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書迷正在閱讀:農門貴妻、吞噬諸天、抗日之神槍手、火影傳奇之我的寫輪眼、甜蜜寵戀:總統夫人要改嫁!、老天逼我當英雄、被綠茶渣過的大佬們都黑化了、正牌受他怎么還是不來[穿書]、你到底有幾個野爹!、她的溫柔在外表
紫晶應了。晚上曹颙下班回府,紫晶便將日里的事逐一跟曹颙回了。 聽了香草的事,曹颙點點頭:“原就是答應讓他們隨意找的。瞧上了哪家找媒人去說便是,不必管什么府內府外的。香草是個好姑娘,當初多虧她護了萍兒,又這么一直忠心耿耿的,回頭她嫁了,咱們也當厚厚的陪送些嫁妝?!?/br> 至于別的事,他原就是撒手叫紫晶全權代理的,自己不過偶爾出個決策罷了?,F在上了班,他是更加沒時間也沒心思管家里的事了。 戶部沒有曹颙想像的那般“風起云涌”,表面上看來很平靜,而后便是走馬燈似的人員更替。 十月初四,尚書穆和倫來坐堂;初七;左副都御史兼管順天府府尹事施世綸被任命為戶部右侍郎;十二,戶部左侍郎赫申以病乞休,康熙允了;二十,轉戶部右侍郎塔進泰為左侍郎。 升甘肅巡撫鄂奇為戶部右侍郎。 戶部的堂官共六位,除了滿漢尚書外,就是滿漢左右侍郎。雖然按照制度,是滿官為尊,但是實際上干活理事的都是漢官。如今,除了剛上任的滿尚書穆和倫、右侍郎施世綸和右侍郎鄂奇是初來乍到外,漢尚書張鵬翮與左侍郎塔進泰是去年到戶部的。只有左侍郎張世爵,算是這里的老人。 福建司的郎中李其昌四十來歲,原本是員外郎,也是九月升上來的。雖然曹颙年歲小,又不是科班出身,但是李其昌卻不敢怠慢,對他很是客氣。大家都是京官,誰是什么底細,兩三日之內就打探得清楚。曹颙隨便一個身份提溜出來,都不是他這樣的小官能夠惹得起的。 福建司除了主管福建的財政外,還兼稽直隸民賦,天津海稅,東西陵、熱河、密云駐防俸餉,司乳牛牧馬政令,文武鄉會試支供,五城賑粟等,算是戶部十四個司中的忙衙門。 除了一個郎中一個員外郎外,福建司還有七八個主事,十幾個筆貼式。因到年末,要清算今年的賬目,所以諸人可沒有曹颙那般清閑,都比較繁忙。 曹颙雖然有些不好意思,但是因下邊人各司其職,輪不到他插手,上邊的郎中李其昌又有些事必親躬的意思,他就只好繼續這般清閑。實際上,該看的他也看了,該記的也都記下,“少說多學”是他給自己定下的章程。 有人的地方,就有爭斗,這句話顯然是沒錯的。雖然曹颙覺得自己已經夠低調的,但是仍是有人看他不順眼。 為首的自然是那幾位主事,司里空缺出來個員外郎,大家都擠著腦袋往前奔,努力辦差事的辦差事,想法子托關系的托關系,都想著要升一級,沒想到突然來了個十六、七的半大孩子。 就算是那些筆貼式,對曹颙表面上雖恭敬,心里也沒有幾個服氣的。他們有的是權貴子弟,有的是博學的舉子,到部里也算是熬出身來,哪個不是勤快的?偏偏曹颙,不過是仗著關系,上來就高出大家一頭來。 雖然大家心里都瞧不起曹颙,但是誰又敢當面嘲諷呢?且不說職位高低,就算是曹颙身后那層層疊疊的權貴勢力也不是他們能夠惹得起的。不知不覺中,除了兩位沒什么根基,想要巴結王府勢力的主事外,其他人對曹颙都是“客氣”得很。完全是“惹不起還躲不起”的架勢,有意無意的將曹颙孤立了。 曹颙不是沒有社會經驗的愣頭青,自然知道自己是觸犯了部分人的利益。然而他卻沒有主動交好的意圖,只是更加認真的學習與了解福建的財政狀況,還有兼管的那些個差事。用嘴巴是不能夠讓人信服的,權勢可以讓人對你卑躬屈膝,卻不能夠得到真心的認可。 對于經濟賬目,曹颙畢竟是外行,自然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他因年紀小,很少擺上官的架子,對那些主事、筆貼式討教時也就不會讓人覺得別扭。一來二去的,竟有不少人被他這些謙虛而刻苦的學習態度打動。于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愿意為曹颙解惑。 曹颙話不多,但是為人卻極大方,趕上司里晚上加班時,常叫府里送來吃食。為了避免有炫富的嫌疑,他還特地吩咐只送尋常酒菜。 眾人起初還有些不好意思,三番兩次后也就坦然受了。論起來,大家都算是曹颙的半個老師,就是吃他點喝他點又如何? 有些主事與筆貼式家眷不在京城的,隔三岔五也會輪流做東請吃酒。曹颙偶爾也會湊湊熱鬧,也在府里置辦過兩次酒。 就這樣,不過一個月的時間,曹颙不僅將福建司的事務了解得差不多,而是還逐漸化解了同僚的孤立。如今,除了少數兩三個對曹颙有偏見的主事外,其他的人見到他都是帶著幾分真心的親熱。 曹颙熟悉了福建司的事務后,心里有些迷茫,康熙老爺子將他扔到這個衙門,應該不是為了混資歷。但是這眾多事務中,都是有固定的章程,并沒有什么能夠開源節流讓人發揮的余地。起初,他對天津海稅這塊比較有興致,雖然這兩年因沿海海盜出沒,年年都有地方官員上折子請求禁海,但都被康熙給駁了。但是查詢過近幾年的賬目后,他才知道,因天津港是內港,對外國船只與國內海商都有禁令的,這邊多是官方與半官方的貨物上岸,并沒有太大貿易范疇可作為。 曹颙知道“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這個道理,并不妄想短期內作出什么令人刮目相看的事來,那樣既不現實,也容易惹來非議。還是踏踏實實的學習再學習,不斷充實自己,彌補經驗與學識上的不足,攢足了根基才好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