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1章
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先聲奪人 劉協倚著窗棱,目光透過窗格,看向樓下的會場。 不知不覺間,寬敞的大廳已經坐滿了人,不少人擠在一起,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向王粲發難的潘濬不在堂上,在廊下。他算不上高大,但形容堅毅,的確有幾分兵家的氣度?;蛘哒f,有幾分霸蠻之氣。 江南四郡屬荊州,卻常常被江北三郡,尤其是南陽、南陽人看作蠻夷。長沙、桂陽略微好一些,零陵、武陵山地多,民風剽悍,尤其如此。 眼前潘濬的咄咄逼人更容易讓人聯想到江南人的霸蠻,可是在劉協看來,這卻是一種勃勃生氣。 難怪潘濬后來會成為孫吳的名將。 當然,這也讓他想到另外一個問題:開發江南絕非易事。 如果不能先擺平江南士人,很難實現對江南的深入控制,更別說開發了。 也許這次應該趁著劉巴來參與二府議事,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劉協用眼角余光打量了一下荀彧。 他知道劉巴入仕之初就是和荀彧合作的,只是后來劉巴去關中擔任大司農,和荀彧就分開了。從兩人的表現來看,很難說他們現在是否還像以前一樣志同道合。 而劉巴本人的名士習氣也夠重的。 堂上,王粲朗聲一笑?!俺忻?,你說得有些夸張了。蘭臺書雖多,卻也沒有萬卷之巨。蘭臺為天子藏書,可不是什么書都有資格入藏的。我們今天在此薦書,就是要選出值得更多人閱讀、賞鑒,有資于治的著作。承明若有高見,不妨直言,若只是意氣之爭,玩笑之言,就沒必要多說了,等會后飲宴時再談不遲?!?/br> 劉協嘴角輕撇。 王粲棉里藏針,以攻為守,看來最近研究西學頗有進益。 西方推崇的古希臘哲學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為辯論為生,比如邏輯學。 在喜歡打嘴炮這一點上,東西方其實沒什么區別。要說有區別,可能就是東方人受儒家影響比較深,很難跳出儒家五經這個圈子,有畫地為牢的局限。西方人更樸素些,論點、論據更接近于自然。 當然東方也有類似的學問,比如《墨子》,以及最近比較火的《論衡》,與儒家內部單純的辯經不同,更多的關注自然現象。 蔡邕是研究《論衡》較早的學者之一,王粲既是他的弟子,又有他的藏書,想必在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不出所料,潘濬雖然來勢洶洶,卻被王粲這一招以柔克剛化解,氣氛為之一滯。 不過他并沒有就此罷休,隨即又說道:“以令史之見,什么樣的文章、著作才算有價值?有資于治又是什么樣的標準?五經算不算?” “五經自然算?!蓖豸拥穆曇糁新冻鲂┰S不快。 劉協也有些不爽,他已經猜到潘濬要說什么了。他轉頭看向荀彧,嘴角輕挑?!败骶?,為禮法舉大旗的人來了?!?/br> 荀彧沒說話,心里卻有些復雜。 宋忠是荊州大儒,五經皆通,禮學也不例外。劉表在荊州興學,主要倚仗的就是宋忠、綦毋闿二人。潘濬既是宋忠弟子,想必學問不俗。 只是宋忠之前因為歷任太守畫像事件,與天子發生過沖突,而王粲態度鮮明地站在了天子一邊。潘濬此時發難,多少有些私人恩怨,又容易引起天子不快,未必是最好的人選。 聽聽天子這語氣,就知道天子已經心生警惕了。 只是他人在樓上,也不能下去阻止,只好聽著。 果不其然,潘濬隨即推薦宋忠與劉表共著的《五經章句后定》,并表示這部書是皇后動用私帑印制,印制精美,深為士人喜愛,理當列為第一。 此言一出,樓上樓下的氣氛都有些緊張,無數雙目光看向了王粲。 這部《五經章句》涉及到三個人:皇后,宋忠、劉表。 如果不定為第一,對皇后面子不好看。 如果定為第一,不僅宋忠有面子,劉表也有了面子。 實際上,大家都清楚,天子雖然為劉表定謚,但那只是從大局出發,并不代表天子本人對劉表就有好印象,駕臨南陽郡學時還批評了這部書,認為章句并非急務,不宜過于推崇。 如果第一次薦書會就將這部劉表參與編著,又被天子批評過的書列為第一,這多少有些尷尬。 角落里有人說了一句,只是含糊不清,只能感覺到語氣不是很好。 劉協伸長脖子,看了半天,也沒找到是誰。 “荀君讀過這部書么?”劉協收回目光,輕聲問道。 “讀過?!避鲝挂膊浑[瞞?!皶鴦傆『?,宋忠就派人送了我一套?!?/br> “評價如何?” 荀彧沉吟了片刻?!皟H就學問而言,還是精到的。若在太平之世,劉表也是個大儒??上环陼r,未能盡展其才?!?/br> 劉協無聲而笑,沒有追問。 荀彧的態度很委婉,卻也很堅決,再問就沒意思了。 樓下,王粲也沉默了片刻,緩緩開了口?!凹仁撬]書會,承明自然有薦書的權力。至于能否列為第一,卻不是承明一言可定。來人,且將《五經章句后定》寫下?!?/br> 有人上前,提著筆,打算在準備好的白板上寫下了《五經章句后定》書名。 潘濬舉步上前,取過那人手中的筆,揮毫寫下六個端端正正的大字,然后擱下筆,看了王粲一眼,從容回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