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7章
馬云祿紅了臉,輕輕地抽了抽臉地,卻沒能抽出去。 甄宓眼神閃爍?!氨菹?,西域不是……蠻夷之地嗎?” “地只有肥沃與貧瘠之分,沒有文明與蠻夷之別?!眲f悠悠說道:“就算是貧瘠之地,有了人,也就是有了文明。文明本身沒有高下之分,區別只在生產能力高低而已。擁有先進生產力的未必就是文明人,也可能是野蠻的強盜?!?/br> 甄宓聽得有點暈,想問又不敢問。 馬云祿則不想問,只是靜靜地聽著。 劉協也不想解釋。 他是真的想去西域,將那些以文明人自居的強盜的祖先暴揍一頓,送到山里挖礦。 但中原的改革還沒有完成,他走不開。 這也是他不愿意再對楊彪等人讓步的原因所在。太好說話了,他們會得寸進尺,改革也會停滯不前,甚至可能變形,走了彎路。 他雖然年輕,時間比較充裕,卻也不能一味綏靖。 他必須讓他們明白,他只是愿意給他們機會,而不是有求于他們,不可能任由他們擺布。 主動權一定要控制在手中。 人才?在印刷術的加持下,最不缺的就是人才。 再說了,只會讀圣賢書,嘴上仁義道德,身體無比誠實的算什么人才。 信仰要落在實踐上才是真正的信仰,否則都是謊言。 相比之下,他反倒有些贊賞李膺、范滂等人,雖然有些偏激,卻愿為理想犧牲。 依附公孫度的那些人算什么東西。 這類人,全部送到海外去,讓他們自生自滅。能不能幡然醒悟,殺出一條血路,就看他們自己的造化了。 —— 楊彪回到自己的臨時公廨,想了一會兒,派人請來了邢颙,向他通報了天子的決定。 邢颙很不甘心,還是覺得這個懲罰太重了。 楊彪卻說,他贊成這個決定,相信太尉府、司空府也不會反對。 公孫度只是一個遼東太守,竟敢做出悖逆之舉,無異于自取滅亡。如果天子不予懲戒,寄寓交州、益州的士人必然會覺得朝廷軟弱,無所忌憚的為那些有不臣之心的封疆大吏出力,必然會影響天下一統的進程。 退一步說,那些人依附公孫度,可見道德、見識都不足稱道,不值得你為他們奔走。 讓他們跟著劉備、孫策征伐海外,或者留在遼東,總比禁錮終身好。 邢颙聽了,不敢再多說什么。 影響天下一統的責任太大了,他承擔不起。 再者,天子將懲處的目標局限于依附公孫度的人,而不是針對所有寄寓遼東的人,也算是節制。據他了解,那些知名的大儒如管寧、邴原等人都沒有在公孫度的偽朝廷中任職,應該不會受到牽連,他也沒必要過于堅持,與天子發生沖突。 “楊公,天子此舉會不會成為朝廷制度?” 楊彪沉吟片刻?!白影?,經學依然是最高深的學問,但僅憑通經入仕,怕是不太可能了。至于邀名之輩,更是休想。只有德才兼備、知行合一之人,才是朝廷需要的棟梁?!?/br> 邢颙有些臉熱。 他懷疑楊彪在委婉的批評他泥古不化,但楊彪沒有說破,他也不好自找沒趣。 怏怏之下,邢颙起身告辭。 看著邢颙垂頭喪氣的模樣,楊彪也暗自嘆息。 他已經說得很透徹了,邢颙——以及和他有相似想法的人——能不能理解,能不能接受,他卻無法決定。這是一個變革的時候,不出意外的話,會有一大批讀書人受挫。 就像當年拒絕叔孫通的魯國儒生一樣。 時代在變,儒學也必須跟著變,否則就會被淘汰。 下一個董仲舒又在哪里? 楊彪想了很久,決定給孔融、王朗等人寫信,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對遼東的處理方案送到長安,三府會議。 不出楊彪所料,太尉賈詡幾乎沒有任何猶豫,堅定的支持天子,而且著重強調了威懾交州、益州的重大意義。司空周忠雖然有些想法,卻也沒有激烈的反對。做了一些細節上的補充后,這份決議迅速通過了。 會簽之后,處理方案迅速送回冀州,同時以邸報的形式公諸于眾。 仿佛一塊巨石投入水中,迅速激起了驚天巨浪,本已爭論激烈的太學受到的影響最大,幾乎所有人都拋下了之前的議題,開始討論這個處理方案可能帶來的影響。 有親友在交州、益州的更是不敢怠慢,立刻寫信,讓那些滯留未歸的親友盡快返回家鄉。 天子已經平定遼東,孫策很快就會轉戰交州,士孫瑞也會進兵益州。隨著戰場上的不斷勝利,天子的底氣越來越足,懲罰也會越來越嚴厲。 再不回來,他們也許就永遠回不來了。 幾乎在同時,孔融、王朗等人接到了楊彪的書信。 了解了詔書背后的博弈,他們都覺得事態嚴峻,不能小覷。 天子親自坐鎮冀州,強推度田,讓世家、大族苦不堪言的同時,也在普通百姓中積累了威信。在大力推行教育的情況下,用不了三五年,天子就會有足夠的人才可用,再也不會受制于士大夫。 相反,固守儒家經典,卻沒有實際行政能力的士大夫將會被排斥在仕途之外。 尤其是需要相關專業能力的職務,將會被諸堂畢業的學生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