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前后對比,形成鮮明的反差。 王霖在河北人心中的威望因此達到巔峰。 至于軍中,軍卒對于王霖的忠誠就更不用說了。 平時與軍卒共甘共苦,關鍵是還親自提出了一個“官兵平等”的口號并嚴肅一以貫之,這比那些口頭上喊喊愛兵如子更得到軍卒的認可。 戰時則沖鋒陷陣沖在前頭,反而將具體的調兵指揮權交給他的學生岳飛,如此種種,軍卒豈能不為王霖效死? 實際王霖是覺得自己在指揮大軍統籌作戰方面,遠不如岳飛。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最好。 除了嚴格的軍紀之外,關鍵東軍(伏虎軍、龍驤軍、神武軍和輔軍)具有一個明顯區別于西軍和大宋其余軍馬的特征。 戰后對死難者的撫恤高,是朝廷規制的兩倍。 而立功者所得獎賞財物,全部會自發捐贈出來,用在撫恤死難同胞之身。 這種軍風的逐漸養成并固定下來,形成潛規則,在最短的時間內凝聚軍心,畏戰者越來越沒有市場。 還有,東軍至少到目前為止,王霖麾下這些大將,都不曾貪墨軍餉,吃空餉,喝兵血。 除了韓世忠這些人本性公正忠誠之外,王霖私下里與諸將也有約定,渤海商號會定期給予統制官以上的大將家眷給予補貼,或以金銀,或以實物。 以岳飛為例,他的父母家人先在青州,后來遷移到了東京,住的宅子,城中的鋪子,城外還有莊子,慕容婉兒手下的人會定期發放補助,年節還有禮物,這些足以讓岳家人過上富庶生活。 后顧之憂解除,就沒有人會再去貪墨。 縱然是張俊和劉光世這般貪婪之人,也大為收斂。主要是王霖還專門給他們二人來了一次廉政談話。 王霖的話很直白,戰勝金人,天下大定,任何富貴他都不會吝嗇給予諸將,但若是在此刻貪墨軍餉,亂了軍心,他們就會死,全家也會死。 王霖絕不心慈手軟。 所以,二十五萬的東軍是實打實的。 而號稱三十萬的西軍,空餉份額相當重,估計至少能砍去近十萬。 論戰斗力而言,西軍未必就是東軍的對手。 而再假以時日,一兩年后,西軍更對王霖構不成威脅。 這才是他果斷向種師道出手的關鍵因素。 他相信種師道不會反,但……其實也不怕他反。 他甚至還有長痛不如短痛,趁機一勞永逸解決西軍問題的心思。 原先河北被金人占領破壞的州城府城縣城,都在新到任不久的文官帶領下全力修繕自救,而有些目光長遠的,已經著手命人準備好來年開春的播種之事了。 而這數月來,駐扎在河北各地的伏虎軍以及后續調撥來的龍驤軍,東南各地廂軍,二十五萬大軍在河北,協助地方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生產生活大運動,破毀的城池和村寨得到修繕,秋種及時補上,而如今早已獲得了大豐收,至少在這個冬天,河北百姓是不會餓肚子的。 王霖關于軍民一家親和軍民魚水情的理念,在岳飛的堅決貫徹下,在整個河北得到了推廣。 實際這本來也是岳飛的理念。 軍隊民秋毫無犯,民對軍則感激擁戴。 平時軍民互助互建,戰時軍民互支互持,這些理念對于岳飛和韓世忠這些麾下諸將而言,簡直就是至理名言,不亞于圣人之道。 大宋宣和二年冬月末,河北天寒地凍,王霖率大軍抵達臨漳。 按照原定的計劃,他要在此處整軍幾日,也順勢等待沿水路而來的朱漣一行內眷,還有張魁等百余讀書人,當然還有大量的大元帥府的官吏屬員等等。 故地重游,大軍駐扎在臨漳城外的避風之處,王霖則去了臨漳之野的宋氏莊園。 寒風蕭瑟,宋家人傾巢而出,在家主宋鵬然的帶領下,站在莊園門口焦慮等待,雖凍得瑟瑟發抖,心中卻是興奮融融。 尤其宋氏雙姝的父母。 雙姝其實就是宋鵬然的庶出的孫女,是宋鵬然子宋年坤小妾生的雙女。 可如今,雙姝不但在燕王身邊頗受寵愛,還被官家冊封為誥命,有了這般身份,她們在燕王府中就不再是單純的侍妾或婢子了,未來,至少是嬪。 所以宋年坤和他的小妾林氏在宋家的地位水漲船高。 道路盡頭,傳來雷鳴般的馬蹄聲,煙塵四起,旌旗招展。 宋鵬然興奮道:“燕王來了,都跪下迎接!” …… 王霖在宋鵬然和相州知州黃岐善的陪同下進了宋氏莊園,自然還是入住了銅雀臺。 此地已經被宋家封存,隱隱有日后作為王霖行宮的跡象了。 王霖此來除了要等待朱漣內眷和屬員一干人等,主要還是想與黃岐善這位河北干臣談一談后方農耕軍屯的事。 雖然大軍的后勤糧餉主要倚靠東南財賦和糧米,但王霖本著有備無患的目標,早就決定在河北河南屯田,除了正常作物之外,主要栽種土豆和玉米這兩種高產作物。 河北良田肥沃,再有一年,光是河北河南和山東、青萊,所得土豆、玉米及正常米糧,都足以供應數十萬大軍所需。 本著不把自己的命脈交在別人手上的原則,河北河南和山東才是王霖和數十萬大軍的希望所系。 第406章 燕王喜歡這般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