信和交通等技術優勢,與這次與明軍的戰爭屬于內線作戰,所以不需要提前集結軍隊。 收到明軍將要發動進攻的消息后,天策軍即刻電令通州之第二團和密云第一團一營立刻啟程,兜擊明軍后路。 京師附近的公路已經基本建設完畢,第二團和第一團一營全部裝車開赴戰場。密云相距城一百一十公里車程,第一團一營到達戰場僅需要一個半小時,通州第二團到達戰場僅需要一個小時。 與此同時,兩萬團練在天策軍團練司令部的命令下,由各駐地進發,從四面八方向明軍包圍而去。 “報告,第二團已經通過廣安門外,十分鐘后可以到達戰場?!?/br> “報告,第一營已經通過齊家莊,十五分鐘后到達戰場?!?/br> “報告司令部,房山團練十分鐘后封鎖盧溝橋。大興團練還有半小時到達紀家廟地區,昌平團練已經通過香山……!” 戰場裝甲指揮內異常繁忙,各軍都在不斷匯報目前所到達的位置,參謀們不斷地在電子地圖上標注各部位置的變化。 從電子地圖上各軍的位置變化,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天策軍的作戰意圖就是要將明軍一網打盡。 天策軍主力五個團又一個營組成一個小包圍圈,在擊潰明軍之后,各地團練所組成的大包圍圈要將漏網的明軍紛紛堵住。從地圖上看,這個大包圍圈正在逐漸弱小,各縣團練最終將封鎖各主要路段。 已經發動進攻的盧象升根本無法料到,王越已經撒出了一面大網,這張網正在逐漸收攏。 “開始吧!”作戰計劃早已擬定,既然明軍已經動了,王越果斷下令道。 首先發言的依然是近兩百門迫擊炮,目標就是兩翼。 每十秒鐘近兩百發迫擊炮彈飛向兩翼打馬飛奔的關寧鐵騎,密集的爆炸在人群中炸響。 “轟轟轟” 每一枚炮彈爆炸時都會飛濺出數十枚彈片,伴隨著爆炸的沖擊波,方圓十多步內幾乎人和馬都無幸免,這對密集陣型的明軍來說殺傷力是巨大的。 一時間關寧鐵騎人仰馬翻,彈片在人群中飛舞,爆炸聲連續不斷。關寧鐵騎可謂身經百戰,卻從沒經歷過如此猛烈炮火。 伴隨著炮火的打擊,位于兩翼的裝甲車也向關寧鐵騎沖了過去,隨同裝甲車沖鋒的是六十輛消防車。 這次對陣明軍,王越將城的全部一百二十輛消防車都調集了過來。明軍不同于清軍,王越覺得還可以挽救一下。 關寧鐵騎被打蒙了,進攻的勢頭隨著上千發炮彈落地而瓦解。只是短短的一會兒炮擊,他們就傷亡了一千多人。 關寧鐵騎不但裝備精良,戰斗力強悍,而且善于打聰明仗,在戰略轉進方面的能力,在明軍里首屈一指。關寧鐵騎是準軍閥部隊,遇到硬碴子,保存實力就是他們要做的主要工作。 見識了天策軍強大的炮火,小將吳三桂被嚇的心驚膽顫,呼嘯的彈片從耳旁飛舞,讓他毛骨悚然。 “二舅,不可戀戰,快走!”耳鼓嗡嗡,短暫失聰吳三桂聲嘶力竭地向祖大弼喊道。 剛才附近落下了幾枚炮彈,祖大弼雖然身批重甲,左臂和后背依然被彈片劃傷。 祖大弼扶了扶歪了的頭盔,四下里看了看,也是暗暗心驚,趕緊扯著嗓子命令道:“快吹號,讓兄弟們撤!” 于是關寧鐵騎馬打盤旋,就要跑路。 王越在制定作戰計劃時,就考量過關寧鐵騎的秉性。這是一支強大的騎兵,也是一支油滑的軍隊,絕對不能讓他們全身而退。以各縣團練的戰斗力,要阻擋關寧鐵騎的逃跑之路,必然傷亡慘重。 所以按計劃進攻的裝甲車加速向關寧鐵騎沖去,馬速與裝甲車還是無法相比,尤其是這支騎兵被炸蒙了的情況下。 “通通通!”裝甲車上的同軸機槍響了起來,目標大多都是關寧鐵騎的戰馬。 十二點七毫米的重機槍子彈輕易地洞穿了戰馬的身體,戰馬紛紛栽倒,騎兵隨之滾鞍落馬。 數十輛裝甲車紛紛圍了上來,六十輛消防車的高壓水槍陸續打開,向關寧鐵騎噴射攜帶巨大動能的水柱。 消防車水槍揚程七十五米,在這個距離內,人和馬都經受不住它的沖擊。六十輛消防車一邊機動,一邊噴射水柱。 關寧軍的騎兵在水槍的沖擊下紛紛落馬,他們落地后剛要爬起來,又被擊倒,即使是倒地的馬匹要爬起來也異常艱難。 裝甲車的機槍也隨之停止射擊,向關寧軍的后路包抄而去。 車載高音喇叭開始喊話:“明軍聽著,放下武器,跪地投降者不殺!” 沖在前面的關寧軍已經潰不成軍,天策軍延伸炮擊,目標是位于關寧軍后面的山東軍和密云軍。天策軍的目的,就是要講兩翼的明軍臂膀切斷。 祖大弼和吳三桂還沒來的及跑路,就被天策軍的裝甲車堵住了逃跑之路。一通機槍掃射,祖大弼的戰馬也沒能幸免,身邊的幾個親兵不幸被子彈掃中,眼看是活不成了。祖大弼剛剛從地上爬起來,天策軍的水槍就掃了過來,祖大弼當即被水槍沖倒在地。 還么有遭殃的吳三桂連忙從戰馬上下來,想把祖大弼從地上扶起來,水槍再次掃過這下吳三桂也陪同祖大弼,成了滾地葫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