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1章
“尊敬的大臣,也許沒有你想象的這么樂觀,當然保持謹慎樂觀也是可以的?!卑瑐愅栠d眉毛一挑,只是略微回憶了一下肯尼迪這個僅在位三年的問題兒童,就斷定麥克米倫是一廂情愿。 這就得出了會有好結果的結果?那肯定是不出意外的話,一定是出意外了。 倒也不用隱瞞什么,出了麥克米倫辦公室的艾倫威爾遜,正在想美國的條件不變,還是要把英國的影響力從伊朗排出去,麥克米倫到時候如何解釋自己的功績? 他肯定不用像白廳解釋,但他還能不像艾登解釋么? 艾倫威爾遜還要忙著拯救造船業,和馬來亞高級專員理查德聯系,詢問自己第二個任期建立的職業技術學校學生儲備情況。 找財政部的弗蘭克詢問當前的財政情況,時間進入六十年代英國終于是重新建立了自己的循環經濟體系,不用在面對巨債低眉順眼了。 債務雖然是早已經還清,但國內的財政壓力又多花了幾年,很簡單吶,國內債務就不是債務么? 某種意義上,廣場協議之后的日本也算是金融創新了,把百分之二百的債務維持了這么多年,日本首先走通了這條路,其他國家才會跟進。 財政健康的回答從弗蘭克嘴里說出來,艾倫威爾遜點頭道,“也就是說增加財政支出,刺激造船業,不會造成財政壓力?” “要看你準備把財政支出增加到什么方面?!备ヌm克心中一動,不確定的詢問,“增加軍費?” “當然這個老辦法,不然呢?”艾倫威爾遜聳聳肩,“不然造船業沒有強有力的支撐,怎么辦?英國一個六百億英鎊的經濟體,軍費開支一直維持在十五六億英鎊的規模?” 英國現在的經濟規模是六百億英鎊,換成美元是一千七百億。 “要維持造船業的規模,有助于降低采購成本,所以拯救造船業的辦法其中一項,就是增加軍費?!?/br> 第1076章 岳父的支持 艾倫威爾遜已經想好了這一項名為涓滴效應的理論,作為說服內閣同意增加軍費的說辭。既然里根能弄出來個涓滴效應,他一樣可以。 而且英國其實比美國更有條件使用涓滴效應,原因是英鎊區的存在。涓滴效應根本就是個糊弄人的理論,就和經濟學家不懂經濟等同。 在全球化的時代,涓滴效應以增加開支為手段振興經濟,結果就是發出來的錢必然會流到國外,其實這一招要是蘇聯不死,美國必然會因為里根的cao作,提早跟多年讓債務危機到來。 處在全球化的時代,卷體效應最終便宜的是其他國家,因為總有國家比你的制造成本更低,財政支出只是在美國國內過了一圈,就會前往其他國家。 里根任期的后半段美國債務極具增高,但經濟已經放緩,到了一九九零年美國經濟增長了百分之一,涓滴效應已經失敗,但恰在此時蘇聯崩盤。 蘇聯崩盤的后果是勝利來的太容易,美國根本沒感覺到這么干的危險性。沿著錯誤的道路一直前行,真到要掉頭的時候已經回不去了。 因為英鎊區的存在,英國的經濟圈具有一定的封閉性,涓滴效應的后果至少會鎖在英鎊區里面,真出事了英國也能把損失拿回來。 更何況艾倫威爾遜只是單純的在造船業試一試,沒準備在英國實踐里根經濟學。 鑒于是保守黨執政,進行補貼英國的造船業這個辦法,保守黨應該是不會采納的。但通過軍事訂單來幫忙維持造船業的規模,保守黨應該是不會反對。 首先必須讓內閣知道,英國的傳統造船業已經到了十分危險的時候,涉及到就業和支持率,馬金斯自然當仁不讓,表示會整理出來一份報告來證明這一點。 “國防部應該不是問題?!卑瑐愅栠d嘟噥著,蒙巴頓元帥絕對不會反對海軍訂單的增加,之前他已經詢問過財政部,財政健康可以支撐這一個計劃。 最后一部分就是自己了,外交領域的工作,首先讓英國公民知道此時英國正在面臨著日本的造船威脅,把日本造船的進展和貨幣cao縱、非法補貼聯系在一起。 同時艾倫威爾遜還準備向美國施壓,也許沒有效果,但這件事是必須要做的。并非是往美國身上潑臟水,雖然美國通過扶持德日來制衡英法也是事實。 這個事實不能公之于眾,哪怕很多人心里都清楚。 艾倫威爾遜相信,世界各國的執政者有高下之別,只不過因為國力的不同有著都不同的容錯率,當然這么想的時候,要刨除戈地圖那種人。 蘇聯在他任上的困難,都是他自己制造出來的,哪怕是這樣不斷衰退,也比蘇聯的東方鄰國情況好得多。 美國也會犯錯誤,只不過美國有一個安逸的環境調整。美國的環境也有劣勢,那就是美國總認為自己進可攻退可守,實在不行可以關起來門過日子。 反正二十一世紀美國是絕對做不到這一點的,敢這么干人均六萬美元瞬間就會腰斬。 打心里相信任何國家都會犯錯誤的艾倫威爾遜,才敢嘗試和美國對抗。 當然現在還是早了一點,先從日本開始,可以通過日本的事,試探一下美國的反應。 從一九五五年開始,美國和日本的貿易摩擦已經開始了,主要是紡織品摩擦。 既然美國可以和日本有貿易摩擦,英國當然也可以,如果美國認為英國不可以,那說明美國對英國抱有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