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6章
他一聲冷笑?!斑@天下,最終還是士大夫的天下,不是皇帝的天下?!?/br> 第九百三十六章 善戰者也 審配在反復權衡了一夜后,決定接受天子的最后通諜,獻城投降。 天子的十幾萬大軍圍城,就算不進攻,困也能困死他。 勝負沒有懸念,堅持也就沒了意義。負隅頑抗,只會使殺戮更重,損失更大。 寫好降表后,審配伏劍自殺。 收到消息后,田豐也自殺了。 袁熙早就等著這一刻,收到消息后,立刻接管了鄴城的防務,命人樹起白旗。為審配、田豐舉哀的同時,割下他們的首級,連同降表,一起送出了城。 在辛毗的建議下,袁熙向北軍中侯士孫瑞投降。 士孫瑞收到消息,一面派人急報天子,一面受降。 看到田豐的首級,沮授淚如雨下。 他知道審配死有余辜,田豐卻是被審配拖累的。他已經致仕隱居,卻被審配逼著出山,攪進了渾水,最后丟了性命。 以田豐的才智,本可以有一番作為。 士孫瑞最開心。 一場迫在眉睫的大戰得以避免,成千上萬的將士不用白白犧牲。至于他個人的榮譽,與這些相比微不足道。 更何況他覺得自己雖然年過半百,卻還能再戰十年,有的是立功的機會。 半日后,天子有詔書回復,接受袁熙的請降,所有人按照既定的方針處理。 審配、田豐已死,就不再追究。族人沒為官奴婢,家產抄沒。城中文武,二百石以上一律流放海外,具體地點待定。其他人等就地整編。 收到詔書之后,最開心的是辛毗。 汝潁人一直被審配囚禁,是審配的人質,與反叛無關,是以不在流放之列。 只有袁熙不能幸免。 但袁熙也不虧。他為了救母,犯險入城,又與辛毗聯手,最終說服審配放棄了玉石俱焚的選擇,也算是活人無數。雖然難逃流放之刑,卻也贏得了美譽。 流放的詔書還沒下達,已經有不少袁氏故吏表示愿意陪他一起流放。 士孫瑞入城,接管了鄴城的城防,然后造好名冊,趕到行在見駕。 —— 劉協放下手中的名冊,抬起手,看了士孫瑞一眼。 “士孫公辛苦了?!?/br> 士孫瑞含笑施禮?!澳茈S陛下征伐,臣受益匪淺,就算些許辛苦也是值的。所謂善戰者無赫赫之功,陛下是謂也?!?/br> 劉協嘴角挑起一抹淺笑?!澳悴槐胤畛形?。我既然接受了投降,就不會再變卦。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能不戰而勝,我求之不得?!?/br> 士孫瑞如釋重負,躬身再拜?!氨菹氯屎?,天下之福。愿陛下威名遠播,益州俯首,天下太平矣?!?/br> 劉協一聲嘆息?!耙嬷菖c冀州不同,不能報太高的希望。士孫公,你還不能解甲歸田。益州的事,要拜托你?!?/br> 士孫瑞心情有些復雜。 一方面,天子將平定益州的事交給他,是對他的信任,也是讓他位至太尉的誠意。 另一方面,這也意味著益州很難像冀州一樣不戰而降,一場激烈甚至曠日持久的大戰在所難免。 雖然不期望如此,但他也卻清楚,天子說得有理,益州不戰而降的可能性不大。 原因也很簡單,益州有地利可用,不像冀州一馬平川,朝廷的大軍可以直至城下。 “謝陛下?!?/br> 劉協隨即與士孫瑞商量了對投降人員的安排,主要有兩件事:一是將領的流放,一是士卒的整編。 對前者,劉協的態度很堅決,不管是張郃、高覽這樣的重要將領,還是曲軍侯之類的低級軍官,一律流放,沒有例外。 不僅要流放,而且要打破編制,分散到不同地方,讓他們沒有重新集結的可能。 士孫瑞委婉的表達了不同的看法。 流放到海外,本來就不僅僅是懲罰,還有讓他們開疆拓土、戴罪立功的意思。那些人之所以愿意降,就是覺得還有希望。審配之所以愿意投降,也是因為朝廷沒有趕盡殺絕,還給冀州人留下了一線生機。 如果將他們打散了,那就只剩下懲罰的作用,沒有戴罪立功的可能。 再善戰的將領,如果沒有一定的兵力可用,面對陌生的環境,也只有死路一條。 如果陛下只是想懲罰他們,不如將他們送去守邊,或者沒為官奴婢,隨軍征戰。 只是如此一來,一則有失信的嫌疑,二來也是浪費。 冀州多名將,讓已經稱臣的名將當作普通士卒用,太可惜了。 對于后者,士孫瑞倒是沒什么意見。 從袁紹入冀州開始,冀州已經有十年時間處于戰爭狀態。如今好容易太平了,的確應該削減兵員,讓更多的士卒回家務農,恢復生產。 最后,士孫瑞又提醒了一句。 攻城易,攻心難。 不管審配是否投降,有一兩年時間,鄴城必破??墒窍胍諒图街萑诵?,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冀州是否穩定,關系到大河以北的幽州、并州是否能得到足夠的資源,也對北疆有著難以估量的意義。陛下既然想接下來平定遼東,驅逐胡虜,飲馬北海,就不能不重視對冀州的人心得失。 而只有穩定了邊疆,陛下才能騰出手來,從容推進中原度田,實現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