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報喜
書迷正在閱讀:問鼎十國、腹黑老公,別撩我!、離職救世主的咒術日常、傲嬌竹馬撩青梅、異能力者在異世界、嫁給反派王爺后(美食)、我靠寫文在高危世界茍命、退圈后我成了國寶級神醫、嬌妻甜如蜜:戰少,輕輕吻、古稀
依舊是干旱的桐花村。 如今村里,除了老人孩子,青壯們在頭一場冰雹下下來的時候,俱回來了。 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狗窩。 如今眼看老天爺要開眼了,大家可不就趕緊趕忙的跑回來,搶種東西了? 水雖然還不多,但只要夠澆地就行了。 糙老爺們沒那么多講究,洗漱什么的,一概都免了吧。 橫豎老娘媳婦都不在,也沒人念叨,臟就一起臟了。 雖說官府一直有照應,但都有手有腳的,何必求人?多掙口吃食,不也能給人減輕些負擔?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這樣勤奮自覺。 但對于不自覺的人來說,也不能偷懶啊。 因為官府的照應也不是白給的,雖是受災免了稅,但各家領的糧食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聽說俱是漢王殿下的少夫人,花錢從江南買回來的。 還有發下來的菜干豬油,也是江州湖州的百姓供奉出來,助他們度過災年的。 但這些,俱是要還的。 象開春時發下的雞崽羊羔,秋冬養到肥壯時售出,就得還回本錢,以及一部分糧錢。 若實在有困難,允許你慢慢還,但想賴賬,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就算有人想偷懶,但也被村里人抓著一起來干活了。 因為官府考核不算個人,只按各個村來算。貫徹的是一粒老鼠屎,能壞一鍋湯的原則。 于是一個村民偷懶了,全村人就得替你補上,那誰愿意??? 若不是斷手斷腳,老弱病殘的做不了,都得老實一起干! 不過努力,也不是沒有收獲的。 看著自家地里,沉甸甸炸得劈啪響的大豆,村民心里,別提多開心了。 誰知頭上忽地給人敲了一記,轉頭就見村長于樹魁,黑著臉跟尊鐵塔似的站他身后。 “傻站著干嘛?趕緊收豆子??!等都炸到地里,你還一粒粒去撿不成?” 他一面罵,一面已經手上不停的幫忙收起豆子來。偷懶的村民,也不好意思的摸摸腦袋,趕緊跟在后頭干了起來。 心里對剛打了他的村長,沒有半分怨恨,是滿滿的信服,還有感激。 “村長,等我家豆子榨了油,也送你一壺,可是辛苦你了?!?/br> “你個龜兒子,有多的油趕緊把債還上,少做人情。全村就你家欠債最多,回頭要是拖累咱村完不成,都不用老子削你,村里有的是人來削你!” “這話說得,我家是欠得多了些。不過我婆娘也帶信來說,我閨女在親戚家里養的雞,長得可肥壯呢。年底一并賣了,估計也差不多了?!?/br> “你個沒出息的,不說給閨女掙花戴,還指望小閨女給你還債,真是夠沒用的!” “也就這一兩年了,往后掙的,肯定能給她買花,攢嫁妝?!?/br> “那我可記著這話了?!?/br> …… 于樹魁笑罵著,渾沒注意到不遠處,曾有過一面之緣的漢王殿下來了,又走了。 殿下也不想的。 可他臉生得太好,走哪兒都容易引發大面積圍觀。其實殿下被大伙兒看著看著,也看習慣了,卻不想在此時耽誤農忙。是以沒什么特殊情況,都不露面了。 只是聽著村里人的議論,想想傳令,“今年年底,給收購rou油的價錢,適當每斤加多一兩文吧。只當是給孩子們加多一根新頭繩,一顆糖吃?!?/br> 這一兩文聽著不多,可兩州的百姓加起來,實際上要付出的金錢,就是個巨大的數字了。 廖縣丞聽得動容,“殿下這樣仁厚,實在是萬民之福?!?/br> 紀筠在一旁碎碎念,“既如此,還不如干脆別給錢了。直接給頭繩給糖,只說是咱大小姐給的。省得有些愛惜錢財的爹娘,舍不得花用?!?/br> 哎,這主意不錯啊。 漢王殿下還沒答應,廖文忠先就叫好了,“要說也是殿下的千金,金口玉言,才說動老天降下甘霖。如今要賞,不如就在糖上打上印記,也叫百姓感念小姐的功德?!?/br> 漢王殿下面上聽得文風不動,實則心里早笑瞇了眼。 關于他女兒生辰許愿,才降下大雨的消息,可是殿下在“不經意間”,早說得街知巷聞的呢。 殿下不是個愛顯擺的性子,但顯擺自家孩子,不是天下所有父母的通病么? 所以殿下沒有反對,就算是答應啦。 由著紀筠和廖文忠一唱一合,把糖的名字都定下了,就叫萬金糖。 一般人家的小姐是千金,漢王殿下的女兒,自然更加貴重,得是萬金。 且這名字簡單好記,許多識字不多的百姓也能認得,更便于傳播了。 只是讓漢王殿下意想不到的是,當這年秋收,他將紅頭繩和萬金糖發下去時,竟招來無數跟風! 從此在青州定州竟然流行起逢年過節,家有喜事都得送萬金糖,系紅頭繩的風俗。 說是要紅紅火火,系住福氣,家有萬金,才吉祥如意。 至于最早是為了紀念他的寶貝女兒,這個理由卻被人淡忘了。實在是,實在是大逆不道! 可鴻姐兒后來知道,卻很淡定的對她忿忿然的老爹表示,“低調,做人低調才是王道。又不是萬家生佛,觀音菩薩,天天給人念叨,有什么好?” 鴻大小姐那時已經走上御姐的王霸之路,正是要人怕的時候,才不稀罕做個小善人呢。 漢王殿下巡查了兩州,雖然情況不能說大為好轉,但各地百姓確實已經逐漸恢復生產了,遠的不說,今年這災情是可以抗過去了。 所以殿下也就有信心,趁著中秋節前,提筆給父皇寫信,報告喜訊了。 三年天災,他算是扛過來啦! 手下蹲了三年的官員們,也該給人家適當獎勵不是? 但在殿下的喜報還未送上京城之前,先有喜報送到蕪城來了。 今年正是大比之年,開科取士呢。 美娘幾乎以為自己耳朵出了差錯,不由得再問一遍,“你說什么?誰中了秀才?” “潘正業!就是小十三哪!” 前來報喜的項大羽激動得快語無倫次了。 誰能想到呢? 當年淪落成乞討的小破孩兒,居然中秀才了。 這可是順心小哥里,第一個正經考中功名之人。 就算是個秀才,可從此他也脫離了平民行列,正經可以見官不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