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深淵
“通過對搜集到的觀測數據進行整理,科學家發現世界屋脊下面的地質結構很不尋常。一般巖石在常溫下,電阻率是上萬歐姆,可是世界屋脊地面以下20公里的大面積范圍內,電阻率竟然低至幾歐姆??梢?,世界屋脊的腳下并非全是冷冰冰的巖石,這個神秘地帶東西方向綿延1000多公里,而且越往西測得的電阻率越高,巖石層夾心的神秘物質的規模越??;越往東測得的電阻率越低,神秘物質的規模越大,最厚的地方將近80公里到90公里。 當時科學界提出了種種猜測,一種可能性就是世界屋脊地層中含有大量金屬礦,因為金屬導電性好、電阻率低。但是在地下這么深的地方有這么大規模的金屬礦是不可能的。這個可能性被科學家排除。第二種可能是,處在這個深度的巖石因為構造的原因,含有碳質的東西,由于石墨化的緣故,故電阻率很低,可是在世界屋脊也不太可能有這種跡象。又或者有一些液態的物質,溶解了很多鹽分,不過,在地面以下如此深的地方,如果有水,也不可能是平時在地面上能看到的水的形態,恐怕水實際上是以一種特殊的形態充斥在巖石的縫隙里面,不可能這么集中。種種可能性都被一一否定,最后,世人認為最大的可能就是,因為溫度很高,超過了巖石的熔融點,巖石發生了熔融,于是電阻率大幅度下降。 也就是說,這種神秘物質是一種處于極度熔融狀態的流變物質,堅硬的巖石變得柔軟可流動,已經接近巖漿狀態,但是還沒有完全熔融,而且這種物質非常黏稠,處于十分活躍的狀態。按照一些民族的神話傳說就是,那個地下空洞,不管是叫做“香巴拉”、“仙境”、“阿瓦隆”、“黃金城”通過地下長廊阿加爾塔一樣的地下隧道……類似于現在的地鐵與地表相連,其中有所謂的守衛者和屏障,因為居住者介于人和神之間,人和神其實都可以進去,只是:進去難,卻不容易生存。 同時,理論科學家得出了類似的結論,譬如磁軸的方向式中λ0、θ0分別為地理經度和余緯度。根據高斯系數計算地心偶極子的磁矩約為8x1025電磁單位所謂高斯厘米3。它的磁軸同地球自轉軸的夾角所謂銳約11。5°。磁軸方向與地面的交點叫作地磁極。地磁極同地磁圖上所確定的磁極在意義上是不相同的。由1975年國際地磁參考場的高斯系數所算出的地磁極位置是:地磁北極78。7°n,70。5°w,位于格陵蘭島;地磁南極78。7°s、109。5°e在南極大陸內。式,1中п1的項共有兩部分。其中п1、m0的部分只有一項,這一項是主要的,它是地心偶極子在地球自轉軸方向的投影,稱為軸向偶極子,磁矩。另一部分為п1、m1的項,這部分包括兩項,是地心偶極子在赤道平面內的投影,稱為赤道偶極子。而非偶極子磁場約占地磁場的10%。 根據1965年非偶極子磁場垂直強度的等值線圖,可以看到非偶極子磁場有幾個正或負的異常中心,其中東亞大陸正異常又稱蒙古異常、非洲負異常、南大西洋和南天竺洋正異常最強。東亞正異常,中心位于105°e、45°n,角距半徑達35°,幾乎覆蓋全亞洲,中心強度約18000納特。中國地磁場的分布主要受這個異常的影響。非洲負異常,中心位于零子午線附近的赤道帶,0°n,0°e,角距半徑約40°,強度達16300納特。南大西洋正異常強度最大,覆蓋面積最廣。它覆蓋了南美大陸的絕大部分、天竺洋的一部分和幾乎全部南大西洋,其中異常強度達18000納特的區域沿60°s緯線向東西延伸的角距竟達60°。 非偶極子磁場的北向強度和東向強度,也有同垂直分量強度相應的異常分布。非偶極子磁場來源于地球內部何處,仍然是個有爭議的問題。傳統的看法認為位于核幔交界處,但近幾年有人根據衛星觀測資料,對像非洲這樣尺度不是很大的異常做了新的解釋,認為它是由于早期侵入的巖漿在冷卻過程中磁化而形成的。但也有人提出了異議,認為如果是巖石磁化的結果,地殼淺部巖石不足以形成這種規模的異常,還必須有更深層的來源,但深層溫度已超過了居里溫度。 當然,對于各項高斯系數,雖然可以賦予一定的物理意義,例如п1為中心偶極子,п2為中心四極子等,但這并不意味著這些偶極子和四極子就是地磁場的真實場源。它們不過是描述地磁場的一種方法。例如施密特和巴特爾斯早在上世紀40年代就設計了描述磁場分布的偏心偶極子。偏心偶極子是強度和方向都與中心偶極子相同,而偏離地心放置的磁偶極子。它所產生的磁場不僅包括高斯級數п1的磁場,還包括п2項的大部分磁場,能比中心偶極子更好地描述地磁場的分布。由п1和п2的高斯系數,可算出偏心偶極子的位置,例如1975年的位置為19。8°n、148°e,約距地心474公里。如何描述地磁場和它隨時間的緩慢變化是地磁學的一項重要內容,稱為地磁場模型的研究。除上述球諧模型外,還有偶極子模型和電流環模型。通過這些模型選擇偶極子和電流環的數目和參數描述全球地磁場的分布。顯然這些偶極子或電流環也不過是另一種描述地磁場的方法,并不是地磁場的真實場源。國際地磁參考場,igrf因使用的資料不同和資料處理方法的差異,不同作者從高斯分析中所得到的高斯系數也不盡相同。為此,國際地磁學和高空大氣學協會,iaga除成立世界磁測,wms的國際協調機構外,還于1968年10月在哥倫比亞特區專門會議上提出并通過了1965年的國際地磁參考場,做為全世界所通用的正常地磁場的標準。 1965年的國際地磁參考場取了п……m8共80個高斯系數,有效期是1955~1975年。1975年8月又通過了1975年的國際地磁參考場,使用期是1975~1980年。為了獲得能較好地代表地磁場真實分布的基本磁場模型,國際地磁學和高空大氣學協會在1981年9月愛丁堡會議上,公布了1965和1975年的修正的國際地磁參考場,以及1980年的國際地磁參考場所謂пm4的高斯系數。以后國際地磁學和高空大氣學協會將每5年或10年公布一個新的國際地磁參考場。 地磁場的高斯分析表明,隨著距離所謂從地心算起的延伸,偶極子磁場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按照經典的觀點,偶極子磁場的磁位分布同離開地心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場強同距離的立方成反比,向外無限延伸。近代的觀測和研究改變了這種經典的認識。按照近代的觀點,太陽風與地磁場相互作用,使地磁力線壓縮在一個空間范圍之內,形成了磁層。地磁場完全被局限在磁層之內。只有在2~3個地球半徑范圍內,高空磁場才具有偶極子磁場的特征。高空地磁場的形態遠比近地面空間復雜。不過,被牛形高原所覆蓋的這個幽暗地域,同樣具備高空磁場的特征。也就是說,倘若某個未知文明想利用這里來繁衍生息的話,構筑消磁系統就是必須的。那么在這個巨大的幽暗地域里構筑消磁系統的最優方案應該是怎樣的呢? 那就是利用這里的昆侖山大平臺。而所謂大平臺,很可能是火山口!那是原始地球隨處可見的,那么問題來了……如果這里火山遍布,到處充滿巖漿和煙焰,那么就沒有移民的價值了??上驳氖?,按照《山海經》的描述,這里有廣闊的地下海。而且多次發生洪水滔天的水災。如此一來,許多火山都熄滅冷卻了?,F在的地質探測證明,在世界屋脊的東部地下深處,存在大量導電的流體。我認為這就是巖漿和海水在導電,也是地球磁極異常的原因。 最后,新的研究結果證明,在距今240萬年前,世界屋脊的平均海拔只上升到2000米,110至70萬年前,上升到了3500米的高度,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和昆侖山等主要山地出現大面積冰川。距今15萬年前后接近到現在的高度,成為名符其實的地球之巔。有趣的是,這讓我聯想到了現代人類的起源??脊叛芯孔C明,現代人類的祖先在200萬年前開始出現并陸續走出非洲。這與世界屋脊的隆起有什么關系呢?我個人認為,在110到70萬年前,由于世界屋脊大面積冰川的出現,進入世界屋脊幽暗地域的通道開始裸露,人類正是在這一時期大批進入上一時代智慧生物開辟的幽暗地域,并在幽暗地域的環境中加速進化。后來世界屋脊的冰川逐漸融化,造成了幽暗地域的多次洪水,人類又重返地球表面……甚至有一些上一時代智慧生物混雜其中,甚至與人類通婚,繁衍生息……” 視頻還有大半……然后后半部分被彈幕淹沒,最多的評論是“什么亂七八糟的!”“嘩眾取寵!”“歪果仁去死!” “當你長久地觀察一個深淵,深淵也同樣在觀察你?!?/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