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踏足北美第一步!
“當然不能簡單粗暴搞拼接、打補丁,靠忽悠國內觀眾,是玩不下去的。而且我們做合拍片可不是為了讓好萊塢賺國內的錢,最終目的還是為華語電影真正走出去趟路子、做積累?!?/br> 王奈杰認真地說道。 “就算是極少數正兒八經的合拍片,也很難調和兩國觀眾口味。這幾年國內推出的合拍片不少,可要么就是國外反響不錯國內不待見,要么就干脆不倫不類,兩頭不討好,幾乎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成功作品?!?/br> 保利影業發行和制作產業鏈相當完善,也曾經參與過合拍片的制作與發行,所以在這方面,徐東很清楚內情,是國內少數真正有發言權的人。 他還特意舉了個例子: “去年大導演張一謀制作的《防線》,堪稱大制作大投入,幾乎請遍了兩岸三地的明星,還找來好萊塢大牌、專業團隊加盟。負責主控主投的億達影業本來寄予厚望,結果連本錢都沒賺回來,還虧了不少。就是因為風格太混搭,東西方元素強行融合,結果國內國外口碑部撲街?!?/br> “不能因為電影失敗了,就否定了這件事本身的意義。至少這些電影的嘗試,給了我們這樣的后來者很多啟發,讓我們知道如何避免再犯類似的錯誤?!蓖跄谓苷f的是心里話,他始終認為合拍片本身并沒有錯,錯的只是很多人急功近利、方法不夠靈活而已?!拔覀儾荒苡肋h躲在家里,自己玩自己的吧?” 為什么華語電影拍不起一兩億美元的頂級特效大制作?因為缺少海外觀眾,撐不起龐大的票房??偛荒苤竿坎看笾谱鞫计朴笆芳o錄吧?破釜沉舟也只能偶爾為之,不能次次都這么干。 光靠國內單一市場的票房,華語電影永遠談不上真正的走出去。 王奈杰總覺得,做人要有追求一些。上天安排自己穿越一回,不應該就是為了躲在家里茍且,按部就班賺錢。要是自己有系統傍身,還只敢窩里橫,未免太 lo逼了點。 但是具體如何cao作,也要講究技巧。 “當然,我們也不可能指望一次就能取得多大的突破,畢竟飯要一口一口吃。所以我的考慮,是從合拍片做起,而且要從創意源頭和發行端開始介入,而不是后期意義上簡單的加入國內演員和投資??梢韵扔靡徊恐行〕杀镜闹谱髟囁?,爭取拿出一個雙方觀眾都能看懂且接受的故事,積累口碑?!?/br> 王奈杰最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就是什么樣的劇本和風格定位,才能擴大受眾,打破東西方文化的壁壘。 所以前邊他才會認真地與眾人探討這個問題。 答案很明確,就是大眾化、以東方化普世價值為核心的電影。 但是這其中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必須先經歷培養海外觀眾觀影習慣的階段。說的再直白點,就是要先讓海外觀眾習慣華國人面孔出現在大熒幕上。 好萊塢用了幾十年的時間,才讓世界看習慣白人、黑人演員,更不用提英語本身的傳播優勢。華語電影想迎頭趕上,就繞不開這個環節。 “既然你已經考慮過了,那我就等著看劇本了!” 看到王奈杰思路還是很清晰,徐東放心不少。 只要不是拍腦袋一時沖動,以王奈杰的實力,還真值得期待。 …… 王奈杰不會天真到以為,自己有了系統,就能夠無所不能了。 他先做了一個假設。 如果拋開宣發、原著影響力等其他因素不談,直接把《侏羅紀公園》里的所有角色,部換成國內演員,能夠拿到和原版一樣的球票房嗎? 答案是不能。 要征服海外,就繞不開最大的北美市場。而以北美為代表的國外觀眾,對華人面孔出現在電影里、特別是擔綱主角還很不習慣,更別談熟悉了。電影海報和宣傳預告一出來,估計就要推開一批本來喜歡這個題材的觀眾。 上來先砍斷一條腿,還怎么比。 所以如果簡單地以為照抄好萊塢大片,就能取得相同的成績,那就太天真了。 那么,什么樣的電影能夠用華人面孔吸引到國外觀眾? 香江曾經成功過。 武俠、動作電影,華國功夫的元素,一度非常討喜。因為外國人喜歡,但是又沒看過這個類型,覺得很新鮮??蓵r間一長,工業體系不夠健的香江動作片就后繼乏力,再加上好萊塢很擅長學習,慢慢地觀眾看多了,也就沒多大興趣了。 單一的類型,不可能永遠流行下去。 但這可以作為一個王奈杰思考的方向。 第一步,必須要有一個能夠合情合理讓華人面孔擔任主角的劇本,同時故事情節又要能讓海外觀眾、特別是北美觀眾接受,引起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鳴。 王奈杰選擇的,就是那部早就在腦子里打轉的電影——《逃出絕命鎮》。 這是一部很有意思的電影。 男主角是個黑人,卻交了個白人女朋友。女友帶他回家見父母,男主角本來擔心自己會因為膚色問題不討女友家長喜歡。結果到了小鎮,卻發現這里的白人對他都很熱情,一副種族歧視早就不存在的架勢。除了氣氛有些怪異,一切看起來都很美好。 真實情況卻恰恰相反,原來女主角專門和黑人談戀愛,然后騙回家,再通過換腦手術把年邁白人的靈魂裝入年輕黑人的身體里面。 所以之前的友善和熱情,都是偽裝的。 《逃出絕命鎮》這部電影將種族歧視問題和恐怖懸疑元素結合的相當巧妙。 可以說,電影是用隱喻的方法,借用一個驚悚故事的外殼,告訴了世界這樣一個事實: 號稱種族平等、政治正確的大美利堅,種族問題其實依然存在,少數族裔依然受到迫害,只不過手法更加隱秘,但是對少數族裔的傷害非常巨大。 這也是這部電影的優秀之處。 再沒有比這部電影更適合王奈杰用來試水北美的戲了! 當然,需要他做的事情依舊很多。首先將男主角從黑人改為亞裔就是一個不小的工作量。因為原版電影中的很多橋段,都是圍繞對黑人的歧視和種族特征開展的。 現實當中,黑人群體因為長期以來的抗爭,地位已經有所提升。而美國的種族歧視,針對的是除白人以外的所有其他人種,包括且不限于華人在內的亞裔。 甚至有色人種這個詞語,本身就充滿了歧視色彩,難道白色皮膚不是顏色? 與此同時,這也是一個優勢,因為王奈杰可以把電影中表達的受歧視群體,擴充到所有非白人,爭取到更多的關注和支持者。 面對這個不小的改編挑戰,王奈杰并不覺得煩惱,反而相當興奮,因為他再一次享受到了二次創作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