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艾倫威爾遜這幾天前往英占區的時候,蘇聯就對土耳其問題上窮追猛打。之前的首相丘吉爾采取保留立場,而美國總統杜魯門則更加的含糊,因為之前土耳其問題,一直都是英國和蘇聯再談,美國處在次要角色。 杜魯門也不幫助英國,借此發泄在二戰期間,英國和美國之間的勾心斗角。 “奧地利的問題必須馬上解決,可以用來和蘇聯在達達尼爾海峽的問題上進行交換?!蓖饨淮蟪細W內斯特·貝文聽了艾倫威爾遜的匯報,良久……終于開口道,“至于伊朗問題,想盡辦法一定要堅決保留大英帝國的利益,克萊門特你覺得呢?” “書面保證是不行的,必須讓蘇聯公開宣布不改變伊朗的現狀,對全世界宣布不采取任何手段顛覆伊朗政權?!卑露Y首相站起來來回走了兩步強調道,“蘇聯在伊朗北部的駐軍必須縮減,英國和蘇聯對駐軍規模上要采取雙邊談判?!?/br> 土耳其海峽問題可以談?換取伊朗的撤軍談判和奧地利的蘇聯紅軍解除軍管?艾倫威爾遜震驚了,好像歷史上在達達尼爾海峽的問題上,蘇聯最終鎩羽而歸,同時英國在伊朗的利益也被美國接收了。 果然!公務員賣國也就圖一樂,真賣國還得首相親自出馬!他已經能想到工黨誤國的段子了。 “這絕對不是攪合出來的,是首相自己的決定?!卑瑐愅栠d心里默念。 第102章 三個問題 中東的石油對大英帝國極為重要,艾德禮首相關注也是理所應當,如果能夠讓蘇聯保證伊朗的安全,對于目前的大英帝國當然是有利的。 如果蘇聯平靜下來,英國就沒有理由向美國求助,最后一步一步拱手讓出在中東的利益。這一點艾倫威爾遜完全可以理解,至于土耳其的問題,考慮到蘇聯和土耳其的世仇關系,兩國的關系注定不可能太好。 而且蘇聯的作風也可以從側面證明這一點,就算是拿到土耳其一個軍事基地,也不可能讓土耳其導向蘇聯,歸根究底一個基地根本不夠。 很多人其實夸大了單獨軍事基地的作用,后世的埃蘇丹在土耳其國內存在美軍軍事基地的情況下,一樣把美國弄的極為惱火,這就說明單獨的軍事基地影響力有限。 至于日本和德國,那又是另外一個問題,日本是被美國捏的死死的,歸根究底是以東京為核心的本州島,存在很多美國軍事基地。根本不是沖繩的問題,如果美國僅僅在沖繩存在軍事基地,日本人的狗鏈子早就撐開了。 這一點可以通過德國的例子證明,聯邦德國是英美法三國占領區合并出來的。北約很多國家都在德國有駐軍,這種情況下德國是無法真正獨立的。 廣場協議主要對準的國家其實是兩個,其中一個是日本,另外一個就是德國。正常來說,德國應該和日本一樣,從此一蹶不振。但是蘇聯的崩盤救了德國! 蘇聯崩盤讓出了東歐市場,也給了德國拿回自主權的機會,蘇聯駐軍撤離民主德國,整個民主德國的領土內就再也沒有外國駐軍,德國抓住機會不顧民主德國的經濟條件差遷都柏林,從此之后德國國家的中樞,遠離西部國外駐軍的鉗制。 從那個時候開始德國和日本就完全不同了,德國一躍成為歐盟的核心,日本還是被美國抓在手中的玩物。如果看德國國外駐軍的分布圖就能發現,原來的民主德國境內沒有外國軍事基地。 蘇聯出現問題的時候,英法其實發現了德國重新拿回自主權的可能,幾乎是拿著鈔票上門請求蘇聯,經濟出現問題了沒有關系,英法兩國愿意拿錢幫助蘇聯渡過難關,可到底也沒有攔住要自殺的戈地圖。 英法在幾十年后想要挽救蘇聯,和二戰剛結束防備美國的心是一樣的。蘇聯固然是敵人,美國也絕對不是什么好朋友,一旦敵人消失了,所謂親密的盟友只會騎在自己腦袋上喂屎。 蘇聯崩盤之后,英法在美國眼中的地位是下降而不是上升,英國很快就遭到了美國的金融攻擊,法國更是被列為蘇聯之后的第二個競爭對手。 眼看著就要對法國做點什么,世紀交替的那幾年,法國人的日子其實是挺難的。 現在眼前的事情是,艾德禮首相和外交大臣歐內斯特·貝文,認為前首相丘吉爾和前外交大臣羅伯特艾登,并沒有盡到自己的職責。相反卻出賣了東歐還沒換回來回報。 就在房間當中一直討論,如何把奧地利拿回來,怎么向蘇聯施壓,兩人相信美國也不會對蘇聯的所作所為滿意的。 不過這也不一定,艾倫威爾遜在波茨坦已經看出來了,杜魯門的水平其實比較一般。之所以看起來比丘吉爾有更多的主動性,完全是因為美國的國力給撐起來的。 如果杜魯門做現在英國的首相,說不定直接就被斯大林玩弄于鼓掌之間,還不如丘吉爾,丘吉爾還能說有心殺賊無力回天。 作為暗箱cao作的直接執行者,艾倫威爾遜有幸的得知新首相和新外交大臣對波茨坦會議的期待,既想辦法聯合美國拿回來奧地利,確保伊朗免收蘇聯的安全威脅。必要的時候可以在達達尼爾海峽通行權上做出讓步。 歸根究底,剛剛指責完保守黨出賣東歐的艾德禮首相,還是需要暗箱cao作保證大英帝國的利益,只不過是側重點不同。 艾倫威爾遜當然要為了大英帝國的利益赴湯蹈火,比起土耳其他同樣也認為伊朗更加重要,至于奧地利問題,不把奧地利恢復原狀,估計波茨坦會議不會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