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9章
英國在羅馬帝國時期,不過是一個邊陲行省,但一樣有濃厚的羅馬情節。艾倫威爾遜記得,美國號稱新羅馬帝國,蘇聯則稱呼自己為第三羅馬。 在羅馬拍戲的赫本,在閑暇之時就向艾倫威爾遜請教,貴族階層是什么樣子。 艾倫威爾遜自然是把自己看到的都說出來,但不忘記加上一句,“我對貴族生活不感興趣,但你問的話題我還是可以提供一些我看到的東西?!?/br> 說這話的同時,其實他這個帝國公仆的腦海中閃過的一句話是?我對錢沒興趣…… 奇特的面部表情被赫本看見,一下子就想到,可能是這個男人的婚姻有難言之隱,再次見面艾倫威爾遜有拐著彎的暗示,豪門的飯碗難端。 隨后幾天,艾倫威爾遜就讓菲爾比給自己補了一個臨時任務證明,堂而皇之的窮光蛋帝國主義的首都停了下來。 意大利在冷戰時期其實發展的十分強大,號稱歐共體三巨頭。不過在歐盟成立之后,意大利的產業也是德國工業擴張的犧牲品。在艾倫威爾遜前世,意大利和法國都在奢侈品層面有一席之地,歐盟德國話語權在rou眼可見的增加。 冷戰末期意大利在有記載以來頭一次超過了英國,英國恰好是撒切爾夫人執政時期。但實際上意大利當時還處在長期停止的最后一沖,八十年代的意大利其實遠不如之前有活力。 所以什么新自由主義,在艾倫威爾遜眼中也就圖一樂,在里根和撒切爾夫人時代,英美兩國最后這么一沖要是沖不垮蘇聯的話,誰知道會發生什么事情? 有了軍情六處的任務在身,艾倫威爾遜就可以借用英國在羅馬的大使館,和自己的大本營聯系,詢問現在英屬馬來亞的情況。 差不多在女王加冕之后,他就一定要回到馬來亞,看看能不能幫上法國人什么忙。 如果誠實的說,他當然不希望法國人離開,但一想到美國人可能會過來接盤。 這種不舍之情算是下去了一點,美國人其實比法國人大方,唯一的疑慮是,美國人可能故意把一些好處留給控制在手中的日韓。 如果是這樣的話,對英屬馬來亞可不是一個好消息,阻止這種未來的發生,就在于在競爭力上讓美國認識到英屬馬來亞對越南戰爭的意義,就算不把越南戰爭的好處全拿,也要奉上一杯羹。 “怎么感覺,這種日子和常公一樣?”拆開來自珀斯帕梅拉蒙巴頓發揮的電報,艾倫威爾遜一怔,一下子有種把機槍前移五米的既視感。 甩開了腦中的煩亂想法,妻子在電報中的意思很簡單,她和瑪格麗特公主是肯定要參加女王加冕典禮的,而且也表示澳大利亞也很重視這件事,航空母艦編隊早已經出發了。 這件事他知道,有賴于英國戰后的虎皮撐起的還不錯,有種和美蘇平起平坐的意思。 不但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南非的海軍會出席閱艦式。法國和荷蘭也接會派出軍艦參加。 如果說有什么遺憾的地方,那就是英國在戰后出售航母的名單當中沒有意大利。這都怪美國人對迅速武裝德意態度不明確,不然英國早就上趕著上門推銷航空母艦了。 但一想到意共在意大利的強大影響力,就怕英國出售的航空母艦對蘇聯沒有秘密可言,這種航母換外匯的想法還是作罷。 走到哪工作到哪的艾倫威爾遜,就暫時在羅馬,體會了一把常公的待遇。對自己管轄的殖民地進行微cao,同時和妻子保持著聯絡。 離開羅馬的時候,還帶著一份意共的評估報告,報告結論是意共的影響力可防可控。還有一份關于加強意大利海軍,對抗臨近巴爾干親蘇國家的建議書,后者是交給艾福爾的。 就當前的潛力來說,歐洲德意兩國的國力沒有挖掘出來,僅僅依靠英法兩國肯定是不行的,英法兩國還有龐大的殖民地需要維護,軍力不可能全面放在歐洲。 早一天解放德國和意大利的國力,也能分擔英法兩國的壓力。意大利的問題還好說,要重新武裝德國,必須要有法國人的認可。 不過艾倫威爾遜沒有職權,他就把這種想法告訴給已經進入北約的艾福爾。至于怎么和法國溝通,曾經在巴黎街頭解放婦女的人,又不是沒有他,他只要愿意幫忙肯定有辦法。 戀戀不舍的告別羅馬假日的片場,艾倫威爾遜返回巴黎,把關于重新武裝意大利的建議書送給艾福爾,兩人深談良久。 艾福爾其實心中百感交集,兩人都是戰后嶄露頭角的公務員,現在他明顯不如艾倫威爾遜發展的好,這樣對比下來很有挫敗感。 “美國遠在天邊,我們一定要想辦法重新武裝德國和意大利,這樣才能發揮出來歐洲的力量,我想如果能夠說服法國人的話,這應該算是一份光輝的履歷?!?/br> 艾倫威爾遜沒有特別的想法,站在艾福爾的角度上為之前的同時考慮未來發展。一如從前,他一直都是一個喜歡分享的人,并且樂在其中,不過樂于分享的領域并不包括女性朋友。 “法國人確實是一個難題?!卑栆操澇煞▏藢Φ聡柚?,知道這件事并不好溝通,“不過北約的領導權是英美兩國分享的不是么?” “是也不是,艾福爾,我們當然是特別希望得罪人的事情由美國人來做,就比如重新武裝德國這件事,我想想,聽說李奇微將軍在歐洲各國的將領眼中,是一個傲慢的自大狂。如果他真是那樣的人,我希望這個自大狂能夠發揮一些正面作用。日本自衛隊都成立了,就是李奇微主導的,有這個前提,我們的工作就是讓李奇微認可武裝德意的重要性?!?/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