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宋都、董宛看到伏壽,心里多少有些不安。不過等劉協問起她們這幾天的行蹤,她們就忘了伏壽,興高采烈的表起功來,還拿出了兩張紙樣,展示給劉協看。 在劉協看來,她們造的紙粗糙不堪,根本無法滿足使用要求。 但技術發展就是這樣,指望著一開始就盡善盡美是不太現實的。一邊做一邊改進,不斷進行技術迭代,才是技術發展的常規cao作。 更何況唐姬招募來的人中沒幾個是真正的工匠。只是耳聞目見,了解一些枝末細節,拼湊起來,摸索出可能的工序。 能做成這樣,已經很不容易了。 所以他沒有打擊她們,興致勃勃的問了研發經過,又根據自己的記憶,提供了一些建議。 總的來說,基本工序大致具備了,只是做得不夠精細,有待改進。 這期間,董宛無意間說了一句,提醒了劉協。 董宛說,西涼人將這些關東俘虜留在營中,一是出于莫名的報復心理,一是享樂,所以大多是出身世家的女子。真正的工匠大多是男子,即使有女子,也因常年勞作而面黃枯瘦。西涼人提不起興趣,要么殺了,要么吃了。 劉協隨即想到了一個問題:白波軍中應該有大量的工匠。 河東有紙坊,但河東的造紙技術不高,利潤也不高,所以紙坊的規模都不大,有實力的大族不愿意干,只有一些普通百姓經營。 河東大亂,這些人要么逃了,要么加入了白波軍。 況且河東將定,是該招安白波軍了。 那么多拋荒的耕地沒人耕種,白波軍簡直就是現成的勞動力,不利用起來太浪費了。 第二天一早,劉協剛吃完早飯,正準備派人去召楊奉,士孫瑞的奏疏先到了。 看完奏疏,劉協的心情也很矛盾。 對士孫瑞再次先斬后奏,違背之前的詔書,接受范先的請降,他很生氣。 對士孫瑞寧愿惹怒他,放棄轉為太尉的機會,只為避免河東形勢動蕩,他又很欣慰。 他未必同意士孫瑞對形勢的判斷,但他相信士孫瑞是出于一片至誠,絕非為個人謀私利。 如果是為了個人謀利,他大可以不管不顧,下令強攻,將范氏塢堡夷為平地。 對這樣的老臣,簡單粗暴的處理絕不是最好的辦法。 反復考慮后,劉協派人擬詔,同意士孫瑞的處理方案。 與此同時,罷免士孫瑞的衛尉職務,轉為北軍中侯,指揮北軍五校,完成范氏塢堡的接收、清算,并挑選部曲中的精銳補入北軍。 以右將軍董承領衛尉事,武猛·都尉徐晃領衛尉丞,協管衛尉營。 第二百二十一章 寵辱不驚 詔書一出,董承還沒出安邑城,趙溫、楊彪就收到了消息。 他們相對嘆息,心情很復雜。 一方面,他們都覺得士孫瑞此舉未免魯莽。明明可以先上奏疏請詔,再接受范先投降,卻明知故犯,讓他們想說話都沒理由。 另一方面,他們也清楚,天子這么做看似嚴厲,直接將士孫瑞貶為北軍中侯,實際上給士孫瑞留了翻身的機會。 北軍中侯秩六百石,原本只是監領北軍五校。如今形勢有變,天子有意擴充北軍,又將北軍交給士孫瑞指揮,表明他對士孫瑞的信任不衰。 只要士孫瑞能抓住機會,用心整訓北軍,將來征戰立功的機會唾手可得。 天子罷免士孫瑞,與其說是懲處士孫瑞抗詔,不如說是對太尉掌兵的反擊。 天子沒有直接否決他們的要求,卻將最適合以太尉身份掌兵的士孫瑞罷免了,等他們找到下一個合適的人選,不知道要哪一天。 趙溫沉默了半晌,忽然說道:“文先,陛下之前引而不發,莫不是就等著這一刻?” 楊彪苦笑。 他也有這樣的懷疑,但現在說這些都晚了。 “子柔,君心如淵,莫要妄測,你我做好自己該做的事,無愧于心也就是了?!?/br> —— 士孫瑞接了詔書,隨即交出了衛尉的印綬,將衛尉營的指揮權交給了董承。 董承既興奮,又不安。 士孫瑞這個衛尉可不是普通的衛尉,是有戰功支撐的。華陰之戰,士孫瑞正面迎戰李傕父子,勇氣無可辯駁,統兵能力更不是他敢相比的。 臨陣換將,如果衛尉營的屬吏將士不服,故意生事,會讓他很難堪。 面對坦然的士孫瑞,董承小心翼翼,就像犯了錯的不是士孫瑞,而是他本人似的。 相比之下,徐晃很坦然,看不出太多的情緒。 “公明少年有為,有作戰經驗,又熟悉情況。將軍有不清楚處,大可問他?!笔繉O瑞又對徐晃說道:“得遇明主,人生之幸。公明,努力!” 徐晃躬身施禮,隨即提議派人催范先出塢投降,結束這場戰事。 士孫瑞表示贊同,隨即安排人員聯絡范先。 得知士孫瑞因接受他的請降被天子罷免,范先嚇得半死,不敢有絲毫怠慢,立刻出塢投降。 這個機會是士孫瑞以自己的富貴為他爭取來的。如今士孫瑞已經被罷免了,如果因為拖延,天子改了主意,可沒人替他出頭。 范先跪在士孫瑞面前,再三叩謝。 士孫瑞讓董承押著范先一家先回安邑,自己指揮北軍接管了塢堡,對財產進行清點、入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