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欲建圖書館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后和死對頭HE了、日本戰國走一遭、快穿攻略:男神,有毒、(腦洞六)虞晚【校園背景,H】、世家三代錄、網游之我成了獸語者、江湖懸案、游戲來自異世界、絕世天帝(又名仙武帝尊)龍王殿、天師omega他只想rua貓
“臣江寒拜見陛下!”不敢怠慢,江寒急忙下跪行禮。 “圣上?” “大周皇帝陛下?” 學堂內,大多數人都不認識張凌陽,從江寒口中,眾人知道門口這人是大周皇帝,紛紛從座位上起身,下跪行禮。 “大過年的,不用行這些虛頭巴腦的禮儀,都起來吧!”張凌陽向眾人擺了擺手。 待眾人都已起身,張凌陽看著江寒,笑道“朕怎么也沒有想到,江院長竟然能彈奏這么一手好箏!” “陛下見笑了!”江寒謙虛了一句,問道“陛下怎么突然來了皇家學院?” 大過年的,誰家不是團團圓圓的?怎么張凌陽竟然突然跑到了皇家學院?江寒想不明白。 張凌陽笑道“朕是想來看看諸位外教和學子是怎么過這個春節的,今日一見,不得不說,江院長,你辦得很不錯!” “陛下過譽,都是臣應該做的!” 此刻學堂內人潮涌動,也不是說話的地方,江寒便將張凌陽引入一處僻靜的花園,問道“陛下今日突然造訪皇家學院,可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囑咐微臣?” “說你多心,你還真是多心!”張凌陽呃心情顯然很不錯,繼續笑道“朕不過是覺得呆在宮里有些煩悶,便想出來走走罷了。 可這大過年的,朕也不好去叨擾那些大臣,至于酒館、茶樓之類的,這幾日也都歇業了。 朕一想,皇家學院的學子因家中路途遙遠,多半都沒有回家,而那些外教,也是第一次在大周過年,所以朕便過來瞧瞧。 不想今日一見,真是讓朕大開眼界。 不錯!學院里的節日氛圍很不錯,你這個院長功不可沒!” 大過年的,江寒也沒有拿那些糟心事叨擾張凌陽,只是略微謙虛了幾句,便引著張凌陽四處參觀起來。 皇家學院里很是熱鬧,除卻食堂、cao場的比賽及學堂的音樂會之外,還有一部分酷愛詩詞書法的學子在另外一間學堂內吟詩作對,好不快活。 轉了一圈,不知不覺便已經到了中午時分,一邊向食堂走去,張凌陽一邊對江寒說道“朕欲在皇家學院內建造一座圖書館,元宵節過后開始建造,你身為皇家學院的院長,要早做準備?!?/br> “圖書館?”雖然江寒還是第一次聽到這幾個字,但很快便明悟過來這幾個字是什么意思,問道“陛下,不知您心目中的圖書館是個什么規模?” “嗯……”沉吟片刻,張凌陽說道“自然是要包含天下所有書籍。無論是經、史、子、集、詩、詞、歌、賦還是西夷那邊的文學、科學著作,全都要包含在內?!?/br> 一聽,江寒的動作不由一頓,說道“陛下,這個工程只怕很大,短時間內,根本就無法完成??!” “朕又沒讓你一下子全部完成!”張凌陽道,“先置辦一部分書籍,待條件成熟之后,在抄錄其他書籍不就是了!” “這……”江寒還是有些遲疑。雖然張凌陽的話是如此說的,可工程量還是十分的巨大。 不說其他,單單說歷朝歷代修前朝史書的時候,都要耗費上十年乃至于二十年的時間。 這說明什么? 說明單單經史子集中的一個史,便會讓江寒耗費上不少的時間,更遑論其他更加駁雜的文獻。 更何況,有許多文獻、孤本,只有皇家及地方大族家里才有藏書,只憑江寒自己,根本就弄不到。 張凌陽好像也察覺到了這個問題,說道“朕可以允諾,未來三年的時間內,皇家的藏書向學院開放。 至于流落到民間的孤本?朕可以下一道圣旨,令各地捐獻出自己珍藏的孤本?!?/br> 頓了頓,張凌陽笑道“江院長也不要有什么疑慮,皇家學院這么多學子,每人每年抄錄一本,那也是三千本啊?!?/br> “陛下是打算用學院的學子抄錄文獻?”一聽,江寒頓時不淡定了,“只怕朝中的大臣不同意??!” 江寒的擔憂不無道理,歷朝歷代修整文獻之事,多是由朝中重臣兼任。 這么難得的青史留名的機會,只怕沒有幾人不心動的。 張凌陽笑道“這個你不必擔心,朕自有辦法堵住納西大臣的嘴,你只需要將朕安排的事情辦好就行了?!?/br> “文臣遵旨!”張凌陽既然這么說了,江寒如果還不表態的話,那就是真的愚蠢至極了。 其實,張凌陽早就想要建造一座圖書館,并打著圖書館的名義修書了。 可是因為時機不到的緣故,張凌陽一直沒有推行。 之前,如果說張凌陽想要修書,只能依靠翰林院的那些清貴,因為他們的時間最多。 可如果讓翰林院的人修書,結果很明顯,修出的又是一部儒家典籍,于國沒有多少實際益處。 況且,翰林院就那么一點人,要修到什么時候才能將書修完? 所以,張凌陽直到現在,才決定重修修書。 張凌陽心中想要修的書,自然不只是那些經史子集。 歷朝歷代的皇帝為了彰顯自己的文治,大多都會選擇修書,可張凌陽想要修的書并不是那些經史子集。 之所以現在要將經史子集包含在內,不過是為了掩人耳目罷了。 張凌陽真正想要做的,是修那些醫學、地理、政治、軍事已經從西方傳來的物理、化學、生物等相關方面的書籍。 這么做的好處顯而易見。 修書的過程中,皇家學院的學子們肯定能夠開拓自己的視野,而不僅僅局限于大周的這一畝三分地。 另外一方面,一旦這些書籍修完,張凌陽便可以下旨大規???,從而推廣科學技術,從而盡快實現大周的工業化進程。 一舉兩得的事情,張凌陽又如何不愿去做呢? 關于張凌陽欲重修各方面書籍的事情,不到一天的功夫,便傳遍了整個京城。 原本抱病在家的大臣,此刻哪還顧及得上自己的身體?紛紛拖著‘病體’向張凌陽上奏,欲攔下這項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