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2章
然后他驚恐的發現,不僅朝陽如此,夕陽也是如此,都不是他以為的標準圓,而是一個略扁的圓,而且這扁的程度是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的,與楊修的文章分析吻合。 換句話說,他雖然觀星多年,卻一直對一個擺在眼前的事實視而不見。 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今非昔比 其實朝陽和夕陽扁化并非稀奇事,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但是真拿標準的圓形去比對,甚至測量有多扁,卻沒幾個人。 若不是被楊修的文章刺激,周群這輩子可能都不會做這樣的事。 他會覺得自己很蠢。 可是現在,他意識到,自己也許不適合研究這門學問。 連明晃晃擺在眼前的日出日落都沒有用心研究,更何況是復雜得多的星象。 沒等周群恢復平靜,第二波打擊接踵而至。 楊修在邸報上發布了第二篇文章。 這篇文章講的對象很大,但不如第一篇文章深入,只是提到了一個猜想,沒有具體的實驗,所以并沒有引起太大的爭議。 可是對周群來說,這篇文章的沖擊力更大。 楊修在文章里說,在望遠鏡里看到的星星與rou眼看到的有些區別,有些星星看起來像扁的,而這些星星無一例外,都是固定在黃道上不動的。 因此,他猜想這些星星并不是單獨的一顆星,而是由無數星組成的星河,只是離得太遠,看起來像一顆星。 周群不禁震驚于楊修這個大膽的猜想,更讓他郁悶的是,他根本不知道楊修說的望遠鏡是什么東西,居然可以看到星宿是圓是扁? 秦宓也不知道,向驛舍里的人一打聽,才知道這是最近出現的新奇玩意。與觀微鏡同屬一類,只不過用處不同,一個觀微,一個望遠。 據說這兩件東西的起源還是天子首倡,如今南陽很多人都在玩。南陽有作坊做這些,很容易就能買到。不過能觀星的比較罕見,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楊修不是一般人,他有一只上好的望遠鏡是完全有可能的。 周群花重金買了一只望遠鏡。 正如驛舍里的人所說,看東西很模糊,可以當作玩具,觀星不太現實。 盡管如此,周群還是意識到,一個新時代即將到來。正如印刷讓書籍變得更便宜,教化的成本大大降低一樣,望遠鏡的制作技作一旦得到提高,視野將大大不同。 整個星占學可能會因此翻天覆地。 周群很著急,一到南陽,就去拜訪楊修。 但他撲了個空,楊修返回漢陽了。 周群立刻就想去漢陽,卻被秦宓攔住了。秦宓說,你要的是望遠鏡,不是楊修。既然望遠鏡和觀微鏡都是天子首倡的,那留在南陽才是你最好的選擇。 望遠鏡最大的用途不是觀星,而是軍事偵察。 因此,最好的望遠鏡只能在天子手中。弄不好,楊修手里的那只望遠鏡就是天子賜的。 周群覺得有理,這才安心留在宛城,等待天子接見。 —— 得知劉璋到來,劉協讓司徒府派人接待。 就官職而言,劉璋是剛卸任的益州牧,應該先到司徒府述職。 楊彪將這個任務交給了張松。 益州人也估計到了這個可能,隨行人員中有張松的兄長張肅。 兄弟倆一見面,便感覺到了今非昔比這四個字的含義。 張肅身材高大,儀表堂堂,早早就出仕了,是家族的希望。張松五短身材,相貌丑陋,一直不被看好?,F在卻反了過來,張松得到天子器重,被安排在司徒府歷練,張肅卻是作為俘虜,與劉璋一起來見天子。 沒把他們裝在檻車里,是朝廷的仁慈。想不受影響的升遷,這是不可能的事。 此時此刻,還敢這么想的,大概也只有秦宓一人。他是有功之臣,在勸說劉璋投降這件事上出了力,必然會得到天子嘉獎。 “放寬心吧?!睆埶砂参啃珠L道:“天子大度,不會與劉璋一般見識。至于劉焉,他已經死了,天子也不太可能去追究。當然,身后名是別想了?!?/br> 張肅松了一口氣。 有了張松這句話墊底,情況壞不到哪兒去。 張松隨即向張肅轉達了朝廷的大致安排。 劉璋雖然投降了,但益州南部諸郡還沒有稱臣。士孫瑞暫領益州刺史,北軍也留在成都,之后應該會進軍南部諸郡,以武力迫使諸郡稱臣,并與張濟部分頭進擊交州。 對益州來說,最大的機遇來自教化。 益州南部多山,經濟落后,但天子不畏其難,堅定地推行教化。為此,益州士子將擁有更多的機會。只要他們不怕吃苦,愿意深入窮山僻壤,教化百姓,三五年后,必能得到朝廷的獎賞。 天子對這方面的重視有目共睹,皇后的兩個兄長都在做這樣的事,其中伏雅甚至留在了涼州,與當地世家女子通婚。 文士之外,武士的機會更多。 益州不是中原,周邊羌氐甚多,即使是世家子弟也大多熟悉武事,文武雙全者也不少。張松建議他們將族中子弟送到講武堂,一來向朝廷表忠心,二來學習兵法,將來隨天子遠征,建功立業。 張肅聽了,立刻問道:“天子遠征的消息是真的?” 張松點點頭?!疤熳又驹谔煜?,不會久居中原。等交州平定,州郡臣服,他就會起程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