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三哥被屈氏嬌慣壞了,四哥又太怯懦提不起,宗房這里最妥當的就是二哥。二哥讀書雖不成,可接人待物是不差,可偏偏家里離不開他……”宗房大老爺感嘆道。 族長太爺道:“宗房不當參合,沒得叫玨哥為難其他房頭,科舉無望的子弟,可也選兩個出來,不怕他笨,本分為上……”說到這里,頓了頓道:“拖家帶口的就算了,從沒成親的人里選?!?/br> 宗房大老爺聽了這話,心下一思量,就明白族長太爺的用意。 官場之上,最常見的結盟手段就是結親。沈洲即便沒有帶女兒南下,就是擺明了不會將女兒嫁到京外。沈珞只有十三歲,現下議親還早。要是帶兩個沒定親的族侄南下,到了地方上,可也借結親,拉下兩個盟友。 宗房大老爺想了想道:“四房不用說了,如今只剩下沈瑾一個,又是一心科舉……五房嫡支都在京城,沈瑛如今前程正好,要是拉扯五房的人,以后多半也會同那邊親近六房向來不頂事,嫡支不行,旁枝子弟也沒有出挑;七房、八房家教好,可七房子弟年紀小,八房沈流怕是舍不得兒子們不讀書……剩下九房,沈琳倒是個忠厚性子,可連縣試都過不去,腦子太笨了些……” 原覺得族中子弟眾多,可真挨個房頭論起來,宗房大老爺為難了。 即要跟在沈洲身邊,做些跑腿傳話的差事,那年歲不能小了??捎忠獩]成親定親的,那年紀稍大些的都不行。 這個年歲,資質稍好些的都會讀書。 數來數去,宗房大老爺竟然挑不出人來了。 “笨拙不怕,性子本分是好事,沈琳算一個,再挑個機靈的與他互補也就夠了……”族長太爺想了想,道。 宗房要避嫌,四房無人,五房如今嫡支興旺,二房培養助力就要從剩下的房頭選。 “三房……”父子二人對視一眼,不約而同地想到三房。 即便他們對三房老太爺不喜,可大家畢竟是同族,總不能看著三房真的敗落下去。的 前兩個月沈涌與沈珠叔侄回鄉后,三房已經正式分家。 三房的產業被分作兩份,一份被老太爺歸于“祭產”,不可分割,由三房大房繼承;另外一份分了五分,三房大老爺一份,三房大哥身為長子嫡孫,又分了一份,剩下三份,三位老爺一人一份。 二老爺、三老爺、四老爺cao勞了十幾二十年,兄弟齊心,為三房賺下萬貫家業,結果每家只分得十分之一家產,如何能服? 二老爺還在默默,二太太卻不于了,聯合三老爺、四老爺,求到宗房來,求族中做主。幾房的子孫,更是摩擦不斷,見面就恨不得問候對方祖宗,卻忘了大家都是一個祖宗。 眼見三房的火藥味越來越濃,紛爭越來越嚴重。 族長太爺無法,只好出面調解。 三房老太爺雖恨幾個孫子忤逆,可對比著三房祖產的單子,也曉得這個分家方式不公。 可他偏心長孫一系慣了,也不肯答應均分家產。 在他看來,二老爺、三老爺、四老爺既學會了買賣手段,即便少分些家產,以后也能賺回來;大房一系的子孫,多是讀書為業,不會商賈事,正需要殷實家業供著讀書。 等到沈珠他們出息了,自然不會忘記其他房頭的叔叔們。 如今幾位老爺先是置私產在前,后又鬧分家在后,實是太沒良心了。 他將分家的條件定的這般苛刻,未嘗沒有給二老爺、三老爺、四老爺一個臺階下的道理,頂好是不分家。 三位老爺在生意上精明,平素也不是笨的,這些年忍下種種不公,不過是孝順友恭那套支撐著。他們看出老太爺的手段,就也有了決斷。 家,是一定要分的,可又不想便宜了長房。 事情就扯皮起來,直到長房小大哥“意外”掉到池子里,差點沒送命,隨后長房與四房連主子帶下人發生械斗,放到了四、五個。 三房老太爺才終于死心,退了一步,重新分配家產。將其中五成分給大老爺,剩下五成,四成均分給二老爺、四老爺,剩下一成分給三老爺。 這是他的底線,長房一系的產業不能少于五成。 三位老爺雖不情不愿,可也沒法子。 三房分家,折騰了大半年,大家都已經身心俱疲。 三房老太爺偏心長孫,固然被當成老糊涂,可他們這些死活要分家的孫子,名聲也落不下好。 父母早亡,祖父撫養他們兄弟四人長大,鬧到如今這樣也不是他們心中所愿。 最后幾位老爺點頭,答應給大老爺五成家產,不過二老爺與四老爺對剩下五成家產的分配提出異議。那就是要三房均分,并不因嫡庶之分,就讓三老爺吃了大虧。 這場分家之爭中,二老爺因之前在京中,不在松江,臺面上一直是大老爺與四老爺爭斗。同胞兄弟,幾成生死仇人的模樣,甚至刀鋒相見。 不管是沈家族人,還是其他人家,都在看三房的笑話。 覺得他們簡直不配為讀書人家,不僅行商賈事,為了爭利,連禮法規矩都不講了。 誰會想到,分家爭產,分到最后,爭到最后,二老爺與四老爺會主動讓產 三老爺當時痛哭流涕,二老爺、四老爺想著兄弟三人幾十年的奔波辛苦,卻落到如今這個下場,也是黯然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