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東甄炒房團
隨著楊總的命令傳達到全國,所有森林地產的樓盤開始不同程度的降價。原來通過智慧小區和降價占據了百分之三十的份額現在又開始下跌了。 接到屬下的提交上來的報告,李元來知道反擊還是要來臨了,如果不反擊他也不是楊總,不是森林地產的楊總,每一個成功的創業者身上都會有股狠勁,這種狠勁是多年生意場上積累下來的,如果沒有這個精神可能很多人都破產或者被掃地出門的。特別是作為地產的行業來說,當年起家的更是血腥,你像森林地產別看說別墅和小洋房為主要的,不說當年就是現在其實拿地的時候專門挑選一些偏遠郊區和亂葬崗,就英州的森林地產那塊地,李元來就知道當年是日軍屠宰場,而且建國后還是槍斃的場地,只不過后來是遷移到其他地方就荒廢了,而離這塊地隔一座小山,其實不到800米就有本市的火葬場,你說這個地方能好? 很多不知道的外地人或者不知道歷史的,買就買了,不過確實森林地產當時拿地的時候是很便宜的。 “李總,現在森林地產開始全國降價了,你像湘省的三線城市原來均價8000元,現在他們直接降低到6000元,如果我們要跟風的話,就要降價5000元,如果他們再繼續降價到4000元,那我們就要降價到3000元。這樣下去我們的利潤就沒有多少了?”地產的負責人焦急的說道。 “我現在沒有考核你們利潤,這次我們的目標是懟死森林地產,只要他們敢降價,我們就會繼續跟,他們敢降價到3000的,我們就敢做2000元,反正我們政策已經定了不能炒房,每個人最多可以買2套。而且按照之前的成交量我們占據3層當地的市場,也就是當地消費者的購買力已經被我們消耗了3層,當我們繼續降價的時候,買的人基本都是剛需,不會再繼續買森林地產的,因為沒有這么多錢,而且只要價格繼續降價,你覺得那些人如果是炒房子會入手嗎?肯定會觀望的,這樣森林地產也賣不了,資金回籠不了相當于切斷了他的現金流,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別忘記他們有9000億的負債,還要到期還款銀行的貸款,現在各大銀行和機構都收緊銀根,現在我們和他們開戰后就更加不愿意借錢給他們,萬一破產了怎么辦,那時候銀行還要催他還款,你看他到時候怎么辦?只要把森林地產懟死了,他們的1800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就是我們的了。到時候想恢復原價也可以,想促銷也可以。但是首先要先懟死他,知道嗎?” “明白了,李總,那我吩咐下去繼續降價懟死他,不過根據下面的反應在惠城以及幾個城市都出現了東甄炒房團的身影,他們還有許多身份證來購買房子,雖然也在我們的政策范圍內,但是這個可能是一個不穩定的因素,畢竟他們炒房子就是為了賺錢,而且我們打仗時候他們來撿便宜。我怕他們會給對方子彈,影響我們的進攻的?!?/br> “哦,之前放出風聲的也是沒有人理是吧?”李元來平靜的說道。 “有些人是收到了風聲,但是架不住現在有利潤啊,特別是我們降價的時候比當地的房價都低了許多,自然吸引了許多人過來?!?/br> “那最大的幾個團伙集中在哪幾個城市?” “最大的幾個團伙主要集中在粵省惠城,湘省的衡市,鄂省宜市,閩省的s市等等,根據集團的情報機構調查,最大的團伙預計資金量有50億,小的也有10億左右的資金量?!?/br> “既然有人不知死活的,那你通知安保情報機構和你配合,弄一批空殼公司,通過下屬的貸款公司借一筆錢,將公司的房子買讓到這些公司的名下,然后派下屬他們接觸就說公司高層有人,可以大批量的拿到房子,現在這批房子已經到了這個空殼公司的名下,要注意給他看證據。然后再把這些房子抵押給到銀行或者貸款機構,錢下來后把之前借款下屬貸款公司的錢還了,把錢通過各種名目弄出來,相當于公司就是一個空殼,讓炒房團的人給錢把這批房子的錢收到,但是因為抵押給了銀行或者貸款機構,所以是過不了戶了的。那么相當于把他們的資金坑殺在這里,就算通過債務也只能得到空殼公司,就算房子最后拍賣的,我們也可以去買回來。這樣的炒房團不死也脫層皮,不過你要注意小心不要露餡啦?!?/br> “李總你真是高明啊,這樣的毒計都可以考慮到。我馬上安排當地的人執行?!?/br> 看到地產的負責人出去后,李元來才靜下心來。不能怪李元來太狠,只因東甄的炒房團實在是太出名了,這個東甄是比譽為東方的猶太人,伴隨著改革開發的春潮,東甄的這個地方是第一個下海大潮中縮影,但是他們的影響對華夏至今都有非常大的動蕩。 東甄炒房團是從2000年開始東甄人開始在魔都、杭市、蘇市、廈市、首都、寧市、金市等地置業?!皷|甄的房地產開發規模相當于一個戇省的總量,而東甄市區的人口不過100萬多一點?!睎|甄市建設局房地產開發處副處長李炳川透露說,炒透本地樓市后,東甄人開始大規模向外擴張,這就有了“東甄購房團”。2012年下半年隨著經濟形勢的發展,房價不斷下跌,東甄炒房團面臨全軍覆沒的境地。 作為有著“華夏猶太人”之稱的東甄人,經過二三十年的財富積累,所掌握的民間資本已有。敢闖敢干的東甄商人,攜巨款四處尋找投資機會。國人注意到東甄民間資本的威力,最早是由炒房開始。東甄人炒房,最初是從自家門口的炒房開始。1998年到2001年,東甄的民間資本大量投入當地房地產,促使當地房地產價格以的,市區房價快速從2000元平方米左右,飆升到7000元平方米以上。2001年8月18日,第一個東甄購房團浩浩蕩蕩開赴魔都,三天買走了100多套房子,5000多萬元現金砸向魔都樓市。同時,另一支購房團前往杭州。隨后幾年,約2000億元東甄的資金投向各地房地產,其中首都、魔都兩地集中了1000億此外,東甄資本還先后大舉進入了杭市、青市、山城、沈市等城市。東甄炒房團所到之處,當地房價一路狂飆。一時間,“東甄炒房團”廣為人知,備受關注,在帶來財富的同時,給部分地區的人們帶來了許多不便。 東甄炒房團多人在全國購置房產,其中至少90以上是炒樓,按1人購買2套房子動用資金60萬元計算,總資金額在420億元。在外地有160萬東甄人,購置多處房產的相當普遍,保守估計在5萬人以上。按照1人1套50萬元計,共為250億元。國外的東甄人在國內投資房產的資金也不下幾十億。而業界廣泛認同的是,東甄有10萬人在炒樓,動用的民間資金高達1000億元。特色商鋪、公寓、別墅是東甄人炒房的首選。據調查,有在滬購買商鋪意向的東甄人群中,半數以上喜歡購買30萬至50萬元的小商鋪,另有一小部分合股購買百萬甚至千萬元以上的整層商鋪、寫字樓。此外,東甄人有錢,屢屢采用一次性現金付款的“款爺”作派,讓世人稱奇。 曾經有報道東甄炒房團在哈情況調查的深入,東甄人冰城炒房的手法也被理清出來 手法一 前期介入買“腦子”。在哈房地產開發商的地皮剛到手,相關炒房人士就會伺機介入。但這部分東甄炒房人數量不多,多為房屋信息和廣告策劃公司。 手法二 中期介入買“規劃”。和手法一不同的是此時介入的東甄炒房團更注重開發商的開發區域。他們要研究市政規劃,城市中有沒有大動作,如建橋修路、重點學校搬遷等。據了解,這類地區住宅對東甄炒房團的吸引力巨大。 手法三 后期介入買“實力”。開發商的實力從業界口碑和住宅開發地皮面積可略知幾分。比如,某開發商在相對偏僻的城鄉結合部準備建設30萬平方米住宅區,一期已建成10萬立方米。如該小區除綠化較好,整體配套設施較完善,那肯定會成為東甄炒房團的獵取目標。 手法四 隨時介入買“縫蛋”。涉及建筑工程,就會發生材料賒欠。 就是這個建筑材料、人工投入的賒欠,給東甄炒房團了可乘之機。一般市場價的房子最終往往以半價左右的價格出手,而東甄炒房團囤積后,再以比市場價低一成的價格分銷。 哈市的房價會因東甄炒房團的插手而飆高嗎?對此曾經記者采訪哈市兩位頗具實力的開發商,他們給了記者否定的回答。據他們分析,哈市地處內陸,房產獲利不會發生一年上漲兩倍的沿海奇跡;哈市的經濟發展水平與沿海城市比差距較大,外來購房者有限;同時,上述炒房手法已逐步演變成本地人使用的住宅營銷手段?;诖?,東甄炒房團難以對哈市住宅房價造成較大影響。 房地產炒作的八大危害 其一,抬高了勞動力成本,削弱了國民經濟整體競爭力。 其二,進一步加劇社會貧富差距。 其三,透支社會財富、抑制社會有效需求。 其四,削弱整個社會的風險承受能力。 其五,扭曲了整個國家的產業結構。 其六,不利于城鄉二元結構的融合。 其七,不利于發達地區的產業升級和企業家創業精神的發揚。 其八,促使地方政府產生房地產依賴癥。 去年東甄一家做建筑行業配套的企業老板馬先生每天都要疲于應付那些討債的電話。2009年金融危機后,馬先生認為房地產將會大漲,利用民間借貸借了10個人的錢,總計1600多萬元,購置了一批房子。房子一直沒出手后就成了他的夢魘?!拔业钠髽I一年純利潤500萬元左右,民間借貸一年的利息不到400萬元,銀行還有2000多萬的貸款要還,沒法干下去了?!?/br> 東甄方興擔保公司董事長方培林告訴記者,東甄炒房團應該是全軍覆沒了。當地一個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原來身邊好幾個人都把企業賣掉,帶著錢去魔都做地產基金?,F那些人回東甄募資,給自己在外地的房產進行補血?!?/br> 而實體企業狀況不佳,2012年上半年六成東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出現減產或停產,實業資本進入房地產動力銳減;資金運作成本高,交易及融資成本在15左右,如果房價上漲未超過15以上,投資就意味著保本或虧損。更關鍵的是,盡管信貸加大、通脹壓力猶存,但“限購令”等調控政策繼續執行,房價不可能出現大跌或大漲,炒房者對房地產投資前景已經不看好。 不管干什么,東甄人都愛抱團,做生意、炒房皆如此。起初,看房團是希望買房時能有個商量,一群人共進退,都相中的樓盤肯定錯不了。另外,抱團買房能跟開發商集體砍價,折扣肯定比一個人來得大。所以江湖上便流傳起各色東甄人的炒房故事。 而且隨著時間的發展東甄人的買房玩法也變化多端,2006年,一些“東甄炒房團”在首都繼續掃樓。他們拋出幾十套房的大單,要求開發商758折的優惠。這與人們熟知的炒房套路沒什么不同。但達成交易后,手法開始大變。 折扣談妥后,炒房人會象征性地先交一部分訂金,但并不急于簽合同,目的是為了找到真正的買房下家后,直接轉手更方便。要是實在拖不下去,也只會簽合同付首付,但不會辦理按揭,這樣下家按加價后的首付直接付款給炒家即可,徹底規避了政策中不允許的轉按揭問題。而前期簽訂的購房合同,則由銷售人員直接撤銷、變更。 這其中,最大的技術難題是撤銷買賣合同。 按規定,合同一簽訂就需要在政府管理部門備案,撤銷并非易事。但對“專業”的銷售人員來說,撤銷合同的理由大把,購房人身份資格有問題、銷售人員疏忽導致合同出問題等,都是最正當的理由。合同撤銷后,銷售人員便會與下家簽訂新的購房合同,下家交完首付款后,炒房人就能與銷售人員分成了。 這種炒房手法極為隱蔽,且規避掉了所有的政策風險和交易稅費,深受售樓人員歡迎,因而在部分“東甄炒房團”中大行其道。而炒作模式一旦成熟,炒房團甚至與開發商心照不宣,交完訂金后啥也不用干,剩下事自然有人會辦得妥妥當當。至于售樓找下家這事,真正的買房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買的房子是開發商的還是炒房團的,挑中一套就退一套,炒房團可坐收漁利。 這個是房地產商和炒房團聯合起來的效果,但是李元來作為房地產商是不會和他一起做,所以這個方法在李元來這邊是行不通的。 當年“東甄房托團”成為某些開發商導演的炒房真人秀。他們以幾百塊一天的“工資”,拉幾百個東甄人到樓盤表演。在“歡迎東甄置業團”橫幅下,“東甄老板”擠滿售樓處。開發商要求“表演團”人人穿西裝,手拿軟中華,甚至有“臺詞”要求,比如要說“整層買是不是能打折”,語氣要表現出“這個地段房價是跌不下來的”。表演結束后,就能拿著錢和禮品走人。 據說“生意”最忙時,房托們還要趕場,出場費甚至與樓盤銷售掛鉤,每人從幾千到上萬不等。接著,開發商就發動媒體廣而告之,把“東甄炒房團”出手的盛況大肆炒作,效果屢試不爽。 “東甄房托團”的戲碼在社會上演繹多年,雖然早經央視曝光,但在各地仍有上演。不少買房人都因此“上當”,但極少有人去揭露抱怨,畢竟“上當”的買房人,如今都成了高房價的直接受益者。 2008美堅利爆發次貸危機,華夏的調控如火如荼,炒房被套的東甄人卻固守著價格同盟,與開發商一起“不降價”。然而,連開發商都快扛不住了,不回籠資金就得死。于是,萬能的“東甄炒房團”再度出手,變身“借貸團”,自己賺錢的同時又幫著扛住了高房價、挽救了一些中小開發商。 此時,一些資金雄厚的炒房團變身私募基金。他們坐擁數十億,專在房地產市場漁獵半拉子工程和爛尾樓,不再幾十套房那樣小打小鬧,而是整個樓盤、多個項目的大規模運作。表面上他們還是整層整片地豪買,實際上醉翁之意不在酒,干的是為開發商套取銀行資金的活,同時為自己博取無風險利差。 這種炒作手法匪夷所思,cao作手法則令人叫絕。比如,中小開發商在臨近年關時,現金流將近枯竭,炒房團便買上一片房,讓開發商拿到2030的首付款,并從銀行拿到貸出的剩余房款,就此度過難關。 但炒房團并不是真買房子,他們與開發商還有秘密條款首付款其實是給開發商的借款,每月需支付高達59的利息;銀行貸款仍要開發商償還。至于房子,開發商可以視資金能力,尋機回購。如果借款協議到期,開發商仍無力回購,那么炒房團將會以57折的價格擁有房產。 顯然,法律不保護這種變相高利貸,但“東甄炒房團”已經謀劃好了一切利息會折價計入首付款中,表面沒有任何違規。這種借貸方式,實際上是炒房團與開發商的一種對賭炒房團賭的是房價不可能再度大降,并賺取無風險的利息;開發商賭的則是樓市能在借款期內回暖,同時維持住樓盤高價,扛過地產調控的冬天。 所以李元來要殺雞儆猴,一個是怕他們抱團,一個是有資本有實力背景的,現在收到風聲也知道香巴拉集團是個什么情況,沒有必要得罪他,況且按照別人調查的特性,李元來其實不排除和別人合作的,你看那些只要和香巴拉合作的公司哪個不是賺的盆滿缽滿的,如果通過這次機會給個面子,說不定還有合作的機會,只是一些小的炒房團,不到那個層面收不到消息,自己作死就不要怪別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