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二十三,貪狼狠鴟縈筑州,數為把柄引
與此同時,林振賡和祖廖就作為宣北派過來的使者,到達了筑寧府里。 祖廖和林振賡出現在李閎,喬球,王榘的面前,這林振賡就問 “李大人,王大人,宣北戰情緊急,為何遲遲不肯發糧,若在如此,宣北戰敗,你等也是要負全責的!” 這會兒呢,李閎便說 “林大人,筑州民變,愈演愈烈,若再不鎮壓,則京畿之地,也要摧毀,你不想朝廷被毀,天下大亂吧?京畿宿衛軍要吃飯,新征募的那一萬多甲士也要吃飯,你說不是么?” 王榘這又便是一陣冰冷口氣,就說 “林將軍,你們為何不反思反思自己軍隊的不作為呢?” 祖廖一聽,勃然大怒,吼道 “你!” 這下子筑寧府的衛兵便拔劍了,這邊拔劍,那宣北府的人也肯定要拔劍,兩邊劍拔弩張,林振賡就斥道 “放下!” 這下子兩邊士兵才肯收劍,林振賡站起來,冷視這群官員,道 “哼!祖將軍!咱們走!” 這群人便離開了,回到驛站,這還不說,桓府的這些個在筑州任職的官員還大笑起來,這讓宣北府的人員們各個瞪大眼睛愣是丟臉般地回到驛站去了。 這會啊,筑州的這群桓府的飯桶們還在飄飄然呢,結果呢,兩位身手敏捷,飛檐走壁的刺客沖進了筑寧的府庫里面,他們在書房里面偷偷行走,一看這個行述,官員名單,和財政報告,就更開心了,這玩意并不是竹簡,而是用昂貴的紙張制成的,這下好了,這些個記錄官員行為的證據被偷了去,這個過程天衣無縫,更糟糕的是,部分武器鋪的賬本也被偷走了,如此,薛燁和盧奚,以及探子回到了筑寧驛站里,見到了兩位將軍。 這會兒呢,在京城的桓府中,接到宣北文書的桓盛將文書一覽后,氣的將桌子上的酒杯給推開,他趴在桌子上,其他的眾位幕僚急忙趕上來,問丞相有無大礙?桓盛突然坐直起來大罵道 “這群一無是處的筑州白癡們,呃啊......” 桓峰疑問道 “為什么我們在宣北的密使們遲遲沒有發來消息?” 這會兒呢,桓府決定派出部分官員核查信息是否正確,他們以八百里加急之速度連忙趕到宣北府,由于官道和小路都被宣北軍攔截住了,這下子桓府在宣北的眼線根本沒辦法通風報信,只能在宣北府里等了,他們到達宣北大牢之中,這就看見這些個俘虜了,那些繳獲的武器裝備也丟在那里,根據朝廷在宣北的宣州刺史所描述,這些裝備,俘虜,確確實實來源于筑州。 桓府的事務人員都知道這個宣州刺史是個有名無實的朝廷眼線,他只負責監察,然而宣北的權力都集中在都護手里,所以朝廷派來的人也是對宣州刺史十分不信任,他們就在宣州府里多次問這個刺史,諸如看到這個俘虜過程,還有拷問過程等等等等,總之就是要問個清楚了,可是怎么問,這個宣州刺史都只能說,這些俘虜,裝備,確確實實來源于筑州,口音也是筑州一帶的口音,那朝廷的眼線實在是沒辦法了,就現場觀看拷問吧。 拷問也是極其殘忍,鞭刑棍刑交加,打的這幾個犯人從實招來了,他們說,是他們制造了叛亂,他們購買了筑州的武器,最終,承認錯誤的他們仍然無法逃脫死刑的命運,真是可惜了,不過作為死刑犯的他們,運氣還是不錯的,他們的家庭得到了金錢賠償,這也就只能招了,因為這不論怎么掙扎,都已經是死路一條了。這會呢,桓府的官員們只能記錄下這些文字描述,但是宣北府也是極其不放心,希望派一個監察人員,一同和桓府的官員們來到朝廷。 這邊,林振賡又去催著這些個官員們發糧了,這下子,為了防止宣北府軍和筑寧府軍各自站一邊的尷尬境地再次發生,這次,林振賡選擇了設宴款待這群官員們。 這些個官可還是神氣,但是這會兒,林振賡背后多出來兩位英俊瀟灑的侍衛,左邊是薛燁,右邊是盧奚,這下子林振賡就說 “諸位大人!此次設宴,還是請大人們能夠速速發糧???” 王榘笑道 “林大人,多謝款待啊,可是咱們也沒辦法,款待也是沒用的,我們的糧食,沒這么多!” 林振賡站起來,舉起酒杯,湊到李閎等人面前,道 “這杯酒,本將軍還想敬大家一杯?!?/br> 這些個人不舉酒杯,林振賡就湊到李閎面前,把筑寧府官員行述拿出來,就說 “大人,你看看這是什么?” 李閎突然瞪大眼睛,為什么筑寧府的官員行述會在林振賡的手里?其他官員也是大驚,喬球怒道 “你!” 這下子,成群宣北府軍圍住了驛館,其他的筑寧軍看見了,便圍了上來,此刻,祖廖將軍走出來,便喊道 “莫要驚慌!諸位,我們只是為了防止有刺客潛入驛館破壞氣氛而已!” 喬球語氣急促,就說 “林大人,你這么做,你就不怕我們寫書上去,告知朝廷,告知丞相嗎?” 林振賡收起行述,他又說 “你們的賬簿也在我手里,你們可以大膽寫書上去,我也可以大膽上報這兩份文書上去,公之于天下,到時候,你們是想受盡彈劾?還是想好好當這個官???” 李閎就這樣子呢,慫了下來,這沒辦法啊,自己不注意,給人鉆了空子,這有啥辦法?那只能擺低語氣,就說了 “林大人,此話怎講,這糧食,運,運就是了!” 林振賡就將運糧的通過書交給李閎等官員簽名批示,此刻,又說 “如果我的士兵,看不見糧食運往宣北府,那么,這些個文書,我就遲遲不還,怎樣?大人,這筆交易?不錯吧?” 李閎一看文書,這可糟糕,上次,宣北的官員要求二十萬石糧食,現在,這個數字變成了三十五萬石....... 李閎見這樣也是沒有辦法了,只能簽下這個批示,就這樣,大量的糧食開始朝著宣北輸送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