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四十七,八年終離燕然地,出仕東州面
那這下子林振賡就去勸,去見長孫安玄了,那就把林傾弦帶上吧,這話是怎么說的,林振賡也老了,他就這么對安玄說 “安玄啊,我看你,還是帶著我女兒去吧,這天下這么多當官的,都找小妾,甚至有窮的公子進了富家的府里,也找小妾的,不識好歹,你是個好丈夫,傾弦是個好夫人,你若是走了,丟下傾弦一人,你受不了,那傾弦更加受不了啊?!?/br> 林振賡這么一勸,那長孫安玄沒辦法,就干脆,帶著夫人和孩子,去東軍府任職吧。 這朝廷的文書是怎么安排長孫安玄的,就說讓安玄到東軍府,擔任正式的監御史,也就是個五品官職,那東軍府現在有比較嚴重的糧食財政危機,亟需有手段的監御史進行看管,為什么需要長孫安玄去呢,桓府內部的人不行嗎?這會呢,陳肱和諸位謀士,就在聊天了。 這陳肱和謀士聊天,他的女婿余耆來了,余耆現在干的是啥呢?現在人家當了東軍府長官的女婿,那官運自然好,那現在他已經是瑯琊郡校尉了,統帥的兵馬其實并不多,東軍府因為財政問題,略有裁軍了,那這個瑯琊郡校尉統帥的兵馬,不過四千人而已。 余耆行為非常浮夸,他看見他的岳父大人之后,睜大眼睛,莊重嚴肅般,跪在岳父大人面前,又喊道 “小婿不勝惶恐,拜見岳父大人!” 陳肱站起來,就說 “唉,行了行了,余耆,你老是這樣,怎么樣,文元過得怎樣???” 余耆站起來,非常自信地說 “我的夫人非常好!生龍活虎,譽兒也過得不錯!” 陳肱笑道 “好啊好啊,那就開始今天的會議吧,軍師啊,這桓相,要把長孫安玄調來東軍府作為監御史,你說,這是你的建議,可是,我們東軍府同僚們,對于安玄在宣北的辦事能力,也確實表示認可,但是,不是桓氏同僚,不知道桓府的規矩,我還是有點點擔心啊?!?/br> 沈錯笑道 “噢噢噢,將軍不用擔心(注,此時陳肱官職為車騎將軍),現在選用長孫安玄,其實,正好可以解了將軍您還有丞相的擔憂??!” 陳肱又問為什么了,這沈錯就回答 “那現在的桓府,有一部分人,是聽丞相的,我們東軍府,就是如此,我們把丞相捧為我們的一片天,那大公子,和二公子,在全國各范圍內都有勢力,大公子性情剛烈好殺伐,如果讓長孫安玄進入大公子的地盤,經營好了大公子在地方的勢力,大公子勢大,必然對異己不滿,恐怕引起同室cao戈啊,現如今,朝廷清流,青眉之盟,都希望的就是天下能夠大亂,用一個亂,借助外力,推翻桓府,這并不好,但是進了二公子的地盤,長孫氏則合力起來,成為二公子手下的得力干將,那就是一個新的大氏族,進入了二公子之手.....” 這些話聽得東軍府的同僚們一愣一愣的,有點不太懂,余耆呢,坐在陳肱身邊,露出了笑容。 沈錯又說 “長孫氏,在越州,有一定的伙伴,我認為,如若讓長孫氏加入二公子,那二公子必然可以對越州的大氏族產生影響,日后,支持二公子的人多了,想必丞相,也會很不開心吧?!?/br> 陳肱就疑問道,為什么不讓長孫安玄直接去京城,在丞相身邊任職???沈錯就這么說了 “若要讓長孫安玄入京任職,作為大夫,那是不可的,韋清之等人,對宣北,對周王,對陶駿極,持有一種曖昧的態度,如果安玄在丞相身邊任職,而安玄又是宣北的人,那豈不是養了一頭老虎在身邊嗎?如今,讓長孫安玄進入東軍府任職,那是上上之舉,一來,可以通過各種繁重的事務,觀察出,長孫安玄對桓府的態度,二來,即使林將軍已經完全失去了成為宣北都護的可能,但是,也可以以此,分化掉宣北的勢力,使宣北日后更加傾向于朝廷?!?/br> 那陳肱是聽了這些話后,低頭想了想,他在想什么呢?為什么沈錯和桓府,用心還是這么兇險啊,如果分化了宣北,使宣北不團結,那北狄十幾萬大軍,蜂擁南下,乘虛而入,那以后,這個國家,也就是支離破碎了啊,那就對沈錯笑了笑,轉移話題了,就問 “軍師,你的那個女兒,今年多大了?!?/br> 沈錯一聽,誒?怎么車騎將軍轉移話題了,面色一變,覺得車騎將軍可能是因為他的某些話而生氣了,但是現在又琢磨不出來是因為那句話讓他不開心了,就說 “昭華今年十九歲了,是挺大了,該嫁了?!?/br> 陳肱笑著說 “哼哼哼,那,你找到了合適的女婿了嗎?” 沈錯又說 “我只有,這一個女兒,昭華人不錯,長的,我覺得還看得過去,可惜啊,如今世道上的公子們,將軍,您也是知道的,還沒成婚,就行了夫妻之事,實在是不道德啊?!?/br> 這些話惹了大家笑了起來,有的謀士就說了 “哎哎,你別這么說,不愁沒來路嘛,天下間優秀的人多的是,總有一個,是您的貴婿,哈哈哈哈!” 這邊呢,長孫安玄一家三口子帶著薛燁,鐘姑娘,鐘魯出發了,臨行告別了林家,還有父母,往東軍府而去,這一路上沒有管得這么嚴了,衛山的死,使得宣北和桓府之間的緊張關系暫時放松了些,那關卡也沒有這么緊張了,如今,這薛燁薛統領,算是打算跟著長孫安玄一輩子了,薛燁想要享受個榮華富貴,盡管宣北這邊過得是很好,但是呢,人嘛,總是向往更好的地方的,一路上就跟著來,也一路在和鐘云夕聊天,鐘姑娘算是喜歡上這個薛燁了,薛燁講話挺幽默的,這些人一路跟著走,走到了相河驛,在這里,長孫安玄遇到了一位好久未見的故交,他就是趙景。 這個趙景呢,他有一位遠方親戚,叫做趙通,那兩兄弟一起在相河地界任職,趙景當的是個縣令,趙通是位百夫長,那倆兄弟見了安玄,就想,如果跟著安玄,這臉上,也應該是貼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