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可根據倭國高層的觀察,他們的火炮射程連大明的一半都不到,藥如果稍微裝多一點,就會直接炸膛,不但殺不到敵人,反而自己死傷一片。 經過研究,他們發現是鐵的問題,可他們卻無法解決,他們那種小作坊的生產,能保證武器出產就不錯了,提高鐵的品質,想都不用想。 最后還是天皇的幕僚,提出了一個策略,得到了所有人的贊同。 那就是將戰爭之火在大明的領土上點燃。 沒有了海軍這只強大的部隊,在陸地之上,他們大倭國勇士也不比大明的軍隊差。 這樣一來,不但可以避免被人堵在家里抗揍,還能讓敵人的百姓嘗到戰爭的苦痛。 在他們的推演中,他們強大的燧發槍部隊,對抗大明的部隊可以1對2甚至1對5不落下風。 只要他們出動10萬軍隊,就可以在大明橫掃無敵。 至于是不是他們想的那樣,他們不在乎,反正他們只要心里這樣認為就行了,甚至對下面的士兵宣傳也是這樣宣傳的。 其實在倭國的高層想法中,打贏打輸無所謂。 打輸了那是正常的事情,大不了退回本土繼續賠款割地,這事兒他們也不是第1次干了,已經熟悉了。 要是幸運的打贏了,那就可以得到廣闊的領土,以后也不用在這屁大點的地方生存了,更不用每天面臨海嘯,地震,火山爆發的風險,還有廣闊的土地,種糧食,無數的礦場,無數的金錢美女。 越想倭國高層越覺得合理。 輸了日子就過得苦一點,贏了就翻身農奴把歌唱。 想法是好的,可先進攻哪里卻是個問題。 大明的海軍分艦隊和一只陸軍部隊還在出云駐扎呢,如果要是直接進攻大明,估計前面還沒有開打呢,后面就被人家給抄了老家了。 一群人抓耳撓腮的討論了幾天,最終決定進攻朝鮮,先在大陸上找一個駐扎地。 等將朝鮮吞并消化個幾年,自身實力大大增強以后,在以朝鮮為跳板,向大明進攻。 至于進攻朝鮮,大明會不會幫助朝鮮,這一點他們也考慮過。 后來他們經過研究,發現朝鮮和他們倭瓜國,都是被大明太祖皇帝列為不征之國。 也就是說只要不是大錯,大明是不會向他們動手的。 至于前幾年怎么回事? 倭國高層猜測,可能是出云銀礦引來的災禍。 身為一個弱國卻有一個偌大的銀礦,你不挨揍誰挨揍。 現在他們已經將銀礦交出去了,每年像孝敬爹一樣,孝敬大明駐扎在倭國的軍隊。 再加上這幾年,年年向大明進貢,已經算得上是一個合格的狗腿子了。 倭國們高層想,只要他們在戰爭發生的時候,給大明足夠的好處,相信大明不會管兩條狗的爭斗。 他們是這樣想的,也是這么做的。 在戰爭發生之前,他們拼命的孝敬出云的大明部隊,也得到了大明駐扎在倭國的指揮官的認可。 用那位指揮官沉安的話來說,只要事出有因,確實是朝鮮國的過錯,大明是不會插手番邦屬國的戰爭的。 得到了許諾后,倭國就開始準備了起來。 經過幾天的研究,他們想到了一個開戰的辦法。 那就是朝鮮漁民捕魚到達他們國家的海境,并且跟倭國的漁民發生了沖突,打死了好幾人。 被人欺上門,而且還打死了好幾個人,這種事情是個人都不能容忍。 到時候再派使節挑釁一番,說一些囂張難聽的話,這戰爭不就是打起來了嗎。 幾天后,本州島海域發生了朝鮮和倭國漁民沖突,倭國這邊保持以和為貴,沒有向朝鮮國漁民出手。 而朝鮮國仗著本國有幾個女人給朱棣當小老婆,蠻橫霸道打死了好幾個倭國的漁民,后面侮辱倭國一番后揚長而去。 倭國天皇不肯受辱,希望大明駐扎在出云的指揮官沉安能站出來,代替大明主持公道。 早就得到朱瞻圭指示的沉安,對此事保持了同情態度,雖有心幫助倭國,但大明在番邦屬國事情中一直保持中立,他對此也是有心無力。 最后沉安提議,希望兩方派使節自我解決,盡量不要發生沖突等一類的話。 得到了示意的倭國,那懸著的心瞬間放了下來,沒有大明國的插手,這一戰他們贏定了。 隨后倭國那邊派出了使節,前往了朝鮮商談此事。 在談判當中,倭國使節獅子大開口,直接把大明對他們簽的條約,改了改名字遞給了朝鮮國。 朝鮮國這邊自然不干,兩方在大殿中發生了沖突,倭國使節被朝鮮王下令處斬,只有一個小人物被割了耳朵鼻子趕了回去。 倭國那邊見到計劃成功,欣喜的再次找到大明駐扎在倭國的指揮官沉安,泣淚橫流地控訴了一番朝鮮國的囂張霸道。 聽到倭國的哭訴,沉安表示了同情和對朝鮮國的不滿。 再塞了一大堆銀子和美女,獲得了大明駐扎在倭國沉安默認的態度下,朝鮮征服計劃正式開始。 “殿下,整體的起因和作戰結果就是這樣的?!?/br> 威海衛海軍臨時基地,李虎將海軍收集的情報大概講了一下。 雖然倭國進攻朝鮮,是朱瞻圭暗地里默許的,但他只知道一個大概結果,整體的布置,還是海軍這邊的人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