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楊公放心?!眲f說道:“楊公想說的第二件事又是什么?” “臣與陛下赴約,御營中事,陛下可有安排?” 劉協不解?!皸罟囊馑际恰?/br> 楊彪再拜?!氨菹?,臣蒙陛下不棄,托以腹心,感激不盡。陛下矢志中興,臣愿為陛下赴湯蹈火,萬死不辭。只是臣本儒生,不諳軍事,如今又將隨陛下赴約,無暇過問營中之事。萬一李傕、郭汜至,營中無人主事,如何是好?” 劉協盯著楊彪看了兩眼,隱約明白了他的意思。 “楊公有何建議?” “臣請辭去太尉之職,愿陛下別擇賢明?!?/br> “比如?” 楊彪吸了一口氣,又緩緩吐出?!俺家詾?,衛尉士孫瑞忠誠有謀,熟悉軍事,材當干城。陛下若能信之、用之,他必能為陛下擊退李傕、郭汜,解燃眉之急?!?/br> 劉協目光如炬,緊緊地盯著楊彪?!斑@是楊公一個人的建議?” 楊彪雖然早有心理準備,還是被劉協這一眼看得心生不安。 忽然之間,他有點明白楊修的心情。 天子雖然年幼,可是這一雙眼睛卻一點也不像十五歲的少年,更像是看慣了人間百態的老者,充滿了滄桑,充滿了智慧,一眼就看穿了他心底最深處的雜念。 面對這樣的一雙眼睛,即使是他,也無法從容不迫。 楊彪下意識地咽了一口唾沫?!笆浅家患褐?,愿陛下三思?!?/br> “朕若拒絕,楊公是不是要堅請?” 楊彪滿是皺紋的額頭沁出了細密的汗珠。 話就在嘴邊,卻怎么也說不出口。 他為此刻準備了很久,不管天子同意與否,他都有應對。 他唯一沒想到的就是天子的眼神竟會如此犀利。 劉協默默收回了目光,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如同入定。 他心中充滿無奈。 打破三公坐而論道的慣例,重新掌握實權,一直是漢代——尤其是東漢——士大夫官僚的信仰。 東漢一代,士大夫前仆后繼,大臣力爭于朝堂,處士橫議于巷,最終釀成兩次黨錮之禍的背后,與其說是與外戚、宦官爭權,不如是與皇帝爭權。 他們最終贏了,但大漢也亡了。 不得不說,姜是老的辣,楊彪出手的時機掌握得極佳。 宦官早就被袁紹、王允等人滅了,外戚勢弱,伏完根本構不成威脅,天子年幼,此時此刻,除了依靠三公九卿,沒有其他的選擇。 轉士孫瑞為太尉,由士孫瑞全面指揮作戰,造成太尉掌兵的事實,立下戰功,向世人證明三公掌權的正確,接下來司空掌民,壓制內朝,順理成章。 劉協甚至覺得,沿著這條路走下去,恢復丞相制度,由丞相掌外朝政務,皇帝垂拱而治,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 這本是儒家王道的理想制度,是這些儒生出身的公卿大臣汲汲以求的無上信仰。 可是他同樣清楚,那不是王道,而是亡道。 亡國亡種之道。 第三十一章 誅心 帳內的氣氛壓抑,讓人窒息。 楊彪額頭的細汗漸漸匯聚成流,濡濕了鬢角,沾濕了衣領。 他的冠越來越重,脖子越來越酸,頭不由自主的往下垂。 天子在他的視野中越來越高,越來越大,無聲的壓力也越來越重,讓他難以承受。 他第一次意識到,年幼天子的聰慧與先帝有幾分相似,堅毅卻有過之而無不及。 他多次在先帝面前諫諍,先帝往往先是暴怒,甚至破口大罵,但最終都會無可奈何的接受。 天子卻只是沉默,像一座山。 楊彪咬著牙,任由汗水沿著臉頰滴下,腳下的地面濕了一片。 帳內安靜無比,連汗珠滴在地上的聲音都清晰可聞。 劉協抬起手,輕輕指了指?!皸罟?,事急從權,且坐無妨?!?/br> 楊彪看了看狹小的胡床,稍作猶豫,躬身領命?!爸x陛下賜座?!毙⌒囊硪淼奶崞鹨聰[,在胡床上坐下,又將衣擺展平,擋住雙腿,盡可能的避免不雅。 君臣對坐于胡床,實在不成體統??墒钦缣熳铀f,事急從權,眼下的確講究不起來。 而天子那句“事急從權”很可能意味著他會接受這個建議,但只是事急從權,不能形成慣例。 這倒不出他的意外。 以天子的聰慧,不可能看不出這個建議背后的深意,更不可能輕易答應。 而他也沒指望天子輕易答應。 能邁出第一步,就是好的開始。 劉協輕吁了一口氣,緩緩說道:“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于我大漢尤其如此。楊公舉薦衛尉,將衛尉置于退無可退之地,更將大漢存亡加于衛尉之身。楊公,你真的不需要和衛尉商量嗎?” 他雖然很不喜歡這樣的局面,但他也清楚,形勢不由人,楊彪有充足的理由,他不答應也得答應。他能做的,只是盡量減小影響,抑制這些老臣的野心,給自己留下反擊的機會。 這,就是政治,勾心斗角,合縱連橫。 之前沉默,向楊彪施加壓力,就是為此刻主動讓步做鋪墊。 即使不得不答應,也要讓楊彪認識到他的態度,可一不再二。 楊彪苦笑。 他當然和士孫瑞商量過,但他不能告訴天子真相,否則就有結黨之嫌,更容易引起天子猜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