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易俗
書迷正在閱讀:問鼎十國、腹黑老公,別撩我!、離職救世主的咒術日常、傲嬌竹馬撩青梅、異能力者在異世界、嫁給反派王爺后(美食)、我靠寫文在高危世界茍命、退圈后我成了國寶級神醫、嬌妻甜如蜜:戰少,輕輕吻、古稀
陽春三月的午后,廖文忠竟是生生急出如盛夏般的一腦門汗。 怎么在自己跟前,都好端端的。這漢王殿下一來,卻都出了事呢? 如果說桐花村的事,還情有可原。 畢竟搗亂的是老村長,且于樹魁帶著年輕人把水車護住了。 那老村長這回可是狠挨了教訓,替他老婆挨了剩下的三個耳光不說,還又加了十耳光。 這是他自己主動要求的,否則就要當真被衙役押去吃牢飯了。 老頭牙都打松了幾顆,且在全村人面前賭咒發誓,再有二回,全家都沒臉在村里再住下去。村里人才肯給他求情,把他留了下來。 可趙家溝生祭童男童女,可得怎么說呢? 心里正火焦火辣的,漢王殿下站出來了。 鄉下人沒讀過書,不知道什么叫蓬蓽生輝。但桐花村的鄉親們,在看到漢王殿下的那一刻,本能的知道,這樣的人物,不是人間經常有的。 所以,在短暫的呆滯過后,也不知誰帶的頭,竟是齊唰唰的跪下了。 一個大爺直挺挺的喊,“這,這是神仙顯靈了吧?活神仙??!” 好吧。 這樣的場景對于平安這些隨行人員來說,已經見怪不怪了。 漢王殿下也不想多費唇舌解釋,直接發話。 “頭前帶路,去趙家溝!” 他帶著廖文忠,還有部分人匆匆走了。 倒是紀筠很自覺,主動留了一步,拉著鼻青臉腫的于樹魁,多問了幾句本地情況。 得知他有帶著村民補種高粱,紀筠頓時夸獎一番,表示他思路很正確。 既然打算喂牲口,不如回頭就多喂些雞羊什么的,吃水不多,回頭養大了也是一口rou。 至于羊羔雞仔不必擔心,殿下的少夫人剛采購了一大批,正往青州定州送過來呢。 至于分配,不必擔心??梢杂擅看宕彘L做擔保,先打借條給他們。等到雞羊養大換了錢,或是渡過這三年天災,再加少許利息,還給官府就是。 若怕沒錢還,村里有啥好出產,到時拿貨物還債,也是可以的。 要是他們村有些特別想養的,也可以先登記,采購了種子牲口,給他們送來就是。 殿下一路巡查的好多村莊,都是這么辦的。 有些離得近的村莊,都已經收到貨了。 如此一來,于樹魁可是狠狠松了一口氣,且想起一事。 他們村子地勢高,比較干燥,不出別的,倒是出的好山杏。 只可惜交通不便,運不出去,所以大半都是村里孩子打著吃了,頂多攢些送親戚。 若是價錢合適,他們倒寧肯不種高粱養山杏,是不是就能多賣幾個錢? 這個想法很好啊。 紀筠再次狠狠夸獎了他,卻道,“那杏子不熟不會甜,甜的一摘下來,還不等運出去就爛了。倒不如曬成杏干,豈不好賣?弄得干凈些,把杏仁和杏脯分開,又能多賣一回了?!?/br> 于樹魁一想對呀! 看紀筠年紀雖輕,但說話行事很是機靈,也顧不得自己年紀大,人家年紀小,忙忙又向他請教如何分配糧食保莊稼的事情。 紀筠就笑了,“于村長啊,你真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你都敢為全村老小擔保,借貸那些種子牲口了,怎么就不知如何分配糧食了?桐花村的情況你肯定比我熟,該怎么辦,你自己拿主意吧??傊@三年,只要不餓死人,怎么管這個村子,統統你說了算。想想從前,你們村有什么大事,難道你們老村長,還叫你們來拿主意?” 于樹魁給他這半激半捧的,頓時把好勝心和上進心都挑起來了。 等紀筠一走,他想了想,便找了村中幾個交好,又得力的青壯,聚在一起開了個小會。 先得到大家的支持,然后也不問所有村民意見了,直接定出章程來。 想要找他幫忙擔保借貸,就必須摁手印,統一接受村里的糧食調配。 當有水時,自然各家顧各家。等到沒水的時節,就必須聽他的,放棄家中田地,保存最有希望長好的那些田地。 當然后面的糧食分配,也會人人有份。 但要是不肯參加,那對不起,不管是怎樣輩分的長輩,或是親戚交情,一律吃自己的去,他是再不管的。 他態度這樣強硬,自然罵的不少。 但到了最后,于樹魁驚奇的發現,居然所有村民都參加了。 因為大家都害怕萬一天災來了,那不是一家一戶能扛得住的。好歹加入村里,不也能求個保底? 再說漢王殿下那是什么人?是活神仙啊。 神仙給指的路,敢不走的? 這是個什么道理,于樹魁咂摸不出來。 但讀過書的紀筠,就很明白的啦! 這就是羊群效應啦。 當頭羊決定往哪兒走,剩下的羊都會跟著走。 去哪兒? 不知道。 反正別的羊走了,就跟著走唄。 比起走錯路,更糟糕的是被剩下。這才是最沒有安全感的,尤其在遇到危險的時候,也是最可怕的。 其實于樹魁做的,也不是首創。 在漢王殿下走的許多村莊,其實都在采用類似的法子,聚攏村民,集合力量,共抗天災。 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一村人集合起來,總會做成不一樣的事情。 至于為什么不直說,而要于樹魁自己拿主意。 看他如今在村里越發有威信,也更得人信服,就知道了。 這里紀筠快快把正事解決,去追趕殿下一行了。 而廖文忠已經領著人,到了趙家溝。 這地方在所處的位置,正好是一處狹長的山溝地帶,而村里人多姓趙而得名。 村長趙秀才,卻并非真的秀才,而是讀過兩年書,能識百來個字,因能寫會算,村里人叫的渾名。 比起于樹魁,他算是個機靈人,怎么干出這等糊涂事? 廖文忠越是離得近,越是心急。 剛到村口,就見溝底一條深達十幾丈的溝壑,還殘留著多年前,遇到山洪的痕跡。但如今只有淺淺一道水面,平緩流過。 如今他們在高處,將底下看得真切。 正見全村人敲鑼打鼓,放下一條小竹筏。而竹筏上,正坐著一對身著鮮艷彩衣的童男童女。 旁邊鮮花環繞,還擺著三牲果品。 他們竟是趕上生祭現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