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節
剛到寧林,家里就出了大事。得到奶奶的噩耗,他們一家連屋子都沒暖熱,就又全體趕回去處理奶奶的喪事。 再回來時已經年后了。 回來后,父親大病了一場,病了差不多一個多月。那段日子,爸媽不怎么說話,她又剛剛到新學校。 一邊要在學校參加學農活動,一邊還要惦記著父親的病,還怕爸媽再吵架。 日子過得無比煎熬。 張美芳她是認識的,兩個人曾經在一個班。 可在她的印象里,那就是一個從大城市來的富家女,嬌生慣養的,很愛哭。 她們兩個都沒有說過幾句話,然后張家就出事了,再然后張美芳也下了鄉。 一直到她八零年積勞成疾去世,也再也沒有和這個人見過面。 可現在,張工都問到她臉上了,她能說什么? 自然痛快的點了點頭:“行。就是我家人多,吵得很,你女兒別嫌煩就行?!?/br> “不嫌煩,不嫌煩?!?/br> 聽她這么說,張工笑得瞇起了眼睛。 “哎呀曉菱不瞞你說,我家美芳別的都好,就是膽子實在是小了點。 你這性子伯伯真喜歡,有機會也帶帶我們美芳??!” 14. 第 14 章 不見 吃完晚飯,mama和奶奶一起去了里屋,幫雙胞胎縫制棉衣,棉褲。 小河難得當了哥哥,現在還處于新鮮狀態,非常盡職盡責的在帶著兩個小家伙玩兒。 而姜曉菱則在外屋收拾東西。 就在這時候忽然響起了敲門聲。 她知道,肯定是張美芳來了,于是趕緊過去將門打開。 果然,門口站著一大一小兩個人,張美芳和她最小的弟弟,今年剛剛七歲的張保平。 看到姜曉菱,女孩露出了一個羞澀的笑容。 張了張嘴,想自我介紹,卻好像不知道說什么才好。 憋得眼圈都紅了,才吭哧出了一句:“我,我來給你看火花?!?/br> 和姜曉菱印象中,一模一樣。 看得她一陣頭疼。 姜曉菱是家里的長女。從記事起父親就在省城工廠工作,一個月都不一定回家一次。 mama和奶奶都是性子軟的,唯一的弟弟又年齡小。 全都要人維護。 所以從小她就養成了男孩兒的性格,很獨立,也很剛。 面對著像張美芳這樣嬌滴滴,性格柔弱的女孩,說實話,平時她肯定有多遠躲多遠,唯恐避之不及。 可現在—— 既然已經答應了人家爸爸,就……忍著吧。 她將那姐弟倆讓進了屋,帶他們在餐桌前坐下。 這才自我介紹道:“我叫姜曉菱,你是美芳吧?我今天聽張伯伯說起你了?!?/br> 許是感受到她的態度還算溫和,張美芳的表情總算是舒展了許多。 至少能把話說囫圇了。 她將手里一直緊攥著的厚本子放在了桌子上,用手指了指,靦腆的笑了一下:“我爸爸說你也喜歡收集火花,讓我拿我的來和你交流交流。 這是我收藏的,品種不是很多,不過有幾套還挺好看的。你不要嫌棄?!?/br> 這個時候的孩子都沒有什么玩具。 所以好些人就喜歡收集些漂亮的東西,像是好看的畫紙,或者造型奇特的石頭。 朋友之間,沒事的時候就一起玩兒,或者互相交換。 在景平的時候,姜曉菱也見過有人收集火花,煙殼。 可那地方畢竟小,能收集到的種類不多。 她見過的火柴盒,花樣充其量不過兩三種。 煙殼就更少了,印象中就只見過那種五星香煙的。 像張美芳這樣能積攢厚厚的一本——在今天以前,姜曉菱完全不敢想象。 果然是從大城市來的人。 “張伯伯可能弄錯了,我是挺喜歡火花,可是只是看,并沒有收集,我家那邊樣式都差不多,也找不到幾種?!苯獣粤獯蟠蠓椒降慕忉尩?。 如果張美芳因為她沒有,不能相互交換而不高興,那她樂得借機彼此疏遠。 可沒想到,那女孩兒一點都不介意。 “沒關系的,要是你喜歡的話可以看我的,我這里面有一些很好看的。 你要不要看看這個?這套《農業發展》系列,我找了好久,總算是找全了?!?/br> 說起自己喜歡的東西,張美芳眼睛晶晶亮,閃著興奮的光芒,再也沒有了最初的羞怯。 她一邊說,一邊獻寶似的將冊子推到了姜曉菱的面前。 姜曉菱將腦袋湊過去,和她頭對頭的翻閱了起來。 看到她這樣,張美芳更高興了,一幀幀一頁頁開始跟她認真講解。 從那些火花的名稱到來歷,再到背景,侃侃而談。 能夠看得出,對于自己收藏的東西,她是做過研究的,懂得非常多。 而她講的這些都是姜曉菱之前從未接觸過的。 她第一次發現原來就這么一個小小的火柴盒,背后居然隱藏著這么多的知識。 火花之所以會有不同的圖案,絕非她曾經以為的,就是為了區別一個標價或者地區。 它們居然自成系列,分成不同的套系,代表不同的意義。 而且每一套背后都有很多人為之付出努力。 就這么一張小小圖案的確定,從初稿到定稿都要經過層層刪選,沒準兒哪一副就是出自非常有名氣的大家之手! 就好像之前張美芳說的《農業發展》系列,全套一共十二枚,從積肥到耕種,再到豐收……每一張都畫得既生動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