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沈瑞要是入仕晚,借不上大老爺的光,在官場上就要艱難。 今是請了一天假,如今還有小半日空閑,沈瑞就去上房打了招呼,帶了長壽、長福去了王家。 王守仁從江北回來后,在刑部交接完差事就告了“病養 按照規矩,官員生病,可以請病假三月,三月滿了需要再請,否則的話職位就要出缺。王守仁這里,并不是請假三月,而是直接因病出缺。 王守仁的確是大病了一場,不過沒有外人猜測的那般嚴重。只是他在江北查舊獄,一下子得罪太多人,朝堂上風聲有些不對,如此退避一步,也是為了保全父子兩個。 只是有些委屈何潁之,因訂婚倉促,婚期又在臘月里,倒是被不少人看成是王家在“沖喜”。 其實婚期之所以定的倉促,是因王守仁年后就要回鄉“養病”。 沈瑞到的時候,王守仁正臨窗而坐,手中握著一卷書。經過將兩月的休養,他早已病體痊愈,只是因之前生病掉的分量一直沒回來。加上這些日子不怎么出屋子,皮膚有些泛白,看著就有些單薄。 沈瑞沒有換衣裳,依舊是早上那身外出做客的裝扮,王守仁撂下手中書,招呼他近前坐了,笑道:“收拾得這般鄭重,這是往楊家去了?” 沈楊兩家聯姻的事,即便沒有宣揚開來,可王守仁是知曉的。 對于這門親事,他也是頗為贊同。 楊家書香門第,與沈家算是門當戶對。 要知道現下三位閣老,當年都是在詹士府任職過,是今上任太子時的故人。 如今朝中三閣老互相別苗頭,沈大老爺身為尚書,無論傾斜哪一方都不妥當。沈瑞的親事,一個不妥當,就會將沈家拉入黨爭。如今跳出三黨外,即便楊家根基薄些,也不無好處。楊廷和出身雖不是三鼎甲,可也是翰林院出身,又是東宮任上,以后入閣可期。 沈瑞想到上午楊廷和那隱帶失望的眼神,訕訕道:“弟子又給老師丟人了?!?/br> 王守仁坐直了身子,道:“怎么回事?” 沈瑞苦笑著將上午試帖詩的事情說了,王守仁搖頭道:“那是你的弱處,我早囑咐你除了讀詩詞選集,還要勤作詩……這兩個月我這里事情多,你那邊書院課業又重,倒是忘了這一茬……”說到這里,面上帶了幾分遺憾道:“楊大學士不知你有急才,否則考一篇時文,即便得不了褒獎,也能上了臺面?!?/br> 沈瑞道:“之前弟子并不著急,即便知曉自己所短,也想著循序漸進,如今卻是有些急了……想要在此處有進步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離明年縣試就剩下幾個月,弟子真有些摸不準?!?/br> 并非是擔心童子試過不去,而是怕成績太低,叫楊家人輕視。 楊家父子擱在后世,就是學霸類型的人物,沈瑞不想差不多。 王守仁想了想,道:“只要走科舉仕途,試帖詩就繞不過去,從童試開始,入了翰林也要照舊。你若是不將此處補足,院試還罷,鄉試、會試都希望飄渺?!?/br> 沈瑞聽了,只覺得頭疼。 時文是定式文章,大家水平高低,除了自身解題的水準之外,還取決于主考官的喜好,可以有跡可循;試帖詩文字更少,可要求更高,一不小心就流俗。 沈瑞目前不是做不出,而是沒靈氣。在低等考試時,可也勉強過關;到了鄉試、會試,同其他人一比,就成了不足 王守仁看著弟子愁眉苦臉的模樣,不由一笑:“你也是呆了,先前學時文時的機靈勁都哪里去了?說到底,試帖詩同時文,都是限定題目,限定格式,只是字數多寡不同罷了。只要你能做出花團錦簇模樣,誰會去與你扣字眼,領會詩意?” 沈瑞聽了,眼睛一亮:“老師的意思是,弟子之前那種‘總結試’的法子,也可以應用到試帖詩上?” 王守仁點頭道:“有何不可?你要是哪一日做試帖詩,也同做時文一樣花團錦簇,那也就能蒙人……” 沈瑞之前一葉障目,總覺得詩詞好壞需要詩才,如今才反應過來,自己只是為了應試,并不是為了在士林揚名,只針對考官就是了。 他站起身來,對王守仁躬身道:“謝老師指點?!?/br> 王守仁無奈道:“不過是取巧,到底不是好事……你既在這里是短處,就要揚長補短,否則即便科舉順利,以后士林交友難免為人所輕。詩畫不分家,有沈家三老爺在,你也算是近水樓臺先得月,以后每日再加練十張大字,丹青這里閑暇也用用心,只要有所展長,旁處短處便也能掩了……” 認識四年,王守仁也看出,自己這個弟子即便讀書勤勉,天資出眾,可也做不了文魁。 沈瑞垂手聽了,老實應了。 想著王守仁明年就要返鄉,沈瑞帶了遺憾道:“可惜弟子明年要應童子試,不能隨侍老師身邊……” 王守仁白了他一眼,道:“我又不是不回京,作甚小兒女態?等過兩年,一切安生,我會奉祖母進京……” 沈家與楊家既已經“相看”過來,兩家有了默契,沈瑞要訂婚的消息就也在親族中傳開來。 即便沈大老爺與徐氏是嗣父母,完全可以做主,卻也不好略過對沈瑞關愛有佳的沈理與郭氏去。沈理那里,就由沈大老爺告知;郭氏這里,徐氏則使人送了帖子,親自過去走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