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更重要的一點是,如果將來發生非常大的國戰,朝廷需要增加兵力,那這樣在軍隊中歷練過兩年的退伍百姓,只需要簡單的訓練,就可以快速的投入戰斗,組成能爭能戰的部隊?!?/br> “殿下,這兩個想法是好,老臣也沒有什么反對的,可為什么一定要讓文人也要加入其中?!?/br> “他們本來讀書的時間就少,如果浪費兩年在軍隊里,甚至發生戰爭戰死了,那他們這么多年的辛苦讀書和家人的培養,不都全都打水漂了嗎?!?/br> 朱瞻圭剛簡單解釋了一下原因,老學究就皺著眉頭站出來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朱瞻圭看著他認真的解釋道:“之所以要招文人武,是因為大明未來的武器,會越來越復雜,會用到很多方面的知識,比如說算學,地理天氣等一類的?!?/br> “眾所周知,普通老百姓和軍戶都是大知不識的文盲,這些高端武器交到他們手中,他們沒有運用這種武器的知識,武器放到他們手中也是一堆廢鐵?!?/br> “所以大明軍隊加入有文化的士兵和軍官是勢在必行,同樣這也是為什么朝廷開辦新學,要讓學生們上半天文學課,半天武術課的原因?!?/br> “可…” “好了,沒什么可是的?!?/br> 老學究還要說,朱瞻圭伸手攔下了他嚴肅道:“陳學士,有句話說的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守衛邊疆,保家衛國不單單是普通老百姓的事,文人才子,也有守土抗敵之責?!?/br> “而且更重要的是,你聽完下一個圣旨,我覺得你就沒有心思討論這個問題了?!?/br> 沖著文官武將們微微一笑,朱瞻圭回頭給老爹死了個眼色。 朱胖胖臉色一定嚴重,伸手拿起了最后一封圣旨,深吸一口氣朗聲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自山東之事起,朕日夜所思。朝廷有功名的官員才子,借助免稅之策,廣收百姓田地,抵消朝廷賦稅,造成各地方官衙,把稅收強加到那些沒有投靠的百姓頭上,此乃朝廷弊政,讓一些有心之人鉆了空子?!?/br> “朕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從明年起,取消官員士子士紳免稅政策,實行官紳一體納糧欽此!” 剎那間,整個大殿落針可聞,不管是文官武官,還是藩王勛貴,一個個眼珠子瞪的渾圓,難以置信的看著坐在上首,瞇著眼睛的老爺子。 第292章:皇宮門口的超級大斗毆 一石激起千層浪,整個大明上到皇族勛貴,下到官員百姓,被大朝會宣布的幾道圣旨,驚的是目瞪口呆。 朝廷拿下幾個貪官和山東的處置事情,已經不是什么話題了,現在所有人都在討論,是強行兵役制度和官紳一體納糧政策。 對至于這兩個新的政策,很多人都保持擔憂。 官紳一體納糧的事情老百姓不關心,那些當官的士紳地主啥的,交不交稅賦和糧食,跟他們沒關系,對他們也沒什么影響。 在他們想來這些人交了稅,朝廷也不會發給老百姓,不交,老百姓還是要照樣交,所以在百姓群中,這個話題只是一嘴提過。 老百姓著重關心的,有兩個問題。 第1個是所有人都關心的強行兵役制度。 自己的兒子自己心疼。 自家小子剛成年,就要去軍隊服役,甚至有可能上戰場,哪個父母也不舍得呀。 這要是萬一有個三長兩短的,讓一大家子怎么活。 當然了,有人憂愁就有人歡喜。 普通老百姓對這個政策不滿,軍戶們卻是高興的歡呼雀躍。 以前沒有這個制度,老百姓除了自愿之外,打仗流血死亡犧牲,都是他們軍戶。 每一場戰爭結束,各個軍戶所在地都是白幡飄滿,而更讓他們絕望的是,他們的子孫后代,還擺脫不了這個命運。 大明律法規定,軍戶想要更換戶籍,要干到兵部尚書那一級別。 天下那么多軍戶,能干到兵部尚書的又有幾人。 再加上當年老朱為了體恤老百姓,把一部分稅收夾在了軍戶頭上,軍戶交的稅收比普通百姓要高一些,軍戶們心中早就有怨言了。 流血犧牲為國拼命是他們,交高一截的稅收還是他們,而且還不能考科舉,一輩子只能當兵打仗,這對他們軍戶而言也太不公平了,薅羊毛也沒有這樣的。 都是爹生娘養的,都是大明的百姓,憑啥他們軍戶就要付出這么多,還要忍受百戶千戶官員的壓迫。 從洪武末開始,軍戶和百姓以及朝廷之間的矛盾,就已經漸漸的發生了。 但由于上面有老朱壓著,并沒有爆發出來。 朱允炆老爺子登基以后,差不多是年年爭戰,軍戶們哪怕有想法,也沒有時間來說。 如今北方和西方戰爭已經結束,朝廷也宣布了將會休養生息幾年,很多軍戶們已經打算,找機會跟皇太孫聊聊這事兒。 找老爺子他們不敢,太子爺他們也知道對這事插不上話,唯有他們了解的皇太孫,才有能力改變這一切。 可就在他們剛開始謀劃,準備找機會去找皇太孫的時候,驚喜突然間從天而降。 當收到消息的那一刻,很多人都熱淚盈眶。 朝廷沒忘了他們,皇上知道他們的苦,現在終于拿出了讓他們的子孫,擺脫這個枷鎖的辦法了。 至于他們這一代還是軍戶的事情,很多人連考慮都沒考慮。