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2章
這些年,二弟始終是寡淡疏離,鋒芒內斂…… 而那個倔強的二弟,那是多少年以前? 是……嫡母還在的時候? 便是背不好書,被先生訓斥,也是不肯低頭認錯,即使委屈的扁著嘴,卻也始終挺直腰背昂著頭。 那,骨子里的驕傲。 恍惚間,他好像聽見二弟說,“大哥你著相了。今日在娘墓前,想起許多舊事來。娘曾說,沒有耕耘,勿談收獲。說大哥你能進學,也是經歷十年寒暑,日日手不離卷,可敬不可嫉……” 沈瑾呆呆看著二弟,又看了看石橋,目光透過橋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穿過嘈雜喧囂的聲浪,望向遠遠一片濃翠的西山。 慢慢的,他也笑了,點頭道:“是,自己賺來的,才榮耀?!?/br> 正說話間,那邊馳來幾匹快馬,行人紛紛驚呼避讓。 直到得這邊,人群密集了,一眾騎者才翻身下馬,其中兩人將韁繩丟給后面人,氣喘吁吁過來這邊。 其中一個正是長壽,另一個,卻是劉忠的干兒子,劉祥云。 長壽臉色極差,顯然對劉祥云等一干內官當街縱馬的行徑極為不滿,但又沒法拿他們怎樣。 劉祥云則離著老遠就向沈瑞抱拳行禮,到了跟前滿口致歉,張口閉口本是來祭奠送殯的,不想路上出了點岔子耽擱了,趕緊就棄舟登陸,一路疾馳,沒想到還是晚了,實在是大罪過。 這話說的叫人怎么怪罪?非但不能怪罪,還得領情! 不知道他特地跑到這兒來,是不是專門要將這出“遺憾沒趕上送殯”的戲做足。 沈瑞常與他們這些內官打交道,真是個頂個的是舌燦蓮花,唱念做打一應俱佳,他都習慣了。 忙扶住劉祥云,鄭重致謝,又將其介紹給身邊幾人。 沈理、沈瑾劉祥云都認識,含笑行禮問好。而對著沒品階的沈家族人,劉祥云倒沒擺什么架子,頗為客氣。 既跑到這兒來了,便是沒有讓眾人回避的意思。 當著沈家人的面,劉祥云便道:“小的也是來報信兒的。好叫大人知道,萬歲爺不日便到南京,要招沈大人過去呢。干爹讓小的過來告訴沈大人,‘家中事情了了便啟程吧’。小的也不敢多呆,這傳完話還得趕回去……” 這也是給沈家人話聽吧?沈瑞心下腹誹。還怕他賴著不回去怎地。 不過劉忠不會無端特地派劉祥云來說,想必還是有事,他還真得早日啟程。 因并非皇上口諭,只是劉忠的“轉述”,因此一眾人也不必行禮,只拱手道謝。 沈瑞這是出來送殯,身上可沒什么打賞的東西,劉祥云這樣的身份也不是一塊玉佩隨意打發的。當下便去看長壽。 劉祥云卻湊近了些,嬉笑道:“大人別著急賞呀,待小的說完,卻是要給小的雙份兒的賞吶!” 雖是靠近,他的聲音卻并不太小,還有意無意瞧了沈瑾一眼。 “恭喜沈大人,不日便是通政使了!圣旨都擬好了,只等沈大人到南京便頒旨。到時候怕是輪不上小的來傳旨,故此小的今兒先來賀喜好討個賞?!?/br> 沈瑞一呆,這種事劉祥云敢這樣大喇喇說出來,便是準的了。 他如今兼著禮部侍郎,正三品,通政使亦是正三品,從品階上說并沒有晉升。 但,通政使是何等重要,大九卿,遠非一個禮部侍郎可比! 從前壽哥也曾說過想把他調回通政司,但,他從沒想過再回去時會是通政使。 他第一反應便是朝中又有什么大事了嗎?王華致仕,楊廷和丁憂,若是王守仁入閣,另一個是誰?需得調他回京平衡……? 然,楊慎那日離別時的話語再次回響在他耳邊,而前世的歷史也在他心頭縈繞不去。 他心下長嘆,無論如何,必盡所能,護好壽哥,守好今生的大明,無愧本心。 忽聽得那邊沈理大喜道:“這下正是承了三太爺的衣缽了!” 沈瑞醒過神來,忙又向劉祥云道謝。 但心里卻是有些惱了這廝跑這兒來耍心機。 那壽寧侯府為女婿謀的是左右通政的位置,若他沈瑞做了通政使,沈瑾要避嫌,這官兒便又泡湯了。 劉祥云這是分明是故意當著沈瑾面兒說的,不是挑撥也是存心刺激沈瑾。 劉忠這一伙兒既是小皇帝心腹,那同太后、同張家十之八九是有齟齬的。 這事兒,哼,待他回南京,會好好同劉忠說一說的。 那邊沈瑾卻也是一臉歡喜,不帶絲毫尷尬。 在沈理落后沈瑞劉祥云幾步,扭頭看他時,沈瑾才小聲笑道:“理六哥放心,我是真心為瑞弟高興?!?/br> 他手撫過那些石柱,似是解釋,似是自語道:“自己賺來的,才踏實,才榮耀。我寒窗苦讀那許多年,才有的今日,而瑞弟亦是一步步艱難走來,殊為不易。這是他應得的,他自己賺來的。他的榮耀??删床豢杉怠?/br> 沈理欣慰一笑,拍了拍他,與他并肩而行。 忽的那邊有人大呼小叫,近了些才發現是沈家七房的人,那人是遠遠看見沈瑞這一行人,便焦急大喊:“二爺!琴二爺!二奶奶發動了!” 被在后頭慢悠悠跟著的沈琴登時變了臉色,“哎呦”了一聲,喊著“不是說還有半月嗎,怎的這就發動了?!”也顧不得與沈瑞沈理等人告罪,撒丫子便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