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節
后來,她大兒子,也就是徐寒梅的大哥因為肺病去世了。 第二年,兒媳也改了嫁。 家里就只剩下老太太帶著孫子一起生活。 好在,當初兒子還在的時候,因為工資高攢了一些積蓄。 而兒媳也是個有良心的,雖然重新嫁了人,可從來沒有忘了他們祖孫兩個。 隔三差五的還會回來看看,每個月也都會送幾塊錢過來,說是給孩子的補貼。 加上女婿之前和大兒子是師兄弟,兩個人感情本來就好,現在他又還在省城工作,更是時不時的在家里看看,留點錢,買點吃的,干干重活…… 就是在這些人的幫襯下,老太太硬是把孫子一點點拉巴大了,養到了十九歲。 她那個大孫子徐海成說起來也是個爭氣的。 從小學習成績就好,在學校永遠都是第一名。 不僅如此,他還自學了畫畫。畫的那山水,人物的水墨畫,誰見了都說好,沒人看了能不夸的。 從小,周圍鄰居都在說,說徐老太太將來一定能夠得孫子的濟,他們家海成一看就是大學生的料,將來肯定是要進好單位,能帶著老太太一起享福的。 可誰想到,這徐海成還沒有長成人,就遇到了運動。 按理說,徐家世代貧農,即便他們現在還生活在省城,戶口也落在了城里,但成分是沒有什么問題的。 可偏偏,他媽再嫁了。 嫁的那個人還曾經是國軍的前軍官。 雖然后來投了誠,可這身份,在這個年代不說必死無疑,那也沒什么好前景。 徐海成的mama看出形勢不對之后,第一時間就寫了脫離關系的證明,率先跟他劃清了界限。 可即便如此,徐海成在學校的日子也變得煎熬了起來。 徐老太太不是沒有因為這個生過前兒媳的氣,可是說起來前兒媳也沒有對不住他們徐家的地方。 當初要改嫁的時候,她堅決不讓人家帶孩子走,人家就把親兒子留給了她。 后來雖然嫁了人,可從來沒有對兒子不管不問。 因為兩家離得近,她不僅對兒子一如既往的好,甚至對她這個前婆婆,也能照顧的也都照顧到了,讓人說不出半個不字。 不僅她對他們家好,連她嫁的那個男人,對徐家祖孫倆也不差。 知道老太太不待見他,那人從來沒有在他們眼前晃過。 可每個月給徐海成的錢,隔三差五送過來的吃食,點心,不用說,也是那人同意了,海城媽才敢這么光明正大送過來的。 所以,即便知道現在前兒媳給孫子拖了后腿,徐老太太也沒法抱怨什么。 他們原本以為日子就這么過了,可沒想到就在前不久,海城媽和她那個男人忽然被抓走,連夜被送去了勞改農場。 因為大家都在一條街上,徐老太太和徐海成自然也第一時間就知道了。 徐海成當時就瘋了,開始滿世界的尋找他媽。 他找遍了所有能去的地方,問遍了所有可能了解情況的人,到最后也沒有問出了他媽還有他那個繼父究竟被送到了哪兒? 到底是哪個勞改農場? 原本他媽之前已經跟他脫離了母子關系的,又因為家里只有一個那么大年齡的奶奶,所以街道上幾次動員待業青年下鄉都沒有考慮過徐海成。 可他這么一鬧,所有人都知道他和他親媽還有繼父一直保持著來往了,這街道上就不干了。 幾次上門動員,要讓他去廣闊天地接受勞動人民的再教育。 徐老太太怕自己這唯一的大孫子再被送到什么艱苦的地方,索性一咬牙,帶著孫子回了原籍,去投奔二兒子一家去了。 剛到鄉下的時候,一切還好。但住了一段時間以后,二媳婦就開始說話做事帶臉色了。 養男人的親媽,這她說不出什么,那夾槍夾棒的話自然都對著徐海成砸了過去。 畢竟,她一個做弟媳婦的,沒有義務為已經過世的大伯子養兒子。 徐老太太也明白這個道理,可她又能怎么辦呢? 如今這個世道,她根本不敢把孫子留在城里。 留在那兒,別說找工作了,以他現在這說不清楚的成分,能不被押送著去最艱苦的地方上山下鄉都可以說是奢望。 帶回鄉下,卻又只能寄人籬下。 老太太只能一遍又一遍的勸說孫子,忍忍,再忍忍。 忍過了這個風頭,然后再想辦法。 可讓她沒有想到的是,那個她每次說,都會笑著反過來安慰她的乖孫,其實心里從來沒有放棄過找親媽的決心。 邵彥成趕過去的時候,正是老太太發現徐海成留下了一封信,然后一個人悄悄離開的時候…… 聽了邵彥成的敘述姜曉菱整個人都傻了。 上輩子她和海成哥其實并不太熟。畢竟他們一個住在省城,一個住在鎮子上。 只有每年陪mama走親戚的時候見過那么一兩次。 后來長大了,更是基本上沒有什么交集。 現在讓她去想,上輩子海成哥最后怎么樣了,她是完全沒有一點兒印象。 唯一記得的,就是他們自從搬到了寧林,就再也沒有和他有過什么聯系了。 沒想到,這輩子事情全都變了。 42. 第 42 章 三章合一 “然后呢, 然后我外婆找到他了嗎?”她更急切的問道。 邵彥成搖了搖頭。 他過去的時候,徐老太太正坐在院子里哭得要死要活。 徐家老二則在和媳婦兒打架。 說她為人刻薄,連他哥哥這唯一一點血脈也容不下, 說她沒良心。 想當年他大哥活著的時候, 一家人可是沒少得他大哥的濟。 可鬧歸鬧,家里的幾個大人卻全都跟沒頭蒼蠅一樣, 沒有一個人去找徐海成。 不是他們不找,實在也是根本無從尋找。 徐海成原本就是一個聰明的人, 他既然想走, 就沒存著讓人找到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