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八章:張凌陽的雄心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后和死對頭HE了、日本戰國走一遭、快穿攻略:男神,有毒、(腦洞六)虞晚【校園背景,H】、世家三代錄、網游之我成了獸語者、江湖懸案、游戲來自異世界、絕世天帝(又名仙武帝尊)龍王殿、天師omega他只想rua貓
泰安十七年九月,一艘懷有特殊使命的船只從松江府碼頭出發,航向萬里之外的歐羅巴洲。 這艘船上,一個個身穿儒袍的士子站在船舷上不斷的交頭接耳。 他們年紀最小者,不過二十余歲,年紀最大者,已經過了半百之年。 而面對即將到來的陌生土地,他們心中又是憧憬,又是彷徨。 就在三個月前,英、法、意等歐羅巴公使聯名向大周皇帝發出懇請,請求大周朝廷能夠出面,派遣一部分飽學之士前往歐羅巴諸國。 一,自然是為了文化交流,二才是他們真正的目的,希望得到真正的飽學之士來教導他們的子弟。 對待大國、強國,小國、弱國始終把自己擺放在學生的位置上,這是任何一個時期的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避免的現象。 如今大周是球第一強國,無論是在軍事、整治上,還是在經濟、文化上,大周都要遙遙領先歐羅巴諸國。 所以歐羅巴諸國駐周公使能聯合發出這樣的請求,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西亞戰爭之后,歐羅巴諸國發現了自己很多的弊端和不足之處,而這些,都需要他們對大周進行了深入了解之后,才能得以改善的。 甚至,英吉利帝國還為此制定了一個十年計劃。 也就是在這未來的十年之內,英吉利要向大周派出五千名以上的優秀學子,來了解大周的風土人情并政治文化。 而這一切的前提,那就是必須要在出國之前學會漢語。 可這個時期的歐洲,除卻諸大周公使和極少數商人之外,很少有人懂得漢語。 這種情況下,歐洲很多國家都開始高薪聘請周人前往歐洲教導他們的子弟。 可安土重遷的思想之下,沒有誰真正愿意去歐洲定居。 沒辦法之下,歐洲諸國才不得不求到了張凌陽的頭上。 想也不想,張凌陽就同意了諸國的請求。 對自己,對大周百益而無一害的事情,張凌陽為何不同意呢? 而且張凌陽還試圖借此機會,逐步的漢化歐洲的貴族圈,進而一步步的將整個歐洲漢化。 于是,張凌陽便下旨,從皇家學院并落第士子之中挑選五百余名會講英、法、德等語言的學子前往松江府集結,并于泰安十七年九月開始乘船離開大周。 這一離開就要三年的時間。 張凌陽在征集這些人時,曾秘令辦理此事的錦衣衛給這些人捎了些話,那就是一旦三年之后歸來,還要旨意參加科舉之人,張凌陽會賜予他們同進士的出身。 而另外那些無心仕途之人,張凌陽會安排他們進入大周各個工廠亦或中小學堂擔任骨干成員,并會對其進行特殊提拔。 十多年前,類似的辦法張凌陽曾在瓦剌諸部推廣,效果很是不錯。 與瓦剌不同的是,歐洲諸國與大周不屬于同一個文化圈,所以最后能否成功,張凌陽也不敢肯定。 但有些事情,總得試上一試,才知道最后能不能成功。 …… 泰安十八年年初,內閣首輔朱開山向朝廷發布去年的財政狀況并今年一年的財政預算。 從公布的數據可以看出,自從和歐洲諸國恢復了正常的貿易關系之后,大周的經濟發展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去年一年的時間,大周的經濟增長率超過了百分之三十。 按照這個發展速度,只需不到四年的時間,大周的經濟生產總值就會翻上一番。 而之所以能取得這么驕人的成績,跟去年陸續竣工的各大工程、項目是分不開的。 大周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原本是從泰安十三年到泰安十八年的??稍谌肆?、物力和財力的面配合之下,只用了四年的時間,大周就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個五年計劃。 而這第一個五年計劃之中,最主要的,是連接國各地的交通大動脈部竣工。 從這以后,無論你是深處山脈縱橫的川蜀,還是水勃密布的江南,都能在最快的時間,將各種物資調撥到國各地。 而去年展開的國掃匪工作,進展的也十分可人。 截止到泰安十七年年底,大周一共有大大小小三百余個山寨、匪窩被掃除,上萬匪徒被下獄,使得天下蕩然一新,商人行商之時,不用再擔心被土匪打劫之事。 而與此同時,朝廷重點規劃的工礦企業也開始陸續投入正產之中,進一步增強了經濟發展的源動力。 而在泰安十八年年初的大朝會上,張凌陽更是提出了一個宏偉的目標,那就是在未來的五年之內,大周各行省要建造至少一座的大學堂,而每個縣,至少也要擁有一座中學堂。 而在廣大的農村地區,每兩到三個村莊,至少要有一座小學堂。 沒錯,張凌陽是打算在未來的五年之內,普及民教育。 而除了大學堂之外,國各地所有的公辦中小學堂一律免費進學。 這樣一來,雖然教育經費有所增加,但其他地方擠一擠,還是可以提供的。 如果說教育上張凌陽下了很大的決心的話,那在軍事上的部署,更是表現出了張凌陽的雄心大志。 因為對未來五年的軍事規劃上,張凌陽提出,五年之內,軍隊內的文盲率降至零。 也就是說,在五年之后,如果你大字不識一個,那不好意思,你將不能參軍。 而對于中低層將領的培訓,張凌陽也是不遺余力。 除卻洛陽和舊都的軍事學院之外,張凌陽還打算在未來的五年之內新建五座軍事學院,主要用于培養中下層軍官。 而五年之后,所有中下層軍官,必須要經過學院考核,方才能正式進入軍隊任職。 而在醫學上,張凌陽一邊令太醫院編纂實用性極強的醫學書籍,另外一方面要在每一個縣,建造至少一座的公辦醫館。 而對于各地的大夫,都要經過太醫院的考核,合格之后辦法從醫資格證,才能成為正式的大夫。 農業上,在冬小麥已經面推廣的基礎上,張凌陽令農學院牽頭,研發、試驗更加高產的小麥和水稻。 張凌陽倒是想要讓農學院研究雜交水稻,可雜交水稻是怎么研究出來的,張凌陽也不懂,所以只能讓農學院的廣大師生自行研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