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只要朝廷的官員不敲骨吸髓,貪得無厭。 遇到好皇帝和官員,做漢家臣民肯定要比做匈奴人的部曲舒服。 雖然不知道眼前的少年就是天子,但漢胡百姓對漢家天子的德政卻是感激戴德,提起天子時,總是一臉敬意,贊不絕口。 百姓的笑臉有著神奇的治愈效果,讓劉協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雖然困難重重,卻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從一個破舊的帳篷里出來,劉協看著露出依舊滿眼枯黃,看不到一點綠色的河谷,卻仿佛看到了希望,豪情滿懷。 匈奴貴人們不肯來又如何?只要百姓肯來就行。 沒有百姓,哪有什么權貴,都不過是待宰的羔羊,爛rou一堆。 待秋后馬肥,看老子不殺你們一個落花流水。 數騎從遠處奔馳而來,馬蹄踢起淺淺的河水,白浪飛濺。 王越立刻跟了過來,遠處的郭武也跳上了馬,做出了警戒的姿勢,一個騎士策馬迎了上去。 相距兩百步,奔來的騎士勒住坐騎,放慢了腳步。與迎上去的騎士交談數語,亮出了腰牌,又取出一件文書。騎士接過,轉身來到劉協面前。 “陛下,度遼將軍緊急軍書?!?/br> 荀攸接過,查驗了文書的真偽,隨即敲掉上面的封泥,打開繩結,看了一眼,隨即臉色微變。 “陛下,休屠各白馬銅與鮮卑扶羅韓部合兵,正在追擊征西將軍馬騰。馬騰之子馬超奉命求援,已到成宜?!?/br> 劉協大感疑惑,從荀攸手中接過軍書,仔細看了一遍,更加不解。 馬騰在雞鳴塞附近遇敵,為何不向南退回北地,卻舍近求遠,到美稷來求援? 事出反常,必有妖。 第三百零五章 多行不義必自斃 劉協沒有急著說話,與送他出來的孩子說了幾句話,勉勵他好好讀書,這才上了馬,緩緩而行。 他想到了賈詡。 歷史上的馬超與韓遂反目成仇,就是源于賈詡精妙的離間計。 但他不覺得賈詡會這么干。畢竟賈詡很清楚,如果韓遂和馬騰反目,甚至大打出手,不僅對涼州人的話語權傷害太大,也不利于朝廷整合并涼,立足西北。 那馬騰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巧合,還是失控? 不得而知。 “公達,馬騰東行,是不是有些古怪?” 荀攸說道:“的確有些古怪。不過馬騰素與韓遂不和,結為兄弟是迫于形勢,不得不然。如今在陛下與韓遂之間選擇了陛下,正是陛下爭取涼州人心的好機會?!?/br> “與賈文和有關么?” 荀攸搖搖頭?!安恢斍?,難以判斷。不過賈文和用計出乎自然,就算是有意為之,也未必看得出來。依臣之見,最多是因勢利導,順水推舟,不會是刻意為之?!?/br> 劉協沒有再問?!叭绾斡瓚??” “命度遼將軍張楊固守成宜,陛下率部增援,一舉破之。此戰之后,塞內可粗安?!?/br> “張楊能守得住嗎?”劉協有點擔心。 張楊總共只有一千三百多人,本部人馬只有千騎,面對數萬匈奴人、鮮卑人的聯軍,能否控制住局面,實在令人擔憂。 “陛下選張楊為度遼將軍,不就是因為他熟悉匈奴、鮮卑的戰法,兼有漢胡之長嗎?臣相信他能守住成宜,以彰陛下用人之明?!?/br> 劉協回頭看著荀攸。這話聽著怎么那么別扭呢? 不過仔細想想,他似乎也沒有別的選擇。張楊剛上任,如果不戰而退,他這個度遼將軍也就沒威信可言了。 退一步說,就算他現在想趕過去增援,時間也來不及。 按路程和時間分析,扶羅韓、白馬銅應該離成宜不遠了,大概率會搶在他前面到達。 希望張楊能不負所望,堅持到援軍到來。 —— 劉協隨即命人回復張楊,命其固守待援。十日之內,他必親至。 緊接著,劉協召集呼廚泉、去卑議事,通報了剛剛收到的消息。 聽說白馬銅與鮮卑人扶羅韓混在一起,去卑頓時變了臉色。 白馬銅的實力已經不是他們能應付的了,再加上扶羅韓,這簡直是滅頂之災。 但白馬銅是攻擊羌渠的元兇之一,他們又不能避戰。 美稷是漢家天子剛剛幫著奪回來的,他們如果再放棄,以后就真的沒有立足之地了。 反復商量之后,呼廚泉表示,愿意盡起精銳,隨天子出戰。 話說得很慷慨,實際上卻露出一股掩飾不住的窮酸氣。 因為在河東的部屬還在返回美稷的路上,其他各部都裝聾作啞,對呼廚泉這個單于表示了無視,美稷單于庭能調動的兵力也就是當初與劉協同行的千余騎。 劉協畢竟還有三百甲騎充場面,呼廚泉連一塊遮羞布也沒有。 漢家天子,匈奴單于,同是天涯淪落人。 —— 意見一致,劉協便命令分散在各地的騎兵集結,準備出征。 因為物資短缺,單于庭沒有足夠的糧秣,兩千精騎也不能聚集在一起,只能以百騎為單位,分散在方圓百里的范圍內,說是維護當地的秩序,實際是為了人馬就食方便,尤其是戰馬。 沒有糧食喂養,戰馬需要大量的草料來保持基本的體力,不至于掉膘太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