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4章
豪強們聽完,更是萬念俱灰。 法家出身,必然嚴酷。 年紀不大,出手必狠。 深得天子信任,自然秉承天子意志,不會手下留情,什么手段狠毒用什么,直到他們認罪為止。 這次死定了。 聽到消息的當天晚上,就有兩個人承受不住壓力,自縊身亡。 獄里死人是正常情況,獄卒們逐級上報,等高柔收到消息的時候,兩天時間已經過去了。 高柔不敢怠慢,立刻召集郡縣司法人員,準備審案。為了避免出現類似的情況,他先派人發出公告,這次審案會依法辦理,絕不會濫殺無辜。 這句話,與其是說給獄里的豪強們聽的,不如是說給泉陵的官員、百姓聽的。 豪強更愿意相信另一種說法:有罪的,一個也別想脫身。合作的,可以少受點苦。 在這樣的心理壓力下,高柔的審判非常順利,豪強們痛痛快快的交待了整件事的經過。當然,話里話外的,沒少罵那些讀書人。事前他們跳得最兇,發現情況不對,他們翻臉不認人,連句好話都不肯幫他們說。 旁聽的蔣琬等人很尷尬,無地自容。 人證、物證俱全,口供也對上了,高柔很快就結了案,將結果送到了劉協面前。 為首的兩個豪強斬立決,附從的流千里,抄沒家產。 因為涉及到天子,有刺駕之嫌,不能當作普通的叛亂。高柔的判罰看起來重,實際上已經很仁慈了。但凡他想奉承一下天子,坐實他們謀逆,判個族誅都沒問題。 劉協想了想,對高柔說,在中原人的眼里,泉陵就是流放囚犯的偏遠之地,再流放千里,又有什么區別?不如就在本地服刑吧,還省得浪費人力、物力。 高柔想了想,表示贊同。 在本地服刑,除了有天子恩典之外,還能讓本地百姓安心,避免有兔死狐悲之感。但是該有的警戒不能少,這些人要服苦役,直到大赦為止。 劉協同意了。 消息一公布,不僅以為必死的豪強們欣喜若狂,就連蔣琬等人都松了一口氣。 真要是殺得人頭滾滾,血流成河,他們也無法向鄉黨交待。 借此機會,高柔為剛剛召集起來的郡縣官員們做了一次宣講,闡明天子以仁立法、以法治國的觀念。并以此案為例,詳細分析判案依據的條文,以證實有法必依絕非一句空話,而是落到實處。 與此同時,他又從春秋決獄的角度進行了分析。 如果是春秋決獄,根據《春秋》中的不同的經義解釋,可能有多少種判法。 高柔準備得很充分,引經據典,還引用了很多之前的案例,將春秋決獄的隨意性展現得淋漓盡致。在學員們心中樹立起博學多識的印象的同時,也在他們心里播下了春秋決獄不可行,之前的律法有待革新的種子,不少人也有了考律學堂,隨高柔一起深造的念頭。 宣講之后,高柔將自己的講稿以及一些學員的意見和問題寫成文章,交給印坊刻印,公布天下。 修訂舊法絕非零陵一郡的事,建律學堂更是關系到大漢未來的百年大計,自然要讓更多的人知道,一起參與,甚至趕到零陵來,加入律學堂。 在高柔審案、培訓學員、籌建郡學堂的時候,劉協也對零陵的政務展開了一系列的調整。 他先公布了一個收入倍增的計劃,要在五年之內,使零陵郡的年收入增加一倍,尤其是那些普通百姓,要讓耕者有其田,織者有其衣,子弟能讀書,老人能食rou。 為此,他先要為零陵選一個合適的太守,為各縣遴選合適的令長。 具體的安排,由司徒府負責,更具體一點說,由司徒府派來的長史張松負責。 張松很快送來了一份候選名單。 在這份名單里,劉協看到了好幾個熟悉的名字,都是從關中、冀州調來的精兵強將,除了之前已經決定的曹昂之外,還有趙相楊俊、常山太守杜畿。 看得出,楊彪對這幾個人期望值很高,希望他們能在天子眼皮底下任職,讓天子看到他們的能力,為他們將來位列公卿打下基礎。 除此之外,劉協還看到了一個眼熟的名字:魏陶。 魏陶被推薦為泉陵令。 劉協想了好一會兒,又翻了之前的記錄,才想起這個魏陶是曾經的平原太守,因為抗拒度田,被檻車征送廷尉,后來被判輸左校,做刑徒去了。 這人怎么又進入司徒府的推薦名單,而且成了泉陵令的候選人? 劉協召來張松,詢問原委。 張松早有準備,對劉協說,這個魏陶是建安七年服刑,刑期兩年。但表現良好,一年就刑滿了,后來就在宛縣討生活,因為能力出眾,得到了南陽太守黃射的信任和重用,被推薦到司徒府。 司徒府對魏陶進行考察后,認為他滿足相應的條件,就將他列入了名單。 張松最后說,陛下不妨見見此人,或許就明白了。 如果陛下想實現五年之內收入倍增的計劃,這人還真是可用之人。 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人無完人 劉協雖然和楊彪時常有觀點分歧,但是對楊彪的人品、眼光還是信任的,對張松自然更不會有疑心,就接受了張松的建議,將魏陶定為泉陵令的第一人選。 零陵太守則由常山太守杜畿接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