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沈江已經苦著臉,卻不敢再啰嗦。 三房老太爺與九房老爺對視一眼,臉色都有些灰敗。銀錢是同陳永善交割的不假,可他既有心欺詐,自然早已遠走高飛。這都兩、三個月過去,去哪里找人??勺彘L太爺雖沒有提及三房與九房得到的八處產業,可已經將話擺出來。選擇那些產業,就要先除族,再經官;否則就要老實將那些契書交還出來。 沈江的三處的買賣金額是一萬兩,九房雖是四處產業,可因九房沒銀錢,所以這四處不過別院與偏僻鋪面,花費了不過幾千兩,卻是九房抵押了幾處產業才湊齊的;三房接手的是兩處大田莊與兩處旺鋪,花費了三萬余兩。這銀子,難道就打水漂? 可若是不有二話,族長連親兒子都舍了,對于他們這些族人焉能留情? 三房老太爺做了一輩子買賣營生,只有占便宜的,哪里吃得了這個虧,紅著眼睛咬牙道:“孫氏的產業不是張家人打理哩?陳永善是陳家人不假,可卻是憑著張家女婿的身份才出面料理這些。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找不到陳永善,還有張家……” 第三十章 浮云富貴(四) 張家?張家??! 不管是因“占了便宜”后悔莫及的三房與九房,還是其他沒有占到便宜又羨又忌憚的其他族人,立時都找到宣泄口。 族人畢竟是族人,總不能真的撕破臉來窩里橫,可張家算什么東西?即便張家也是松江老戶,可早已落魄,子弟幾代不成才,如今不過是依附沈家四房才混上好日子。 因張老安人的庇護,孫氏的容讓,張家這些年日子可是“蒸蒸日上”,良田大宅俱全,也是呼奴使婢的過日子。張家即便不能說是家產萬貫,可湊吧湊吧幾千兩銀子的家底也該有吧? 九房太爺眼睛一亮,隨即便覺得心肝肺都跟著疼。除非真能從張家搜出真金白銀,否則張家那點家產,哪里能補這四、五萬兩的虧空?自己那幾千兩銀子,到底能不能追回來?那可是質押的九房祖產才換的銀子,要是真舍了,九房可就要一貧如洗。那樣即便過著沈氏族人的名頭,又有什么用? 九房可是與三房不同,九房可是還有個沈理,難道族中要連著狀元公一起除族? 九房太爺眼睛瞇了瞇,少了幾分焦躁,多了些許篤定。 他能想到從張家找補的,三房老太爺如何想不到。只是三房老太爺眼睛毒辣,可不相信陳永善之舉只是自己行為,四房的產業都握在張家人手中,若是沒有張家人配合,怎么會轉手的這么便利。張家人不過是用了小心眼,以為將陳永善推出來,便能暗暗吞了孫氏諸多產業,可也是太小瞧沈家。 沈家既為松江第一家,豈是一個小小張家能玩弄于手掌之上?真要那樣的話,沈家跌的面子,可未必比族人侵占產業少多少。 其他幾個房頭的族人,則是打定主意,要“殺雞駭猴”,不能沖起了貪心的族親長輩開刀,還不能沖張家開刀么?總要好生收拾張家一頓,也給這些族親張張記性,省的往后貪念再起。 沈舉人恨得幾乎咬斷后槽牙,是哩,族人們是有趁火打劫之嫌,可這罪魁禍首卻是張家人。 沈瑞在旁,冷眼旁觀,瞧著這堂上氣氛變換,再次望向沈理。 這是“攘外必先安內”?不管族人行為多么卑鄙,真要鬧騰出去,不管是四房本身,還是替四房出頭的沈理都落不下好。這可是講究“為親者隱”的時代,“大義滅親”反而要惹人非議。況且真要撕破臉,鬧到對簿公堂上去,那田宅鋪子能不能追回來還是兩說。如今不過是有族規迫著,那兩房人還心有顧忌,產業才有退還回來的可能。真要撕破臉,還不知那兩房會如何。 沈理要對付的是張家,還是張家背后的張老安人?此事到底是沈理“順勢而為”,還是其他? 沈瑞深思飛轉,只覺得有些想法若隱若現,一時沒抓住,就晃了過去。 “張家那破落戶好大賊膽!”八房老太爺罵道:“若沒有與沈家結親,松江早就沒了張家?!?/br> “得隴望川,欲壑難填,占了四房這些年便宜沒夠,還想著吞并孫氏產業,其心可誅!”五房太爺道。 族長太爺沒有說話,直看向沈理:“微言,你既‘請了’你兩位叔父回來,也沒落下張家人吧?” 沈理點點頭,道:“張家既受命料理嬸娘產業,總不能落下他們……”說到這里,望向沈舉人道:“不只張家人,連帶著老安人小輩也使人請了來?;蛟S張家人也被蒙蔽,畢竟陳永善姓陳而不是姓張,就算是追債,也沒有張家人代陳家人還的道理?!?/br> 沈舉人怒道:“張家人還無辜了不成?十三處產業,不是一處兩處,沒有張家人做耗,沒有張家人在中牽線隱瞞,陳永善就能全賣了出去?” 沒有人接沈舉人的話茬子,都是琢磨沈理話中之意。張家人既密謀此事,定是會清了收尾,怎么拾掇張家人,還要想個周全的法子。沈家在松江是勢大不假,卻也不是一手遮天,總要“師出有名”方好。 沈瑞在旁,看了這半天,已經心里有數。 那些被處理的產業,賣到賀家的不用指望了,賀家在松江的勢利不亞于沈家,可不會單憑一個人情就吐出吃下去的肥rou。既然對方能不顧沈氏的顏面吃進去,就不會吐出來。真要鬧到公堂,對方契書在手,手續具全,也沒什么可怕的。就算定位成陳永善偷盜專賣,需要追討陳家的也是沈家,而不是買主賀家。再說,真要鬧到公堂上,沈家族人分刮孫氏嫁妝的事也就瞞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