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艾倫威爾遜說到這話鋒一轉道,“不知道公主殿下,聽沒聽說過路易十六和瑞士衛隊的故事?說不定可以從中得到啟發。既然軍隊本身是伊拉克全國信仰中的少數派,那么在扶持一個少數派作為只屬于王室的衛隊制衡軍隊,說不定就可以達成平衡?!?/br> 這本來是艾倫威爾遜要給艾德禮首相報告當中用來對付埃及的,不過現在阿拉伯世界的國情都差不多,這個年代中東基督徒也是不少的,比例上并不比埃及的科普特人比例小。 中東基督徒的歷史趨勢是,越往后越少,八十年代伊拉克的基督徒有百分之九。美國入侵伊拉克就剩下不到百分之三,第二次伊拉克戰爭的時候,就剩下百分之一多一點了。 第379章 匡扶正義的公主 除了基督徒人口可以利用之外,伊拉克北部還有庫爾德人。 在薩達姆時期,伊拉克的教派比例是四比六,遜尼派四,什葉派六。 但占據百分之四十人口的遜尼派當中,包括占據伊拉克人口五分之一的庫爾德人。也就是說信仰遜尼派的阿拉伯人,只占據總人口的五分之一。都不比伊拉克的基督徒多多少。 這種人口比例,都可以讓遜尼派阿拉伯人成為軍隊的主力,那在建立起來一支規模小一些的王室衛隊,不管是從庫爾德里面選還是從基督徒里面選,都應該不成問題。 人數上的差距,完全可以用更加精良的裝備來彌補,伊拉克又不是印度,并不存在主要民族占據壓倒性優勢的環境?,F在的伊拉克王國都等于是少數派執政,后來王國被推翻也可以理解為是少數派的內訌。 既然是軍隊上的問題,就從軍隊上想辦法,新的王室衛隊可以在中東的英軍基地進行訓練。 聽了艾倫威爾遜的話,巴迪婭公主沉吟一下道,“這可能會引起反對?!?/br> “沒有什么反對比王室的生命安全更加重要。不知道巴迪婭公主是否想起來了帝俄皇室的命運?”艾倫威爾遜再次開始老套路,臉上帶著神秘,同時又用不確定的口氣道,“根據一些可靠消息,伊拉克軍隊的危險思想來源于蘇聯。我不能把機密文件給公主看,但是你看看現在希臘的情況,受到蘇聯支持的親蘇派,可是要讓希臘王室滾蛋呢?!?/br> 他可不是在撒謊,至少沒有全部撒謊,希臘反抗美希土三國軍隊的那部分武裝,是南斯拉夫支持的,并不是蘇聯支持的。 但這種東西誰會關心呢?所有人都認為希臘和政府打仗的人是蘇聯扶持的。哪怕英國心里清楚并不是,也會宣揚是。南斯拉夫哪有蘇聯這么拉仇恨的能力? 關鍵時刻,艾倫威爾遜就只能故技重施,在巴迪婭公主面前大談蘇聯威脅論了。 “而且對基督徒和庫爾德人的懷柔政策,可以彰顯王室對臣民一律平等的態度。非常容易得到包括美國在內的多數國家支持?!?/br> 其實這都是從印巴分治的計劃當中脫胎出來的想法,雖然不同于歷史,現在印巴還沒有分治。但是經過他一番精心準備,帶來的混戰和死亡人數可以遠超同期,只要英屬印度獨立之后帶來的宗教沖突遠超歷史。 下一步就是政治正確的帽子一代,開始在還受到大英帝國控制的保護國當中進行一番cao作了。這都是為了這些國家的王室著想,再大的民族問題,有階級問題來的要命么? 而且不同于美國,英國可是有王室的國家,就算是到了二十一世紀,約旦和阿曼的王室,也英國王室也很親近,美國是一個合眾國,在王室利益上面終究是差了一層。 艾倫威爾遜可從來沒把王室當成擺設,不然在溫莎城堡的時候就不會像是木頭樁子一樣老老實實的往那一站不吭聲了,英國王室并不是沒有實權的裝飾品。 君主才是武裝部隊的總司令,軍隊從法理上來說只效忠于君主,而不是國會。護國公克倫威爾的事跡幾乎是不可能再現的。 實際上,英國政治的均衡很多是習慣而非法律,所以政治傳統并非是永遠不會被打破的。比如國王不參加內閣會議,這是因為漢諾威的君主開始不懂英語,去了也聽不懂,因而形成了慣例。 如果現在的國王喬治六世忽然想參加內閣會議了,沒有一個人可以反對,英國法律在涉及到王室尤其是國王的領域,幾乎是一片空白。 如果喬治六世想要在大英帝國的領土上殺掉任何一個人,不管這個人是首相還是誰,只要是親自動手并且成功,他就可以隨時這么做而沒有后果。 費薩爾二世現在就在倫敦讀書,如果巴迪婭公主還有所猶豫的話,年幼的國王在倫敦上學,艾倫威爾遜有充分的時間可以對這位伊拉克未來的統治者洗腦。實在不行為了大英帝國,艾倫威爾遜就直接去費薩爾二世所在的學校教書。 這又不是不行,艾倫威爾遜好歹一個牛津大學的高材生,兼職教書有什么不行的。這都誰為了大英帝國的下一代著想。 邊走邊聊,伊麗莎白王儲的大婚已經進行到了尾聲,克拉倫斯宮外人山人海。王儲夫婦帶著親切的笑容,對著跟隨到這里的人擺手,體現親民的風范。 穿著加白婚紗的伊麗莎白王儲,背對著五層的克拉倫斯宮殿,對跟隨而來的人海進行講話,每停頓一刻的空隙,都被的巨大的歡呼聲填滿。 演講完畢,人群才開始漸漸散去,倫敦的臣民們會把這個時間留給王儲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