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5章
當時為了遏制法國在戰后的霸權,英國就曾經惡心法國過,這一次再次讓法國人不高興似乎也沒什么。 但也有不同的地方,當時英國是霸權不穩,但霸權還在英國手中,英國不僅是惡心了法國,還把美國惡心一遍。 而現在美國處在當時英國的位置上,英國當然不能自己出面得罪法國人。武裝德國意大利這件事,由美國開口合情合理,英國沒理由得罪法國人。 國力的此消彼長,迫使英國不能在把自己當成那個仲裁者了,哪怕現在法國的國際地位還不如一戰之后,更容易被拿捏。 蒙巴頓更多角度上,是闡述英國已經認可美國作為世界霸主的地位。當前英國更加注重的是,盡可能的追求國內的幸福感,簡單來說就是承認日不落時代已經過去了。 “英國只有五千萬人,法國比英國人口還要少,比利時荷蘭也算在一起,也動員不出來多少軍隊和蘇聯對峙,倫敦很明白美國在歐洲安全上的重要作用。只是朝鮮戰爭牽扯了美國的精力,這也是倫敦一直堅決反對美國介入朝鮮戰爭,希望戰爭早些結束的原因?!?/br> 其實按照蒙巴頓本人的作風,會更多從個人人脈上的角度上解決問題。但他有一個女婿,女婿最喜歡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數據不會騙人。 數據當然會騙人,只不過數據騙人的時候,更容易被塑造成客觀現實。所以一旦被別有用心的利用上,破壞力會更大。 李奇微對重新武裝這種事并不陌生,本時空他來歐洲之前,就是關照日本自衛隊成立的將領,可以說類似的事情他已經做過一次了。 現在很明顯,歐洲這邊的局勢更加嚴重,畢竟歐洲這邊的蘇聯重兵集團,可不是放在遠東的二線部隊可以相比的。 華盛頓早有重新武裝德國意大利的想法,畢竟之前的戰敗者,哪有現在的蘇聯來的威脅大?現在有了英國至少是默認的態度最好不過。 已經收到了英國善意的李奇微,對這一次的倫敦之行感到滿意,非常愿意就此奔波。 北約總司令李奇微的表態,差點讓蒙巴頓評價為可靠,可靠的評價沒說出口,但也用十分感謝的態度,盛贊美國維護世界和平的努力。 說服李奇微的蒙巴頓,主要核心論點是日不落時代已經過去了,英國也接受了。 可另外一個場合則截然相反,艾倫威爾遜在面對法魯克一世的時候,著重于日不落帝國的時代還沒過去,雖然表現的沒那么明顯。 和埃及國王的溝通,艾倫威爾遜的目的是在不受境外勢力干擾的情況下,進行一國對一國進行溝通,這也不是什么新鮮事,強國和弱國就喜歡這么溝通,這么溝通往往更加容易。 為了美國不用同樣的辦法對付英國,所以英國才要牢牢抓住歐共體的利益。 各自完成自己的工作,艾倫威爾遜讓妻子邀請蒙巴頓夫婦來到家中吃飯,酒足飯飽之后,女人收拾餐具,翁婿兩人則交流今天各自的工作。 “其實重新武裝德國和意大利,對英國是有好處的。rou眼可見的未來,德國境內的駐軍根本不會離開,德國注定是一個無法逃脫掌控的國家。就算是重新武裝也不會有再次開戰的能力?!卑瑐愅栠d說到這話鋒一轉道,“如果對抗蘇聯的重任僅僅依靠英法兩國,國家的軍事開支一定會居高不下,就算是拿出來龐大的軍費,也只能維持現有的武器裝備?!?/br> “正常的更新換代還是會受到影響,皇家海軍已經算是受到影響最小的軍種,海軍的特質決定了,不論是追趕還是按部就班的更迭,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br> “早一點讓德國和意大利重新武裝,我們就可以把軍費投入到更加需要的地方。德國人口還超過英國,意大利人口也比法國多,增加這兩個國家的軍隊。歐洲壓力就會大大減輕,這樣我們的軍費就有了優化空間?!?/br> 艾倫威爾遜并不是在撒謊,意大利人口比法國還多三百萬,同樣聯邦德國的人口比意大利還多一些,這都已經建立在蘇占區一定程度上封住了人口外逃的趨勢。 “就像是一戰之后,張伯倫首相和希特勒簽署的海軍條約一樣?部分認可德國的重新武裝,用來對抗蘇聯?”蒙巴頓將軍歪著頭詢問,“是這個意思么?” “是也不是,這個例子有待商榷。駐德盟軍不會再讓希特勒重演?!泵砂皖D倒是沒什么顧忌,差點讓好女婿沒法接了。 步驟和目的固然是差不多,但環境已經大變樣了,當初張伯倫不能控制希特勒,不代表現在的英美法控制不了半個德國。 不過蒙巴頓也同意一點,對德國和意大利的重新武裝,在軍事開支上的回旋余地更大。 只要能夠保留海軍更迭的可能,他不在乎兩國是不是重新武裝了。 李奇微確實很愿意把在日本做過的事情,再從歐洲復制一遍。 返回巴黎北約總部之后,很快就和華盛頓取得了聯系,對重新武裝德國和意大利充滿了熱忱。 面對華盛頓的疑慮,李奇微則表示,難點在于法國,不過只要英國不出聲,想要讓法國默認現實還是很容易的事情。 李奇微信心滿滿的和華盛頓溝通的時候,不知道此時此刻在他剛剛離開的倫敦,有一個前途無量的白廳官員,其實對法國未來退出北約這件事,心里更加愿意默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