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程遠景振奮道:“燕王文可興國,武能安邦,國難當頭,可謂是天降奇才,也不枉我等不遠千里相隨!” 周子宴環視一干士子微微頷首道:“諸位,真定府城已到,日后,燕王將統率大軍鎮守河北邊陲,擇機光復我燕云故土!我等讀書之人既然來了,萬不可添亂,只能人盡其才,為國出力?!?/br> 張魁朗聲道:“諸位,老朽年邁,且不惜此殘軀,將身許國!若是上天有眼,能讓老朽親眼見燕王率軍光復我燕云故土,老朽死而無憾矣!” “你我,都將名垂青史!” …… 北風呼嘯,王霖在馬上,環視諸將以及更遠端的軍陣,燕王大纛在風中獵獵作響。 北宋禁兵編制分都、營(指揮)、軍、廂、衙五級。 都級編制常員100人,營/指揮500人,軍2500人,廂25000人。 這段日子,王霖反復思量,決定效仿現代軍制先對自己擁有絕對控制權的這二十來萬兵馬進行整編和改編。 隨后再擴展至西軍和整個大宋國內兵馬。 一切為了便于指揮,提高效率,為作戰而備。 保持都和營這兩級,編制和層次不變。 但營以上,改編為師、軍和集團軍。 師編制滿額為5000人,軍滿額為10000人,集團軍為十萬人。 二十五萬東軍就此整編為三個集團軍,二十五個軍,50個師。 除此之外,設立預備役和鄉兵。 預備役和鄉兵由各州府自行募集訓練,戰時可納入統一調遣。 集團軍以上設戰區,目前暫只有兩大戰區,河北戰區與河東戰區。 戰區以上即王霖的大元帥府。 大元帥府內設三司,作戰、后勤和軍務。 三司之下又分別設立職責明確的局。 由此,就搭建起了號令全軍的調動和指揮中樞。 龐大的指揮中樞需要龐大的人才隊伍。 除了從軍中抽調的相關具備軍事素養的年輕將官,從東京遴選來的各部官員、還有追隨王霖來的各地士子,未來,整個大元帥府至少會有四五百人保持常設,來維持帥府的高效運行。 自下而上,分工明確,號令統一。 一個龐大的指揮團隊的構建,最直接的好處就是解放了王霖,他可以接著當甩手掌柜。 同時,也可直接將王霖的軍令從最高層在最短的時間內傳遞到軍中最底層。 他將作戰軍事交給了岳飛,整個兵馬的調動都歸岳飛指揮,岳飛直接向王霖負責。 而岳飛麾下也自有一個小的軍事指揮團隊,以劉琦為輔。 后勤、軍務、內政則交給了馬擴和張浚。 當然,除此之外,馬擴還兼了地方職務,張浚亦然。 至于張魁三位大儒和數百讀書人,從中要選拔一批人進帥府公干,其余,或出任府學和河北官學的教師,或從事輔助軍隊建設的各項事務。 更重要的是,王霖未來還要在真定府組建和成立真定軍官學校。這些讀書人都是現成的文化課教員。 他要著手培養自己的基層軍事指揮人才。 自己親自兼任校長。 至于燕青,掌控王霖麾下獨一無二的情報機構,和內衛力量。 扈三娘和花蕊麾下的數千女兵歸梁紅玉指揮,算是大帥府的直屬力量。 一萬虎神衛屬于精銳中的精銳。 戰時可戰,非戰時可巡察監督各軍。所以,燕青又相當于王霖的憲兵司令。 岳飛相當于河北戰區總司令。 劉延慶相當于河東戰區總司令,韓世忠為輔。 東軍所屬三個集團軍,岳飛親自兼管兩個,其余人選,王霖暫時還未想好。 本來韓世忠可以,但韓世忠要奉命入西軍掌軍。 若是張浚和劉琦成長起來,都可。但現在,他們還沒有掌控一個集團軍的威望和能力。 這不是說王霖信不過關勝、呼延灼這些悍將,他們為一軍將領的作戰能力毋庸懷疑,但統率一個方面的統籌能力還是略欠一些火候。 與岳飛、韓世忠相比,諸將還是缺最重要的大局觀和戰略意識。 …… 天氣越來越寒冷,已經進入了12月中,正是北方最冷的使節。 數九寒天,可真定府城外的軍中卻是cao演正酣,大改編正在如火如荼進行。 改編會持續月余時間。 等在真定府過完年,各路兵馬就會按照計劃分赴各地鎮守。 這樣的改編在王霖看來是非常及時和有必要的。 這會提升東軍的戰斗力,真正確立王霖在這支軍隊中毫不動搖的權威和地位。 用句后世的話說,就是確定了王霖對東軍的絕對領導,也為下步接管西軍奠定了制度基礎。 數百名讀書人此刻正拿著王霖親自撰寫的小冊子,分組在軍中,給軍卒授課,美其名曰統一思想。 作為大元帥府講師團的團長,韓庭心中有著樸素的判斷,燕王意欲通過這種史無前例的方式,將他的系統理念灌輸至每一個軍卒,這在收攏軍心方面具有奇效。 比如,為什么而戰、戰了會得到什么(封賞)、戰死會得到什么(撫恤和榮譽)。 再比如,誰才是這支軍隊的最高統帥(燕王),下級要服從上級,統兵之將不得無緣無故毆打軍卒號稱官兵平等,不得擅自克扣軍餉……還有,違反軍紀軍規會得到什么樣的懲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