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0章
比如楊修的這些發現,就困擾著很多人。 他雖然可以解釋,但說實在的,那些都不是他的智慧結晶。真要人來考問他,他也未必能答得出來。 楊修則不同,他是完全自己想出來的,經得起別人的質問。就算有什么問題,也是向真相逼近一步的契機,而不是攔路石。 “不要怕麻煩?!眲f說道:“真能解決這個問題,可能比你治理好一郡更有價值。能做好一郡太守的人很多,但能如此巧妙的解開這個問題的人,肯定不多。且往來辯駁,也正是去偽存真的機會,更是鍛煉思維的礪石,比玄談有趣多了?!?/br> 楊修聽了,欣然而笑?!凹热槐菹逻@么說,那臣就放肆一回?!?/br> 兩人邊走邊說,談的內容也很寬泛,沒有特定的主題,想到哪兒就說到哪兒。 不知不覺,兩人便談到當前熱議的話題。 楊修直截了當的表示,他贊成文武分途,天子掌握兵權,但是他擔心這個方案難以為繼。 統兵比施政的要求更高,首先習武這一關就能勸退很多人。每天雞鳴即起,一般人堅持不了。 楊修舉了個例子:黃猗。 如果不是后路斷絕,黃猗能吃得下那個苦頭嗎?不可能的。 你看他現在還能不能雞鳴即起,每天堅持習武。 他跨過這個門檻是機緣,但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機緣。同樣,后世之君不會像陛下這樣面臨生死,也不會有陛下這樣堅韌的意志,讓他們堅持習武,幾乎可以說是做夢。 連習武都不能堅持,就算成為三軍統帥,也只是象征而已。 劉協笑笑?!暗拇_很難,但不能因為難就不做。當皇室連一個肯吃苦的繼承人都找不出來的時候,你覺得王朝不能延續多久?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的這句名言不僅對普通人成立,對皇室更是如此?!?/br> 他沉默了片刻,又道:“如果皇帝必須像堯舜一樣腓無胈,脛無毛,沐甚雨,櫛疾風,還會有人拼命爭奪這個位置嗎?” 楊修愣住了,嘴角抽了抽,卻不知道該怎么說才好。 以堯舜為標準要求天子,是儒門一直以來的愿望,但實踐中幾乎不可能做到。如今天子不僅堅持這個標準,而且將標準細化,變成可以執行的制度,簡直比儒門更儒門。 而以他中興之主的身份來制定并親自踐行這個制度,顯然要比儒門提出期望更有威信。 有了這個榜樣,以后大臣們要求天子就名正言順、理直氣壯了。 天子重踐行,他算是真的體驗到了。 相比之下,自己吃的那點苦不值一提。 楊修想了半天,說了一句?!捌渖碚?,不令而行。陛下比李廣更當得起這句話。有陛下為榜樣,至少百年之內無恙?!?/br> 劉協笑著點點頭,沒有再說什么。 楊修這句話看似夸獎,其實還是覺得不可能長期堅持。他現在二十出頭,不出意外的話,可以再活五十年,五十年后,他親手教育出來的子孫還能堅持一兩代人,所以說百年之內無恙。 百年之后,他的余威就會消失殆盡,后世之君就會想辦法掙脫這個束縛。 不能說楊修的想法不對,但楊修畢竟還沒能完全跳出這個時代的思維模式。 真要讓他執政五十年,大漢還會是現在的大漢嗎? 不論是經濟還是政治,不論是實踐還是思想,都會跨上一個臺階,皇權的繼承也許就沒那么重要了。就算有什么問題,華夏文明、劉氏子孫遍布全球,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總能試驗出一個更合理的制度。 “能有百年筑基,足矣?!眲f張開雙臂,伸了個懶腰?!爸苡刑煜掳税倌?,筑基也不過文武周成三代人。大漢已經有四百年天下,若能再有四百年,與周相齊,我也無愧于列祖列宗?!?/br> “陛下真能這么想,豈止于是無愧于劉氏列祖列宗,當無愧于堯舜禹湯?!?/br> “不敢,不敢?!眲f搖搖手,哈哈大笑。 楊修也笑了。他看得出來,劉協雖然嘴上謙虛,心中志向之高遠,已經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事實上,他也有這樣的底氣。 古往今來,又有幾個君主既有他的智慧,又有他的堅忍? 有這樣的明君,不僅是大漢的幸運,是千萬臣民的幸運,更是華夏衣冠的幸運。 逢此盛世明君,我等豈能自甘落后,虛耗光陰? 楊修轉頭看向石碑前熙熙攘攘的人群,心里有了主意。 我不僅要做圣人身邊的顏回,追隨圣人的足跡,更要做圣人身邊的子貢,將圣人的事業發揚光大。 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有眼無珠 返回公廨后,楊修先找到了父親楊彪,把自己和天子出游時談到的問題一一轉告。 楊彪聽得很認真,也很興奮。 對禰衡的建議,他雖然原則上支持,心里還有些擔憂的。最大的擔憂就是天子掌握了兵權后,外以征伐,不恤民力,內以施壓,迫使大臣俯首聽命。 現在他知道天子志向很大,要建前所未有之事業,任性妄為的可能性極低,最后的擔憂也就減輕了許多。 平心而論,天子雖然年輕,卻比很多老臣都謹慎。他的擔心本沒什么必要,只是一種習慣罷了。 政務上的事,由楊彪去和賈詡、周忠商量,最后形成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