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獻金
書迷正在閱讀:問鼎十國、腹黑老公,別撩我!、離職救世主的咒術日常、傲嬌竹馬撩青梅、異能力者在異世界、嫁給反派王爺后(美食)、我靠寫文在高危世界茍命、退圈后我成了國寶級神醫、嬌妻甜如蜜:戰少,輕輕吻、古稀
上官令安排妥當了美娘,便去看鄭飛揚了。 他到底年輕,雖有些寒氣入體,但那鄉下大夫料理及時,總算沒坐下病根,如今需要的就是慢慢調養。 這個好辦。 上官令親自打發人,帶了他的帖子,去跟顧瓚告了一個月的假。顧瓚爽快準了不說,還派親兵前來探視,叫鄭飛揚別著急,過完年再回軍營即可。 至于留在府里那位孫太醫,也受美娘委托,來瞧過一回。大筆一揮,開了個宮中藥浴的方子。 十分高明,也十分之貴。 這也是宮中治病的風格,除了最好,還需最貴。 橫豎他們是給天下最貴重的一群人看病,除了天下最貴最稀有的藥材,哪里配得上他們的身份? 鄭飛揚就算半分藥理不通,可略瞧一眼上面的名貴藥材,都嚇得不輕。 這泡一回湯藥的錢,他一年的俸祿大概都不夠吧? 可上官令捏著方子,很淡定的讓孫太醫負責送藥了。 “小飛可是為了你家殿下的老婆孩子,才受的凍,本就該你們負責到底!順便給他配幾副熊膽虎骨什么的泡個藥酒,往后用得著?!?/br> 咳咳。 孫太醫敢怒不敢言。 鄭飛揚二十來歲的棒小伙子,又沒傷筋動骨的,哪兒用得著熊膽虎骨這么大補之物? 可上官先生非要這么假公濟私,誰敢不聽? 配吧。 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都是殿下付賬。 不不不,背地里坑主子是不對的?;仡^倒可以建議殿下,去宮中討點好藥材來。 本來么? 懷了龍胎,皇上還好意思不給賞賜?那孩子生下來跟誰姓? 孫太醫理直氣壯,準備打劫宮中太醫局了。 不過上官令這邊,倒是跟美娘意見一致。都沒把這喜訊報給閔柏,怕他分心。 于是可憐的漢王殿下,明明當了爹,卻硬是沒收到半點風聲。 頂風冒雪的又巡察了一個多月,準備收工回家過年時,在青州河畔,連綿的大山腳下,美娘當初指著詢問的地方,發生了一件奇事。 有人挖出一塊狗頭金! 這是民間對天然形成的赤金石塊的叫法,雖有些其他形狀,但百姓們還是習慣叫狗頭金。 據目擊者說,那塊金子足有五六斤哪。 而世人皆知,狗頭金除了是吉祥辟邪之物,也代表著,挖出狗頭金的地方,必有金礦! 一時間,兩州百姓沸沸揚揚,家家戶戶都在熱議此事。還有些性急的,就想趕在官府發布號令之前,去淘第一桶金了。 嗯,這些一般是有錢人家。 因為尋常百姓拿不到路引,是不能離開本地太久的。短期出門,走個親戚買個東西沒事,但要是時間呆長了,官府拿住是要問罪的。但有錢人家,自有門路。 一時間,青定兩州的大戶人家,紛紛組織了家中青壯,不顧天寒地凍,就帶著工具就往青州河畔趕去了。 朝廷早有明文律法,象金銀銅鐵這些礦藏,都歸國有。 但要是在朝廷頒布法令之前,誰開采到的,依舊是歸誰的。 象那個挖出狗頭金的好運家伙,他把這塊金子獻給漢王殿下,當即就換了湖州的一處大宅院,和百畝田地呢。 那小子聰明得很,生怕暴富之后,鄉人上門找麻煩。他原是個光棍,家中孤單單一個人,哪里招架得住那些? 于是干脆托庇到漢王殿下眼皮底下去了,好求個長遠安生的富貴日子。 流言一傳三千里。 這好運家伙所得的賞賜,從一所大宅加百畝田地,變成良田千畝,還加嬌妻十八房。 反正百姓們就喜歡聽這些傳奇故事,而那些大戶人家,往青州河畔跑得更歡了。 至于漢王殿下,漢王殿下也無法阻止啊。 他只能趕緊命人快馬加鞭,將這塊狗頭金給皇上送去。再等著朝廷派懂行的人下來勘探,確定真偽,劃定區域。 在此之前,只有巡察權力的殿下,也只能命當地官府加派些人手,巡視監督,不要讓人挖得太過分。 有官員頓時表示,殿下這是多慮了。 如今天寒地凍,雖說南方的冬天,不至于象北方那邊,凍上整條河那么夸張,但也不是那么好挖的。 咳咳。 再說,某些官員也是有私心的。 冬天枯水期,裸露出來的河床多,才好淘金呢。他們就算自己不去,總收了些大戶人家的孝敬?;蛘吒纱嗨较吕锖献?,又或是關照著自家親戚,總之是集體都想趁著皇上下旨之前,發一筆小財。 橫豎這又不貪不占的,能淘到多少,全靠老天爺賞飯吃。殿下您就睜只眼閉只眼,趕緊回去過年吧。 于是,等到漢王殿下離開青州的時候,青州河畔已經聚集了二三千的淘金者,還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人一多,自然要割草開荒,搭建屋子。還得修路,運送物資。 眼瞅著青州河兩岸那大片的荒蕪人煙之處,漸漸換了新顏,殿下漂亮的鳳眸一瞇,心想他家媳婦怎么能那么機智? 居然能想到這樣的主意,簡直太有才了! 讓她二叔林俊武,管云州土司巴夫人要一塊狗頭金,他們那邊是多少年的老金礦了,自然藏著這樣寶貝。 就算沒有,造個假的也行啊。 總之就要捏造一出在青州河畔,挖出狗頭金的謊話,自然會引得百姓蠢蠢欲動。 而普通百姓,或者家中青壯稀少的人家,自然走不開。能來的,肯定是各家的富余勞動力,和那些大戶人家。 到時不必費朝廷一個子兒,他們就能把荒地給開了,路給修出來。 回頭再要遷移人口富余地區的百姓,不就容易多了? 可經過方夫子他們商議訂下的計策,卻沒有美娘這般溫和。 既然敢來,就不要想著走了! 回頭讓朝廷下一紙政令,令這些淘金者留在當地落戶??梢赃m當給一些稅收優惠政策,但也要逼那些想撿便宜的大戶人家放放血。 反正不給錢,你們都能來淘金了,證明家里也不缺這些,那就干脆多做些貢獻吧。 一個青壯勞力,背后就能帶來媳婦孩子,一家老小。 而這些前期投入的大戶人家,如果不想虧得太狠,不就得繼續貼錢雇人耕種么? 如此良性循環,才是長遠發展之計啊。 閔柏覺得,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